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问题的探究

2018-01-27 12:16赵爽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院校指标高职

赵爽

1.引言

高职院校体育与中小学体育,尽管有一些必须共同遵守的教学原则和规律,但由于教育对象年龄的不同,高职院校体育有其固有的特性,体育教学的针对性、民主性和自学性尤为突出;同时高职院校体育又区别于普通高等体育,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即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体育要根据学生毕业的职业要求来组织教学。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体现出来的职业性特别明显。因此,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指标的引导,这些特性才能在实践中深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应该从针对性、民主性、自学性和职业性四个方面的特点进行引导。

体现出来的职业性特别明显。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指标的引导,这些特性才能在实践中深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1】。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指标的针对性

评价指标首先要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省、不同的地区,身体素质和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基础存在差异,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潜在的能力实施异步教学,使每个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有效发展。突出强调学生个体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存在的差异性,从而避免了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弊端。

评价指标要从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出发,鼓励学生体会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评价指标要对学生予以肯定,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自觉地进行学练,变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喜欢项目,学生总会有一种向上心理。在遇到困难挫折以后,他们会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这就促使他们进行思考,采用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3.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指标的民主性

评价指标要体现课堂气氛的民主和谐,鼓励学生提问。评价指标要体现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及对不同意见的包容。评价指标要体现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思维水平;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启发性等【2】。

通过民主性指标的评价,引导教师从传统的单向传递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双向交流的互动方式,从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讨论式和引导探究式教学。

对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创新性进行评价,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为什么学生喜爱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究其原因,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大、中、小学的教材内容重复、项目繁多,蜻蜓点水,教法单一,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但又不能不上,因此在课中情绪消极,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要从他们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出发,尊重他们的意愿。

4.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指标的自学性

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通过体育教学教给学生锻炼方法,学会终身锻炼身体的方法【3】。

培养学生运用技能的能力、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发展学习的能力,并将学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突破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普修课形式,吸收或引进有健身、康复、娱乐、休闲等功能的体育项目和选修课形式,扭转高校体育“大而杂”与偏面地追求传播知识的数量的局面,让学生选择一、二种感兴趣的项目系统地学习,有助于消化和吸收所学的内容,有助于习惯的养成。

通过自学性指标的确立,使教学质量评价由传统的只评教师教得如何转到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看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了多少,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5.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指标的职业性

体育课程开设的内容要与本学校的专业相适应,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反映职业性、时代性较强的内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淡化“竞技运动”教学模式,对运动项目教学不再强调技术传授的完整性、系统性,也不苛求每一个动作的细节。立足为学生毕业后上岗、服务就业。

除了教会学生具备一定的岗位操作所需的实用身体活动技能外,还掌握相当的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这些新内容的出现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要求教师通过集中进修和培训、参加研讨会等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尤其是要了解和掌握企业对本院校学生要求的职业运动技能、环境适应能力,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职业意识,努力适应课程内容的需要。

当然,在高职院校院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中还有教学目标、教学容量、教学的艺术性和教学效率等方面的指标,这些指标尽管表面上与一般普通教育差不多,但其内涵和重点是不一样的。

6. 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选择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集中式管理和统一性要求比较强,反映在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一方面,特别强调将体育教学的一些共性要求的特征作为评价指标;另一方面把教学评价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态度及教学责任心上比较多。评价教师“教”的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效果,是对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的一种评估,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方式、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发展,却很少(几乎没有)在“评价指标”中体现。这种评价体系由于模糊了对不同类型课程的不同要求,实际上制约了教学个性和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也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和实际效果。

随着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在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改革方案,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的确定上如何突出大学教育的特点,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注重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评价指标从原来单纯评价教师教得怎样转化为注重学生学得怎样,加大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方面的评价力度,强调了体育教学的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和互动性等现代教学特点。

6.1 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评价

体育课堂教学,教师片面追求体育知识、技术传授的“效益”,用讲授与体育技术示范等直接告诉的方式,养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良习惯,使我们的学生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学习,都在等着别人(主要是教师)“告诉”他“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直至在他们的心里层面积淀下一种“惰性”走向社会,他们还有什么“创新精神”可言?现代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不是培养运动员,而是以健康教育为目的的一种运动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能力,尤其是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更要面向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需要,进行有针对地适应能力训练,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运动能力。因此,我们在评价体育课堂教学时,要 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评价,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的“体育运动实践 —— 发现”的过程; “自学 ——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单纯的体育运动 —— 职业运动技巧训练”的过程;评价教师如何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

