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8-01-30 10:06叶世清
考试周刊 2017年68期
关键词:有效利用错误资源小学数学

摘要:个体的成长是依靠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避免不了的问题和教学错误出现。俗话说“垃圾本身也是宝,它不过就是放的位置比珍宝低很多”“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必经之路”教学中的错误经历和教学资源都是在师生之间的学习中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发生了偏差,因此在小学课堂中应对课堂错误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一、 引言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的需求和希望是呈上升趋势的,在学习中发现、探索、讨论和解题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而课堂恰好就成了最好的选择空间,也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发展、创新的好机会。课堂是一个在个体差异不同的情况下组建的团体,他们的目的是通过努力地学习,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使学生们的个人思想情操和人生价值观得到提升和发展,老师应该用适当的方法去帮助那些有困惑的学生,引导他们找出错误的根源以及让他们明白人生的真谛。

二、 错误的教学方式

(一) 研究分析表明,学生在心理、身体和环境及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下,犯错必是不可避免的,换种说法便是犯错就是上天赐予学生的特权。从老师的角度出发,对于學生要给予关心与爱护,尤其是那些经常犯错的学生,老师要更加的关注,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是老师的职责所在,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会大胆的、尝试性的进入学习状态。老师应该让学生持续积极的学习状态,思维的大幅度活跃,实践操作能力的高要求,让学生认为学习中的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二) 在课堂上学生会出现错误就一般情况来讲,第一种是共同的错误认识,在教学中只是由一位学生提起,比较有代表性,表示错误的常规和典型。这种错误性的教学资源在学生的提出改正和师生间的探讨过程时,不但对于问题的错误能够快速地找出,且在课下学生的练习中也可以减少犯错的机率,这对于目前的教学目标来说,无疑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错误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

(三) 除上述描述的错误之外,就是学生各自所犯的错误。因为每个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理解不同,导致在课堂上的学习中会出现各自不同的错误,像这种不同学生所犯的不同错误需要老师们逐个地去改正。不同的题目会有不同的错误问题,这样不典型的问题不适合老师在课堂上全面地讲解,这样不但浪费了老师的讲课时间,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这种不可行的教学方式不应继续实行。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老师应该独自讲解,而且要耐心、细心地进行讲解。因此,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应该认真地去听讲,课下应该认真地去练习和复习,以免因个体的错误而延误了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但是,在课堂或者是课下,老师对于学生的问题要给予耐心、完善地指导,在学生对错误问题的各自理解后,对错误的地方要仔细地讲解,不应该过于烦躁和暴躁,学生的目的是学习知识,老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老师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利用错误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有效利用

(一) 引起兴趣

错误本就是具备特殊教学意义的自身学习活动的学习教材。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引起学生对于知识强烈的求知欲。比如在关于工程的数学题中“一段路长30千米,A队需要10天完成,B队需要15天完成,两队一起可以几天完成?”先让学生们根据普通的解题思路导出公式:30/(30/10+30/15)=6(天),并且讲出计算的过程和推理。然后用举一反三的例子提问学生“如果长60千米的路段,A队需要10天完成,B队需要15天完成,两队一起完成一共需要几天呢?”学生们都会根据自己的推算回答“12天。”这时老师耐心地提示学生们自行在本子上进行计算,就会发现虽然路程扩大了一倍,但是需要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学生们都会带着疑惑将注意力集中到算术中,老师再按照原来的规律对路程进行倍数的适当扩大或减少“在路程是15千米、45千米、120千米的基础下,又分别是多少天完工呢?”学生们在进行全部的计算后就发现答案全都是6,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路程在变,而时间却总是不变。或许是工程总量和工作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怎样用具体的工作总长度算出工作的时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种“错误”让学生们对数学工程类的题目产生疑惑或者产生兴趣,主动地进入学习和探索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下对新的课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 培养创新

在教学时要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和引导,要激励学生敢于创造,敢于用不一样的方法解决问题,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比如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学习中,课件中故意将“25+6=”的答案写成“19”,让学生们发散思维找出问题的错误并且将正确的解决方法和答案讲出来。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并解决错误,自主地对学习进行探究和解算,从多方位、全面地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发现并解决。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对于已经出错的问题按照将错就错的解决方式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三) 填充人格

学生在心理、生理和环境各种客观条件的因素影响下,犯错是不可少的。老师应该本着一颗以人为本、为学生全面服务的心态对待学生,对待教学。对犯错的学生用一颗尊重和包容的心去温暖学生,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美好,教学的温馨,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在这种没有压力和黑暗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会精神十足、活力四射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种放松的情况下,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是饱满的,实践操作的能力是最强的。如果对于犯错的学生老师严重批评和责骂,试问学生如何充满信心地去学习,害怕做错题被老师批评而不敢去实践,这样怎样才能成就一个敢于创新的综合性学习好的学生。endprint

三、 方法策略

(一) 找出错误

“错误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问题,而作为老师这些错误不好好利用到教学中,教学质量是永遠不会提高的。”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地解决和改正,学生犯错误是因为老师在某个知识点上讲解的不到位。老师应该抓住问题出现的原因对于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再一次进行讲解,直到学生理解为止,在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时,老师指导性的对学生进行题目的理解和计算,迎刃而解各种教学中的错误,不断地磨炼自我,使学生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学习数学的自信。

(二) 将错就错

利用将错就错的解决方式去进行数学教学,这样一来让学生们感觉不仅只是他们会犯错原来老师也是会犯错的,这样在学生自身的心理作用下就能好好地学习。比如在学习《比例尺》时,选择题目“一块长方形的地段,按照1∶500的比例画出草图,用尺子量是长4厘米,宽2厘米,计算这块地段的实际面积。”学生算出了两种答案:4×500=2000(厘米)=20(米),2×500=1000(厘米)=10(米),20×10=200(平方米);4×2×500=4000(平方厘米)。通过学生、老师讨论后,发现第二种计算方式是错误的,题目中的比例与实际相比的是距离的比,并不是实际面积的比。经过仔细计算,题目中和实际中的面积比是1∶250000,也就是题目中比例的平方,因为老师的指导,学生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也是让学生在错误中体会到数学的神奇之处。

(三) 改正错误

在老师进行规律性教学时,不能因为简单的规律而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否认,这很容易对学生造成心理打击。要适当地听从学生的讲解,从中对学生的错误题解进行纠正。“错误”本就是常犯的,多一次评价就会多一个充满自信的学生。

四、 结束语

“每个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从错误中检讨自己,即可在未来享受成功的喜悦。”错误是成功的必经路,对于学生而言错误便是提高成绩的有效方法。在课堂上,若是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学生的课堂错误必不可少,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对错误的问题进行探索和改正,要擅长通过物体的现象去看本质,及时地对学生犯下的错误进行指导和改正,让学生们在错误中获得灵感,从而达到教学的高质量。这就要求老师耐心、完整地对学生的疑问和错误进行旁听,不能随便打断学生的思绪,这样给学生最基本的尊重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在错误中调整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们自我感觉并不是那么差。

参考文献:

[1]邓艳.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速读旬刊,2016(9).

[2]向化.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速读旬刊,2016(6).

[3]黄德波.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速读旬刊,2016(8).

[4]周海兵.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1).

作者简介:

叶世清,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利用错误资源小学数学
课堂评价,让自己慢些
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合理利用浅析
浅谈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基于有效利用视角分析医院档案管理
渭南市主城区文化事业设施调查与有效利用分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