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背景下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功能的实现

2018-02-03 15:39陶丽娟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新课标

陶丽娟

摘要:全面的素质教育是我国现如今新课标对于学生教学方面的基础要求,摒弃了传统单调的知识灌输途径,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文明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更为思想价值的构建提供了优异的前提。其中,对于审美教育方面的功能展现主要以音乐教学为传播途径,对学生的情操和自身修养进行了更加深层次的探究,更为社会发展埋下了良性种子。本文将根据新课标背景下音乐教学中对于审美教育功能的要求进行分析,对相关功能和思想架构的影响做探讨,期望能够促进音乐教育的延伸,为学生素质提供完善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新课标;音乐教学;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塑造是一个人核心思想与价值观念的构筑基础,同时也是精神文明架构的前提条件。对于人格与心灵塑造,审美教育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基调,并对学生自身的修养和性格开发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功能实现的意义

在我国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完善当代学生素质教育的构建,以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同时,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埋下扎实的基础。其中关于审美方面的素质教育便落在了音乐教学的范畴内,主要教学手法通过相应的音乐形式和节奏掌控构建较为成熟的审美体系,一方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和自身修养提升,另一方面更能够针对学生智力进行有效的开发,促进其他专业课程的有效进行。

其次,增强审美教育对学生性格素质方面的影响极为明显,特别是当今相对浮躁的社会,对于审美的需求倾向已经逐渐出现偏差,甚至引起极大一部分人的价值观扭曲,为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埋下了极大的阻碍。审美教育恰恰是解决这一方面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的思想观念贯彻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使由学生渗透入社会,全面改善整体审美体系的架构,为相关艺术行业在我国发展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二、贯彻审美教育的前提

1.加强教师自身对于音乐本质的理解

音乐的理解应该体现相对应的价值观,从教学方面入手令学生在审美提升过程中,接触到教师自身对于音乐的领悟,这对学生基础素质教育具备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教师自身的音乐教学水准也有了相对严格的要求。

其次,如何观察音乐本应具备的价值观念,从而引导学生走入音乐本质去用心体会其中的旋律和心灵的净化,是教师对于教学手段的统筹过程。对应试教育中已经相对疲惫的学生提供舒缓空间,为后续课程的渗透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更是音乐教师在贯彻课堂教育的同时,对审美提升的主要核心。

故而,音乐的本质不应偏移,教师素质更应该具备完善的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够针对学生的审美和思想文明架构提供有效的发展前提。

2.确定音乐教学的关键性

音乐教学是我国在综合素质教育架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今社会中更应该受到相关部门和集体的注意,而不是作为敷衍的过程充实入学生的基础素质建设中,这样一来非但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缺少实质性的促进,更对后续其他学科的知识灌输过程产生影响,使学生自身对于教学产生排斥感,导致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需求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

其次,相关审美教育对于学生自身的精神文明架构也能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为当前社会的职业多样化和相对应性格感染力的影响也不应该被忽视,一方面为构建和平社会做出相应的努力,更能够在审美为前提下,开放学生对于艺术的创新和探索,为我国社会产业文明推向高峰提供了优异的基础。

三、提升审美教学的有效手段

1.加强教师自身音乐素养,完善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师自身理应具备完善的审美架构,并且对于学生的个性和思想趋势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将有效的音乐教学灌输入审美教育中,并避免架构过程的误区导致学生的素质教育出现漏洞,为将来社会的发展埋下隐患。

其次,相關学校应极力培养音乐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以完善且先进的方法,通过相对有效的教学途径将学生引入到课堂内,在利用针对性的音乐教学因材施教,构建出相对完整且相对独立的审美体系,这才是促进审美教育渗透的基础前提,更是满足未来社会需要的积极手段。

最后,丰富音乐教学的开展形式,以乐器、歌唱、欣赏作为核心,将相关的故事和情怀渗透入学生的理解中,促进听觉感官上的共鸣,更能够将自身的审美特性融入到场景中。

例如:以音乐散文的形式进行教学,既摆脱了传统文章阅读方面的枯燥,又深化明确了音乐内容中情感和剧情的表露,使得双方相辅相成,对于学生的审美和思想教育提供了绝对有效的功能环境,对展开相对全面且有效的思想延伸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也具备着相对全面的积极促进作用。

2.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助

教师将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使音乐课更加具有趣味性,更加生动形象地讲解音乐知识、演绎音乐之美。多媒体教学运用音频、视频技术,使得声音、图像、场景有机地融合,在课堂上创造出生动的音乐情景,让音乐更具感染力,使得音乐知识与音乐理念更加便于学生理解与把握。

3.增强美感训练,扩展延伸氛围空间

教师应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美的意识及观念,训练其感受美、表现美的方法与能力。在其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贯穿对学生的美感训练。这种美感训练包括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拓宽学生的音乐想象空间、增强他们的音乐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对学生的美感训练,离不开课堂审美氛围的营造。只有教师在课堂中创造条件,营造音乐氛围,才能将学生引领进艺术的殿堂,增强他们的美感体验,进而实现美感训练的目的。

四、结语

音乐教学是我国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项目,其中直接影响着我国学生审美与思想架构,对学生的成长和性格塑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意义,更是我国未来经济文明体系实施的基础前提。其次,审美教育的实施,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个人思维与知识理解能力的提升,并赋予有效的表达手段和个性的素质基础,为激发学生美感体验与人格之美,提供了相对全面且功能价值,为后续步入社会提供了相应素质要求,更为相关行业发展提供了基础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郝莹.论新课标背景下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功能的实现[J].基础教育论坛,2016(11):51-53.

[2]刘宝平.试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外交流,2016(33).

[3]张玉富.浅议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5).

[4]刘佳.互联网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实现路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7(9):32-33.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音乐教学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