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分析

2018-01-31 17:37胡静芳安翠英
考试周刊 2017年67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乌托邦女性主义

胡静芳+安翠英

摘 要: 乌托邦精神是女性主义的根本精神,女性乌托邦小说代表了每个时代女性最深切的愿望。在英美文学体系中,拥有大量经典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其为女性和人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和坚定的价值归宿。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进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足迹。

关键词: 英美文学;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评论

一、 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概述

“乌托邦”一词最早是由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提出,其含义在不同学者看来具有不同的解释。从字面来看,“乌托邦”大致指“乌有之乡”,但这种解释并没有指明其精神实质和其文化上的独特意蕴。对西方英美文学史的解读来看,“乌托邦思想”源远流长于英美文学中,在早期较为零散,规模有限,直道莫尔的《乌托邦》,才标志这“乌托邦小说”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范式。随着后人对乌托邦小说的继承和发扬,在十九世纪,乌托邦小说进入了“盛世”。

随着乌托邦小说的发展,在19世纪20年代,女性乌托邦小说成为具有强大发展势头的亚乌托邦类小说。女性乌托邦小说是女性主义思想与乌托邦精神结合的最佳载体,女性乌托邦小说对当时的社会发问:“现状是什么,它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该如何建立规范?”在这种问题的驱动下,其展开对社会的批判,显示对社会的前瞻性,追求社会的两性秩序。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女性乌托邦小说进入繁荣期,代表作有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她乡》、萨拉·奥恩·朱依特的《尖冷杉之邦》等。

二、 乌托邦女性主义的自我重塑

女性乌托邦小说的重要特征思想是反对父权,废除父权,提倡两性秩序,在诸多女性乌托邦小说中,均体现了对女性乐园的积极建构。女性乌托邦小说提供了一个启示:要认识你自己,首先必须认识“他者”,而“他者”只有在作为“自我”现存制度和既定秩序的参照时才有存在的意义。比如在吉尔曼的《她乡》中,其同时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并在父权制强大的“他乡”与父权制缺失的“她乡”,分别描述了各种生活状态,并彰显女性文化,为女性主义者研究两性秩序共存提供了新的视域。

女性乌托邦小说多是描繪“阶级性”不复存在、女性摆脱性别压迫的理想社会,这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对女性系谱的追寻。女性乌托邦小说重新定义了男权社会中“母性”和“母职”,打破了女性与母性的天然联系,她们心理无时无刻不感受崇高的、可以奉献的爱。因此在这种观念下,女性主义者认为,在被男性定义为“她者”地位时,女性的话语权需要对抗,需要解构主流话语,这是女性主义的叙述声音,是展现女性权威的表现。

对英美文学中经典的女性乌托邦小说进行分析表明,女性文化和女性话语权的构建,与男权文化的解构是相互交错的过程,但在女性乌托邦小说中,并非简单的推崇女性主义,而是在推崇女性主义的同时,建构两性互助的社会,她们对这样的社会充满了憧憬。这种两性互助的社会,在经典女性乌托邦小说的结尾得到了体现。比如在吉尔曼的《她乡》结尾,让三位女儿国的女子与三位外来的美国男人结婚,并满心期待孕育更高的文明。在《克兰福德镇》的结尾,也并未排斥男性,这说明经过发展的女性乌托邦小说已经走出了激进女权的空间,并逐渐发展为成熟女性主义思想。女性乌托邦小说是在追寻女性解放的表象下,不断追求全人类的健康发展。

三、 女性乌托邦小说的两个维度

从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主要是在女性受压迫和歧视的背景下,试图批判男权主义来追寻两性秩序的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展开对未来女性和人类的设计。女性乌托邦小说在不断叩问女性生存现状时,也表现出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女性乌托邦小说一直在描绘一种人权平等、消除阶级与特权、两性相互尊重的社会形态,这既点明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又兼顾对人生存状态的思索。

(一) 对女性生存现状的叩问

米兰·昆德拉说,小说不是研究现实,而是研究存在,小说家在小说创作中是在画出“存在的图”。英美文学中经典女性乌托邦小说是在追求“尚未”,是在对存在的叩问中,对未来进行建构,这使得女性乌托邦小说具备了开放结构。女性乌托邦小说在关注男权主义下的社会失衡,并对女性生存现状进行叩问。比如在《使女的故事》一书中,作者以未来社会中女性生存的极端形式,以及受到的男权压迫,来隐喻对整个人类未来的担忧,并对时下社会女性生存状况进行思考。《使女的故事》一书以其夸张的描述,使其超出了纯粹文学的范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 生态关怀

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逐渐成为男权社会,而女性则与儿童、动植物等扮演了“自然”的角色。在十六世纪之后,人类开始了对自然和女性的不断占有和掠夺,这种状态发展下去,最终将会导致人类的自我毁灭。女性乌托邦小说对这一主题表现出了深切的关注,女权主义认为,必须对当下的男权主义进行批判和超越,必须开展妇女解放运动,进而建立以互爱互惠、人文关怀为核心价值的两性关系。在女性乌托邦小说中,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这正如男人与女人,二者同样是相互依存的。女性乌托邦小说表达了明显的生态关怀思想,这是人文关怀的升华,这说明女性乌托邦小说家既是社会的良知,也是人类理想家园的守望者。

参考文献:

[1]佘立华.英美文学创作中女性乌托邦小说的解构分析[J].学术交流.2013.6.

[2]孙小静.建构与解构——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

[3]朱妍.寻找她们的乌托邦——三部女性乌托邦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苏州大学.2013.5.

[4]曾桂娥.理想与现实的对话——论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范式[J].国外文学.2013.3.

作者简介:

胡静芳,安翠英,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城市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乌托邦女性主义
艺术乌托邦的缔造者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探析
英美文学作品译介的小众化和多元化的出版思考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