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年以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回顾

2018-01-29 07:50董衍美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发展教育

一、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扩大农业中学、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比例

“文化大革命”结束,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教育战线和全国各条战线一道在进行全面拨乱反正的同时,迅速开始新的改革进程。

1978年4月22日至5月16日,经党中央批准,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各省、市、自治区、国务院各部委、部分学校的负责人以及解放军有关部门负责人共6000余人参加了会议。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邓小平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在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明确一些问题;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讨论研究有关发展全国教育事业规划和大、中、小学工作条例等问题。

邓小平在讲话中提出,要共同努力,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计划,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要扩大农业中学、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比例。

他指出,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和批判“两个估计”之后,教育战线出现了许多新气象。成绩应当充分肯定。但是,无论在教育界,还是在社会上,大家都希望教育有更快的进展。

围绕教育方针问题,他讲了四点意见:

第一,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科学文化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邓小平指出: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人才的标准是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第二,学校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革命化。他说,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今后,不仅仅大中学校招生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而且各部门招工用人也要逐步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的办法,择优尽先录用。这也就是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方针贯彻到底,贯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第三,关于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问题,他说,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参加什么样的劳动,怎样下厂下乡,花多少时间,怎样同教学密切结合,都要有恰当的安排。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今后国家将努力开辟新的途径,增加新的行业,以便更有效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我们制订教育规划应该与国家的劳动计划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

第四,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质量。他强调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要研究教师首先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制度,要积极地在优秀的教师中发展党员,要努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二、198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决策使国家各方面出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也成为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1985年5月15日至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600多位代表讨论的中心议题就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并研究贯彻执行的步骤和措施。邓小平出席会议闭幕式,作了题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的重要讲话。

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我看是个好文件。现在,纲领有了,蓝图有了,关键是要真正重视,扎扎实实地抓,组织好施工。

他强调,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招。

他指出,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到农村党支部,有越来越多的同志,懂得知识和人才的重要, 懂得教育的重要。这是我们党的一大进步。另一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包括一些高级干部,对于发展和改革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或者口头上承认教育重要,到了解决实际问题时又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们不是已经实现了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吗? 这个重点,本来就应当包括教育。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他要求,各级领导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教育工作,把中央的教育体制改革决定落到实处。

三、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0世纪90年代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四大提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战略任务。这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也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实现这一时期的战略任务,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绘制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蓝图。

1994年6月14日至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动员全党全社会认真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实现九十年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而奋斗。会议期间,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朱镕基、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发表了重要讲话。

江泽民在讲话中,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强调要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他告诫全党,这一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不能动摇。

他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有近12亿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依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呢?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教育,加快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他说,这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必然要求。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只有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不能动摇。

他特别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已经明确写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我们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

他着重指出,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们必须立足于这个实际,深化教育改革,使我们的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财政再困难,也必须舍得投资把义务教育办好,这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新体制和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四、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改革开放20年间,我国的教育事业成就卓著,但不容回避的是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等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不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尤其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升学竞争不断加剧,使青少年难以得到全面发展。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对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影响不可低估。因此,从迎接21世纪挑战的战略高度出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事关教育工作的全局。

1999年6月15日至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会议的主题是,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奋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指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我们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中央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发展的大势,认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密切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他指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要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努力提高绝大多数人的教育水准。对于不能进入高等教育行列进行学习的城乡学生和其他群众,应通过大办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广泛吸收他们学习和掌握一门或几门生产技术与管理、服务方面的技能。要根据需要和可能,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社区性的高等职业教育,扩大现有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招生规模,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也可以动员社会的力量办一点民办高校,作为现有高校的补充。各级政府要为受教育者提供尽可能公平的教育机会,尤其要重视解决欠发达地区和人群的教育问题,增加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教育资助。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确保农村教育的投入,并不断加大投入的力度。

他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加强相互间的衔接与沟通,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五、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发展阶段,这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2010年7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教育工作经验,分析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动员全党全社会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强国必先强教。温家宝总理在会议上指出,把发展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他指出,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

他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他指出,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他指出,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要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

温家宝在讲话中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教育对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的发展中大国,尤其要把发展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只有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才能建设一流国家。

他指出,要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未来10年我国教育的发展任务是在办好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这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也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多方面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要。

他强调,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在规模、专业设置上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和训练,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强职业院校实习培训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要完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