转型期省级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研究*

2018-01-25 06:10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图书馆建设 2018年6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图书馆服务

王 妍 (黑龙江省图书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省域范围内公共图书馆的核心机构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的重要职能,是保存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引领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龙头和先锋。20世纪末以来,对省级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的研究和探讨,学界和业界一直没有形成定论。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公共图书馆立法进程的逐步推进,这些讨论更体现出不同时期的时代特点与多元内涵。目前省级公共图书馆都建成了现代化新馆,数字资源藏量日益丰富,数字化、网络化存储传输技术提高,资源共建共享能力增长,省级公共图书馆正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与模式向数字图书馆转化、过渡。新世纪以来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数量、馆舍规模、从业人员数量、馆藏量和财政拨款额等主要指标均得到了大幅提高。尤其是省级公共图书馆,通过大力施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总分馆制、全民阅读推广、法人治理等战略规划,实现了服务基层图书馆、满足全省公众文化需求的职能和任务。

“十三五”的到来,标志着公共图书馆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2015年1月两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6年12月发布《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2017年3月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7年6月实施《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这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公共文化事件,对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无疑是极大的利好。本文拟将“十三五”时期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转型期,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为背景,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为方向,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实施为节点,梳理省级公共图书馆既符合现实又面向未来的职能定位和功能拓展脉络,以期解决省级公共图书馆职能模糊甚至虚化弱化的问题。

1 转型期省级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1 公共文化服务进入新常态

所谓公共服务,是指为更好地满足有关公民利益关系的公共需求,国家通过相应权利而从事的职责活动[1]。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一系列新常态[3],国家对文化发展事业高度重视,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逐年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显著[4]。2015年1月14日,在“十二五”发展规划收官、“十三五”开篇之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及附件《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5]。这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大举措,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进入新常态的引领性文件。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到建党100年时要建成文化更加繁荣的小康社会,明确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6]。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需要,就必须提供更加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公共文化政策的支撑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大环境中,公共文化服务进入新常态。

新常态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省级公共图书馆要准确把握和积极适应这种新常态,进行功能定位和服务理念、发展方式的转型,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在区域公共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这是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1.2 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2012年,国外大数据研究的先河之作《大数据时代》一书出版,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预见性地指出,大数据对人类认知是全新的挑战,其引起的信息革命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乃至思维,这是对千百年来人类思维习惯的颠覆,开启了重要的时代转型[7]。经过5年的发展,全球已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依赖于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图书馆的馆藏图书目录,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在线阅读新书和学习课程。大数据时代创造了如此多的可能,人们已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的服务[8]。

大数据的思维模式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条件,给公共图书馆提供了改变的无限空间和可能。对于馆藏资源建设来说,其存储和提供读者服务的文献资源不再仅限于纸质资源,更多的是基于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公共图书馆提供读者服务的方式也不再仅限于人工方式,而更多的是需要一种大数据的思维模式和智慧数据的实现手段[9]。公共图书馆如何认识和应对新环境变化来调整资源建设策略、读者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需要观念的改变。

1.3 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推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1 年 3 月下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针对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2011 年 7 月,国家专门下发《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对面向大众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及完善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两份政策文件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创建提供了基础和依据[10]。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11]。据中国图书馆学会的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3月20日,27个省级公共图书馆中,已建立理事会的图书馆有9个,占比为33.33%;208个市县区图书馆中,已实现理事会构建的有53个,占比为25.48%[10]。这说明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已处于起步阶段,正面临全面推广。

公共图书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初衷是要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目的是要将主管行政机关的决策权转移到理事会上来,从而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多元与高效管理[10]。据了解,目前建立的各级公共图书馆理事会具备决策和监督职能的并不多,“外部人员”在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情况下很难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10]。我国公共图书馆运行机制改革创新面临新的问题,如何组建理事会,明确“外部人员”参与管理的职能权限,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从而提高公众对公共文化事业的参与度,提升图书馆的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切实发挥好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亟需确切的答案。

