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2018-01-27 12:16王茂利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陕西省社团院校

王茂利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由具有共同体育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体组织,成员自主加入、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组织不纯粹是一个体育组织,同时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在传播体育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高职院校的各个项目的学生体育社团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当代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社团成员通过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对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带来了诸多好处。本文选取陕西省10所高职院校,对其学生体育社团的运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现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为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

以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为调查对象,按照学校的层次选取研究样本,分别选取了陕西省的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一般性高职院校共10所作为研究对象: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杨凌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对所调查高校的学校体育社团管理人员、指导教师、体育部负责人、体育社团学生干部、社团成员等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该校影响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发展现状及形成原因。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的人数规模

在所调查的10所院校中,社团人数在 50-100人的所占比例最多,人数在 50 人以下和 100-150 人的次之,人数在200 百人以上的所占比例最少。形成此种人数规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与社团的项目特点和活动场所容纳人数有关。如:陕西国防学院的恒武协会,轮滑协会,他们的活动开展受场地的限制因素较小,学校田径场、广场等空旷场地均可作他们活动的场所来使用,因此社团人数发展受场地限制就小。而街舞、体育舞蹈等协会因学校能够提供的场地有限,不能容纳更多的成员,因此协会在接受新发展会员时要考虑场地这一限制因素,影响到成员数量的发展和规模;2、社团的项目是否能够引起参与同学的兴趣、是否能够跟上时代发展潮流也是决定社团人数和规模的因素之一;3、社团项目开展的成本也是一个重要限制因素,比如滑板、轮滑,由于购买装备需要花费的资金比较大,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一般不会选择加入;4、社团管理不善,举办活动较少也是造成社团成员逐渐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社团甚至有名无实,最终被学校给予注销。

3.2 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动机

问卷统计数据显示,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动机主要表现为:学习锻炼技能占47.1%;缓解学习压力占 36.2%;提高自己交往能力占 42.2%;丰富课余生活占 47.5%。可以看出,掌握身体锻炼的技能、缓解压力是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重要因素之一。职业院校大学生活结束后,绝大部分同学就将融入社会,可以说大学生活阶段是学生时代和社会生活开始的过渡阶段,许多大学生想通过加入社团,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为将来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做准备。

3.3 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频率

在受调查的100 个体育社团当中,有8%的社团每学期的活动次数在1-2次,有24%的体育社团每学期的活动次数在3-4次,有33.5%的体育社团每学期的活动次数在5-6次;有34.5%的体育社团每学期的活动次数在9-12次。

发展较好的体育社团,其活动频率也较高,相应的社团人数也较多,社团的活动频率同社团人数、发展状况呈现出正相关,社团开展活动的频率是衡量一个社团活力大小的一项重要指标。从统计数据来看,陕西省高职院校体育社团活动开展整体还是较为活跃的。 这与近几年陕西省高职院校普遍重视阳光体育活动开展,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发展体育社团等因素不无关系。

3.4 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项目研究

近年来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项目类型明显丰富。调查统计显示,陕西省高职体育社团所涉及的体育项目可分为:①大球类(排、篮、足类)②小球类(羽、乒、网类)③益智类(象棋、围棋、电子竞技等) ④冒险类(远足、攀岩、登山、野外生存等) ⑤时尚类项目(街舞、游泳、轮滑、垒球、定向运动、自行车类) ⑥娱乐表演类(健身操、街舞、国标舞、武术舞龙舞狮、双节棍、太极拳)等五大类。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五大类活动项目中,传统的球类运动依然是活动项目中主要的活动内容,参与人数也最多,社团发展也比较成熟。时尚类项目、娱乐表演类项目是目前高职院校最为活跃的因素,参与人数也在逐年增多。近些年比较新兴的体育社团影响力也不断的在扩大,如轮滑、户外拓展、户外骑行、漂移滑板、攀沿等项目,已经在高职院校得到初步开展。民族传统项目如:腰鼓、舞狮等项目也有开展。

3.5 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经费及来源渠道

调查统计显示,陕西省高职院校的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经费每年在500-1000元之间。来源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1、学校提供:学校提供经费是目前社团活动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社团需要举办一些比赛活动,事先写好活动规划书,向学校主管部门申请(院团委、体育部、学生会);2社团成员缴纳会费:目前只有少数项目的社团收取少量的社团活动经费(10元-20元/人);3、在社会拉赞助:在社会拉赞助主要集中在部分发展较好的社团,这些社团与部分企业或社会其他团体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或团体的赞助成为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但这些经费的获得常常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只能成为社团活动经费的补充;4、参与社会活动获得收入,如担任裁判工作、参加演出等,获取一定的报酬作为本社团的一部分活动资金。