6.2 注重学生的学习水平的评价

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练就一副能生存的健康体魄和本领,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学会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合作和分享,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成功要以学生的参与为基础。教学成败的根本原因在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因此,我们必需用全新的理念来审视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的价值与功能。突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职业性”,使之成为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能力训练地;为学生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基础,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水平提高和综合素质发展的载体。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中,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外显行为特征来评价体育课中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对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独立思考、是否主动探索、是否善于合作、是否兴趣浓厚等评价,促进教师从备课开始就重视体育教学的载体功能,在每一次课中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6.3 注重学生的学习目标与效果的评价

体育课堂教学,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往往停留在:教师能讲完“教案”、做好示范,学生能学会“某一项体育运动技能”,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课堂教学就像是“在演出一幕幕的教案剧”。因此,对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评价不是看教师教会了多少知识、技能,而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技能。这种评价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改成评价“学习效果”,只是仅仅改变了评价的方向,从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评价来看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要看多元目标的实现:第一,体育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体现在学生学会了吗?看是否提升了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素养;第二,体育能力目标的实现体现在学生会学了吗?看是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否在积累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学习技巧,懂得如何学习;第三,学习态度目标的实现体现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吗?看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吃苦精神和毅力;第四,情感目标的实现体现在学生学得有情趣吗?看是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情趣,懂得如何合作和分享快乐。这样的“学习效果”评价来促进教师构建新的教学理念:“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在于教师的教案是否讲完,示范是否到位,而在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是否学会、会学、肯学和喜欢学。

6.4 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及效果,其评价对象不仅是教师本身,更应涵盖客观存在的课堂教学情况,即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服务,是否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展现个体生命活力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是否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因此,教学评价应该分成评教和评学两个方面,教学最终成效不仅以教师教了什么,而更重要的是以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素质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学习过程。

体育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它着重于身体的实践,而并非完全是学习的获得。它不象数学学科,传授的是知识和应用能力,可以在卷面上直接反映一个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与多寡。体育学科的学习结果往往受个体差异的影响而大相径庭,这些个体差异包括体能上的、先天条件上的、体型上的、兴趣爱好上的不同。例如同样学习跳高,一个身材较高的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越过某一高度,而一个身材矮小或肥胖的学生则很难。但是体育学科也有一个与其它学科不同之处,就是它的可观察性比其它学科明显得多。在学习任何一个练习中,只要你是在做这个练习,在反复练习过程中,不仅自己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别人也同样可以观察到你的点滴进步。又如同样学习跑步,一个心肺耐力较差的学生和一个心肺耐力很好的学生,或是一个瘦长身材的学生和一个矮胖身材的学生在同一水平层次上来比较,其中的差别是最明显的。可是,在练习长跑的过程中,却可以做到的是无论哪一个学生,我们都可以期望他认真地参与,尽他的能力在锻炼。可能有的学生跑得快一些,有的跑得慢得多;也可能有的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里跑完规定的距离,有的学生却只能在规定的时间里跑完大半的距离,或是有的学生尽管坚持跑完了全程,但远远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在教师的秒表上只能记录下一个机械的时间,但你是否能忠实地记录下每个学生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心情呢?注重教学过程评价的关键就是要我们能通过仔细的观察,记录下每个学习对象的表现、点滴进步和一种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体验了克服困难的意志,体会到了战胜自我的喜悦心情,对他来说,难道还不及一个60分吗?当然,这里所说的评价也不是意图否定终结性评价的作用,或是抛开终结性评价而只关注于过程的评价,而仅想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对人的发展的重大意义。

6.5 注重体现以健康为本的定性评价

传统的评价观念是以量化为基础的定量评价体系。这种定量化的评价体系从表面上看是比较准确的、比较合理的。因为它可以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多数人,其实,个体差异对任何一个项目都会有一定的差异的,例如,100米跑,只要是同一年级的学生,14秒及格,用这种机械论的观点来评价学生是不公平的。难道就是14秒才能反映出健康,而15秒就是一个不健康的体现吗?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定位在改善和提高健康水平上的,这改善和提高健康水平是对每个人自己相对而言,是尊重个体差异的,因此,从教学目标出发,我们应该制定一种以衡量学生健康水平为主的评价体系,对每一个的学生,从总体的健康水平和个体健康水平的改善程度两方面来做出评价,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才能真正反映出我们的体育教学是否围绕着教学目标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7. 结语

通过教学评价,增强体育教师的服务意识,更加关心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的进步幅度,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它弱化了评价的鉴别、筛选和选拔功能,淡化了竞技技术体系,侧重在学生学习动机、进取精神的培养,把教学内容和完成教学内容的要求合并在一起,使体育教学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最终让学生会学技术,会锻炼身体的方法,会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吕小方,谭勇,蒋文举.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湖南大学体育学院.

[2] 姜乃强.评教制“评出”学生欢迎的老师[N]中国教育报,2001.10.

[3] 刘继安.中国高等教育紧扣质量主题[N].北京中国教育报,2002.04.

猜你喜欢
院校指标高职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最新引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