1.4 公共图书馆法的正式实施与后续推进

2017年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公共图书馆法》。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出台的第一部文化方面的法律,也是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之后公共文化领域的又一部重要法律,对于进一步健全我国文化法律制度,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文化法治建设又一次取得可喜进展[12]。

《公共图书馆法》以宪法为依据,对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基本要求,围绕公共图书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职能定位与发展要求,结合自身特点与发展规律,从建设、管理、服务、保障等方面构筑起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制度框架,客观上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体系中的一部专门法[12]。这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的产物,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反映了公共图书馆事业近20年的创新发展成果,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公共图书馆认知的不断深化。从认识到公共图书馆功能发挥的重要意义,到不断强化“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表达,再到在最终的法律文本中将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提升到“坚定文化自信”的高度[13],是对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认识的一次飞跃,在法律层面确立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反映了新时代社会发展对公共图书馆的期待和要求[13]。

《公共图书馆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希望通过这部法律解决目前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尚待明确的问题,理顺各方关系。但由于我国疆域辽阔,文化发展区域间极不平衡,很难用一把尺子量到底。《公共图书馆法》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原则性规定,需结合各地实际,通过制定地方法规的形式予以细化和规范[14]。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2018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14]。相信各省都将加快地方性立法建设的步伐。省级公共图书馆要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结合本省实际,协助制定和推进与《公共图书馆法》相承接的适宜本省本地区图书馆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法律法规与配套制度,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资源,统筹设置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队伍建设和资金保障等,促进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更加均衡与充分的发展,不断提升对基层图书馆的指导水平[12]。

2 转型期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2.1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2.1.1 省级公共图书馆居主体地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政府为主导、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面向社会大众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5]。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共同发挥作用,这在《公共图书馆法》中被明确提出。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省域范围内公共图书馆的中心机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在传播先进文化、保护地域文化、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普知识、终身教育等方面一直发挥着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15]。省级公共图书馆要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2],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2]为己任,彰显自身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价值。

2.1.2 代表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16],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是现代政府的职责与使命。对此,法律做了明确规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了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资源提供与配置中的职责,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承担的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责任 ;《公共图书馆法》也明确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该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共图书馆建设成为各级政府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为加快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全面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了法律支撑和保障[12]。同时,法律进一步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监管和督查[2],提出省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制定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实施考核等要求。

省级公共图书馆是省委省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重要窗口和阵地,一直是普遍均等的公益文化服务的引领者和践行者。这也是面对文化产业市场的挑战,公共图书馆的最大优势所在[17]。秉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运用创新思维和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协助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起草地方法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实施对全省公共图书馆的引领与指导、对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考核与评定,当为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公共文化制度设施的应尽职责。

2.1.3 承担文化传承的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18]。“十三五”时期,国家重点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主旨就是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保障公民的基本公共文化权利[19]。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优势明显,不能缺席。

作为一省范围内图书馆界的龙头,首先,省级公共图书馆要承担起区域文化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重任。区域文化是一个区域数百年至数千年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等成果的总和,是一个区域明显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文化特征,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20]。省级公共图书馆要进一步强化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和揭示,推动区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其次,省级公共图书馆要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为公众提供参与文化活动、分享和交流文化发展成果、开展文化创造活动的空间,在全省图书馆业界凸显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引领和示范作用[19]。省级公共图书馆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打造以书院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基地,不断增强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引领传统文化和诗书礼乐的回归。最后,省级公共图书馆要加强与博物馆、群艺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其他文化机构的交流合作与互联互通,共同构建公共文化信息传输与共享平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精神。