目前体育社团活动经费的支出主要用在举办活动方面,如:比赛奖品、海报制作、办公用品、服装租赁、体育指导老师的课时费(如:国防学院)等方面,实际上最终用于体育社团日常活动训练的支配的经费所占比重比较小。

3.6 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场地设施研究

陕西省高职院校的场地设施不是影响和制约体育社团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调查中,33.6%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的场地设施能够满足体育社团活动,40.3%的学生认为比较能够满足,只有7.4%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的体育社团没有活动场地,多集中在一些新兴项目上。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室内场馆不允许学生自由活动,或是分时间断开放,一般社团组织的活动都需要向学校申请报批才能使用,现有的场地也只能满足日常的一些小型活动,各高校基本没有专门为各社团安排固定的活动场地。社团举办活动多数都是在学校提供的场地内举行,很少有社团走出校门在社会中的一些场地举办活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体育社团对外的交流面窄,社团的影响力不够大。

3.7 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社会功能现状

调查统计显示,73.8%受访学生中认为体育社团与社会企业交流比较少,体育社团在组织活动时,不能很好的走出学校,缺少与社会企业共同组织开展活动,阻碍了学生与社会环境的更好的交流与融合,使得学生不能够很好的了解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对人才的要求,这样会导致学生走向社会时很难适应。71.8%受访学生认为体育社团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能够对自己未来就业有所帮助。体育社团与企业良好的交流,能够让学生在了解企业的同时,又能够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引导。所以应该加强体育社团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为学生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做出坚实的基础。通过参与体育社团与企业组织的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与工作能力,使自身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游刃有余。

3.8 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课

目前,各体育社团都是由喜爱此项目的学生自发组织行成的,兴趣比较强,动机比较好,而且体育社团也是进行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弥补体育课堂时间和内容的局限性,它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集知识、娱乐、竞技于一体的多元化的体育教育手段,是对体育教学在课外业余时间的延伸。

受访学生认为,正常体育教学课堂比较正式,上课约束力比较强,往往是以老师为主导,带动学生去学习,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且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倾向于较为自由的体育社团活动为主。由于社团活动内容丰富且形式灵活多变,紧跟当前流行趋势,能够更好的抓住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在体育课堂中,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体育社团作为学生课外时间体育教学的延伸,更加应该主动积极举办有关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不断满足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在体育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3.9 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自我宣传途径

目前社团宣传途径中运用最多的方式是海报(34%),其次是通过开展活动(30%),校园广播(21%),网络(7%),其他途径(8%)。海报是较为简洁的宣传方式,所需费用较小,可以在校园角落都可张贴。而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自我展示,而且还能通过活动展现社团的特色,增强影响力。社团通过校园广播对其社团进行宣传,告知有关社团的情况和举办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相对来说通过杂志、电视等途径宣传的社团较少,因为通过这些途径宣传成本较高,社团没有足够的经费。网络信息较为方便和简单,宣传成本较低,然而从表4中可以看出,对于网络的运用还是利用较少。总体来看高校体育社团的宣传手段比较单一,宣传力度较低,仅限于学校环境内,没有走出校园,不利于学校和社会各界对社团的认识与了解,影响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和对外交流范围的拓展,进而最终影响社会资源的吸引与利用、影响体育社团更好的发展。

4. 结论

4.1 陕西省高职院校体育社团规模人数以50人—100人这个区间居多。

4.2 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加入体育社团的动机从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3 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资金来源以学校提供为主,经费来源较为单一,自我造血能力差。

4.4 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活动项目在传统大球类、小球类社团发展的基础上,向多元化、时代化、潮流化的方向发展。

4.5 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挖掘还不够充分,学生社团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不多。

[1] 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复印报刊资料(体育),1996,(7):4-11.

[2] 李爱君,赵建芳.河北省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研究[J].商情,2012,(9):214-215.

[3] 宛丽,罗林.体育社团的合法性分类及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155-157.

[4] 张燕.西安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开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11-14.

猜你喜欢
陕西省社团院校
缤纷社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