2.2 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2.2.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承上启下。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也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呈现出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省级公共图书馆位居国家图书馆和市、县级公共图书馆之间,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承上启下的功能作用[5]。省级公共图书馆对上承接国家图书馆、各类国家级专项工作中心(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古籍保护中心、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等)和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和重点工程项目;对下作为一个区域的龙头馆,具有引领示范和业务指导带动作用以及区别于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和社会职责。2017年文化部开展的第6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的标准中有16项指标是省级图书馆独有的[21],如组织本地区联合编目,数字资源发布占比,统筹本地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与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本区域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本区域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与民国时期文献计划工程等。这些专项指标侧重于对省级公共图书馆资源保障、业务引领和协作协调等方面的工作考察,同时也诠释与解析了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不能拘于“一省一馆”[22]“服务一城”的传统思维,更不能仅满足于自身的发展建设,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在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业务标准化、本区域文化工程和新技术实施等方面发挥作用,通过基层业务辅导和组织学会工作推动规范建设和开展学术研究,利用合作平台促进社会教育和阅读推广[21],切实发挥好省级公共图书馆在省域范围内的宏观统筹协调职能和对市县图书馆的业务指导职能,加快推进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2]。

2.2.2 承担全省文献资源保障与协调功能

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本区域的文献贮藏中心[21],在经费保障、队伍建设、存储空间等诸多方面具有市、县级公共图书馆无法比拟的优势,保障与协调全省文献资源建设是省级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使命。

省级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在区域公共图书馆网络中的核心作用,以本馆馆藏建设为依托,以合作共建的模式统筹协调区域内市、县级图书馆发展,形成资源互补态势,构建全省文献资源保障与共享体系,具体内容包括:(1)做好纸本文献的入藏,强化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全省文献资源储备库的功能和作用[19]。第6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中的普通文献馆藏量、年图书入藏量、年报刊入藏量、外文文献入藏、复本量控制等指标,都是考查省级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发展政策执行情况的特有指标,而“年文献购置费”指标的设定则是考量省级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保障程度。(2)加强地方文献资源的入藏和建设水平,这一点是省级公共图书馆彰显特色和优势的立馆之本,这在评估指标体系中也有体现。(3)着力于数字资源的采购和整合共建,形成辐射全省和共建共享的格局。评估指标体系中有4项内容与数字资源建设有关,其中“数字资源与传统文献的关联揭示”充分体现了资源建设体系建设的整体意识。(4)构思打造专题文献馆、主题馆中馆[19],深入挖掘本地专家和特色文献资源,将人类文化遗产的保存与有效利用相结合。

2.2.3 推动区域内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设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提高素养的重要方法,也是弘扬国家和民族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途径[23]。2012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 从2014年开始,“倡导全民阅读”已连续4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3];2016年12月,我国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制定并印发;2017年6月,《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经国务院法制办审议并原则通过;2018年1月起正式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全民阅读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功能。

省级公共图书馆要主动承担全民阅读的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主动争取各方力量共同建立常态化机制,着重思考和策划带动全省、面向基层、贴近群众的全民阅读项目;以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月、读书节、读书季为契机,开展全省范围的阅读推广活动,提升群众参与度、平台辐射面和品牌号召力[24];举办公益性展览、专题讲座、读书交流会、全省“共读一书” 等活动,深入基层、辐射全省,为全民阅读提供优秀的地方精品文化展示平台。

省级公共图书馆还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参与全民阅读活动的机会和可能,鼓励市县级公共图书馆成立阅读推广组织机构;开展基层培训,培育和壮大阅读推广人队伍;强化示范作用,促进以公共图书馆为主阵地的全民阅读活动的蓬勃开展,打造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的专业形象,引领全民阅读向深入发展,促进全省公民平等享有基本阅读权益。

2.2.4 以重点文化工程项目为依托,带动全省基层图书馆发展。

省级公共图书馆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省级分中心、省古籍保护中心、省联合参考咨询中心等,并负责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国家大型工程和计划项目的省内实施。近年来,省级公共图书馆以省中心和工程项目的业务工作为依托,带动全省基层图书馆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了全省图书馆事业的协调发展。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承担国家工程和项目任务是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应有职责,作用之大不可小视。

2.3 省级公共图书馆自身的功能定位

依据1974年国际图联对图书馆功能的认识,图书馆应该具备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等4项功能。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将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和使命扩展为12项[19]。这反映出20年的社会发展对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的影响和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公共图书馆的认识又产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在目前公共图书馆的转型期,省级公共图书馆自身的功能定位更应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2.3.1 管理多元精细化

省级公共图书馆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立的管理和运行体系,这是一代代图书馆工作者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为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的创新发展需要,省级公共图书馆亟待改变原有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梳理目前业务工作和服务项目中的各个流程和环节,精细图书馆的业务规范、服务标准和管理制度。在2017年第6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采用规范控制数据”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独有指标而出现。这一业务建设模块中新增的指标着重体现了对省级公共图书馆业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客观要求。目前很多省级公共图书馆长期举办的讲座、沙龙等读者活动,一直维持原有的运作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已显现出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前述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模式的运行,也需要在进一步了解参与方和管理成效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改进和规范。为此,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注重精细化管理和运作,已刻不容缓。

2.3.2 服务边界化

各级公共图书馆拥有不同的职能,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发挥着不尽相同的作用,省级公共图书馆理当有自己区别于市县馆的服务边界。长久被讨论的同一城市的省、市两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重复和不甚清晰的问题,就很典型。省级公共图书馆因技术发展更把服务半径延展到全省范围,难免与各地市甚至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发生重叠和交叉现象。因此,省级公共图书馆对自身建设应当有明晰定位,进行功能定位必须考量服务边界,明确服务触角的延伸度,避免因服务功能的重复和面积交叉而导致的公共服务资源浪费[23]。

度量自身的资源优势与服务能力,理清自身区别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边界,思考业务实践的无限拓展与确立核心功能、内涵优质发展的关系,理性研判诸如全年365天开馆等举措的合理性,追求适度、稳步发展,矫正不科学的过度甚或无度服务。

2.3.3 人才专业化

新出台的《公共图书馆法》第19条对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基本职业要求,即“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定专业技术职称”[24];明确提出“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馆长应当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和组织管理能力”[25]。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配备有了科学依据,将有利于提升社会公众对公共图书馆职业的认知,增强图书馆的职业自信,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省级公共图书馆必须重视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拥有必要的专业人才储备,尤其是馆长的配备,当把专业知识背景和业务能力作为不可逾越的必备条件,这种定位看似固化但至关重要。

2.3.4 传承区域化

区域文化与地方文献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区域文化是地方文献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地方文献是区域文化的物化和表现[20]。省级公共图书馆要建立区域地方文献征集的长效机制,面向所在区域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加强区域口述历史文献的开发和建设,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搭建地方文献的阅读推广平台,将本馆的特色馆藏和重点资源向社会推介,宣传和弘扬地方本土文化。

2.3.5 参与社会化

深刻认识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性,推动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化,强调理事会制度中社会公众的代表性作用发挥;大力倡导志愿者服务,鼓励社会公民参与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志愿服务,既强化社会的图书馆意识,又增加人民群众的参与感;加强与区域内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以及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合作协调,保证合作的常态化和有效性并取得实质性进展[25],共同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

2.3.6 服务平等化

《公共图书馆法》第34条明确强调了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为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开展服务的责任[24]。如果一个省域范围内没有设置省级少儿图书馆,那么省级公共图书馆就要秉承人性化的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切实保障包括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在资源建设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的特定需求,促进社会信息的公平获取,使各种类型的特殊群体都能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成果。

3 两点说明

3.1 本研究思考的要素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问题涉及图书馆外部环境和图书馆自身发展,所以研究过程中需要兼顾如下4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政府在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创建和功能定位方面的主导作用。无论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域下还是法人治理结构模式下,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中的各项事宜,都需要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与责任。在新的视域下结合时代发展态势思考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问题,既是图书馆自身发展所需,亦是为政府决策提供学理依据。

第二个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创新技术发展对省级公共图书馆客观上的助推作用。创新技术洪流裹挟着图书馆事业不断前进,我们从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和图书馆实践工作中强烈感受到创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挑战与发展机遇,也意识到其所带来的职能扩张与泛化问题。持续关注创新技术影响下的图书馆职能本质变化问题,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上图书馆实践领域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三个要素是文化部2017年第6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指标设定对省级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导向作用。第6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指标细化了各级公共图书馆所必须承担的职能和工作内容,是各级公共图书馆制定发展规划和规范业务工作的一把标尺。然而,各级公共图书馆之间仍存在职能与空间上的交叉,后续研究既要考虑各级公共图书馆功能的区分问题,还应更多关注图书馆功能的交叉问题,以此来确定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边界与职能拓展范围。

第四个要素是省级公共图书馆自身的发展阶段以及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业务实践。纵观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其功能与使命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重点和内涵,因此相关研究必须限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敏锐地捕捉推促变化的转型节点尤为关键。

3.2 需要后续研究解决的问题

本文论述的边界问题期待能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

笔者认为,省级公共图书馆需要界定服务边界,但是如何将图书馆功能与服务边界实现对等有效衔接,哪些服务必须设置边界,服务边界该如何划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前文论述强调了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需要由政府主导,省级公共图书馆应适度承担政府责任。那么哪些政府职责可以让渡给省级公共图书馆,省级公共图书馆代行政府职能的功能该如何表述、怎样具体实施,法人治理结构中政府主管部门和图书馆的关系定位,等等,都有待进行边界效益和责任设定的深入探讨。

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关于省级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的研究明显不足,丰富的实践案例等待理论升华。凝神静气梳理好实践工作背后的学理合理性,是明晰和固化省级公共图书馆各个时期功能定位的良好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工作重心,调整发展方向,契合社会需求,满足人民需要。

[1]马 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定位[J].科技资讯, 2016(23):133-1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EB/OL].[2018-02-02].http://www.gov.cn/xinwen/2016-12/26/content_5152772.htm.

[3]个人图书馆.全面准确把握新常态的内涵和特征[EB/OL].[2018-02-02].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519/07/20175792_471606651.s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EB/OL].[2018-02-02].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4/content_2804250.htm.

[5]戴广珠.公共文化服务新常态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定位[J].新世纪图书馆, 2016(5):73-76.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44.

[7]搜狗百科.大数据时代[EB/OL].[2018-02-03].http://baike.sogou.com/v57928764.htm?fromTitle=%E5%A4%A7%E6%95%B0%E6%8D%AE%E6%97%B6%E4%BB%A3.

[8]“大数据”无处不在[EB/OL].[2018-02-03].http://www.ppvke.com/Blog/archives/2984.

[9]王 宁.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定位与资源建设策略[J].图书馆学刊, 2015(10):9-11.

[10]霍瑞娟.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现状调研及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6(7):117-12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8-02-03].http://www.gov.cn/jrzg/2013-11/15/content_2528179.htm.

[12]图书馆报.贯彻图书馆法, 迈向新时代——馆长谈《公共图书馆法》 (一) [EB/OL].[2018-02-02].http://www.wenhuaak.com/portal.php?aid=3230&mod=view.

[13]申晓娟,李 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立法侧记:上[J].图书馆建设, 2018(1):7-18

[14]多个指标居全国前列, 这项工作浙江明确各级政府责任[EB/OL].[2018-01-10]http://mp.weixin.qq.com/s/AFcLU-aIJ0RZBce76f4ttQ.

[15]柯 平,尹 静.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8(4):40-45.

[16]新华网.为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驾护航[EB/OL].[2018-02-0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28/c_128938717.htm.

[17]赵益民,詹 越,柯 平.基于生态竞争的公共图书馆定位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35-39.

[18]新华网.听习大大谈传统文化[EB/OL].[208-02-0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1/31/c_1117948387.htm.

[19]杨洪江,彭春恒.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与使命[J].大众文艺, 2015(18):211-212.

[20]王 妍.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区域文化内涵及开发利用——由地方文献阅读推广实践引发的思考[J].图书馆界, 2018(2):84-86,92.

[21]杨 凡.省级公共图书馆在第六次评估中定位的新认知[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11):6-8.

[22]刘博宇,李 岩.省级图书馆服务功能探微[J].图书馆学刊, 2015(5):3-5.

[2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EB/OL].[2018-02-03].https://baike.baidu.com/item.

[24]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18-02-03].https://baike.baidu.com/item/.

[25]程小澜,张 勇,许建业.省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定位与发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7(3):6-11.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图书馆服务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