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中“形”的意会

2018-02-05 04:36刘润司晓丽郭超
关键词:意会胚胎学淋巴

刘润,司晓丽,郭超

(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兰州 730000)

医学院校一年级新生首先接触到的是组织学与胚胎学等基础医学形态学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微观结构课程,结构微细抽象,难以理解,结构名称数量繁多,词汇生涩,近似结构名词多而意义完全不同,难以记忆,学习抽象乏味。因此,提高组织胚胎学教学效率,突破难教难学的困境,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是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教师利用教学机智使人体抽象的微细结构形象化, 意境化,开发形态命名蕴含的深层意义,展现形态结构的内涵意会,应用多变灵活的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制定特定的教学策略和意境,在教学中把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自己教学过程和实践中的几点心得进行探讨,以期学习共勉。

1 增强交叉学科之间逻辑性,加强知识系统性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研究机体正常微细结构与功能的学科,与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结合学科之间的多个知识点进行多点联系,将相关内容串联、嫁接和过渡,进行同步教学,将孤立的知识相互联系起来,而不是按照课本内容独立呈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使学生迷茫混乱。如胆小管是肝细胞膜所围成的密闭管道,胆汁只能在输胆管道运行,一旦肝脏病变,肝细胞膜破裂,胆汁外溢进入肝血窦,就会出现肝细胞性黄疸。这样既牢固了本学科知识,又增强了交叉学科之间的逻辑联系,对知识进行了整合和系统化学习,有效培养正常结构决定了生理功能,病理改变导致病理生理功能出现的逻辑思维。让学生明白组织胚胎学是学好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石,有了课程目标使命感和专业培养紧迫感。

2 制定特定的教学策略和意境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利用教学机智地引导学生将抽象形态结构进行一种假想情景,把观察到的现象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策略和计划,精心组织和实施,并做好配合讲解,通过动画、图像等方式,使其中很多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具体,为教师讲解带来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本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强化记忆,并能活跃课堂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子宫内膜的扫描电镜图,可见伸出粗而长的突起是纤毛细胞,纤毛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就像风吹麦浪般定向运动排出分泌物和月经;分泌细胞分泌出大量糖原提供能量;还可见立体的管道是子宫内膜的螺旋动脉,滋养子宫内膜厚实的功能层。通过子宫内膜的扫描电镜图,我们看到了一片肥沃的土地,施肥(分泌细胞分泌的大量糖原)浇水(螺旋动脉的丰富供血),正在等待种子的植入。这正是子宫内膜月经周期的分泌期,也就意味着受精卵的着床发生在分泌期。这种生动的意境接近实际生活,直观明了,展现了子宫内膜形态结构的内涵意会,启发学生散发丰富想象,促使课堂气氛活跃,驱动学生快乐学习。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不同的教学模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不尽相同,但课堂效果有了明显的转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1]。多手段多模式教学方法可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3.1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方法[2]。通过教师提出问题,疑问能引起定向探索反射,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互相交流讨论,通过问题来掌握和运用知识,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内在动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如:讲到骨组织时,可以提问“长骨骨干的骨密质是像树的年轮一样同心圆排列?是这样直接简单吗?”从而引出长骨骨干的主要支撑结构是大量存在的骨单位,再问“骨单位为什么是空心结构?难道是减轻重量?”,引发了学生反射性定向探索。因为节约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神圣法则,其奥妙就是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最稳固的结构,从材料力学角度分析,空心与实心结构在相同截面下具有相同的抗扭抗弯能力,且抗震能力更强,让我们拥有了强度硬度最高的骨骼。这种使人体抽象的微细结构形象化,展现形态结构的内涵意会,将能力培养融入课堂教学,可吸引学生注意,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启发思考,唤起求知欲。

3.2 导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 (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

CBL教学法是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课程的不同阶段导入,起到不同效果[3]。该方法可将课本教条与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如:当机体发生感染,扁桃体、淋巴结这些器官为什么会肿大?则以淋巴小结结构改变为例,受到抗原刺激能识别该抗原的B淋巴细胞被激活,数量增多体积变大形成大而幼稚的B淋巴细胞迁移到淋巴小结的一端,紧密聚集构成暗区;大B淋巴细胞继续增值分化向中心迁移形成体积中等大小的B淋巴细胞称明区;把暗区和明区合称为生发中心。生发中心的周边有一层不被该抗原识别的小B淋巴细胞称小结帽。现在我们情景展现一下:外敌进村了,一片祥和安宁的村庄(初级淋巴小结)发生动荡了,身强力壮的村民(能识别该抗原的B淋巴细胞)大集合奋起抗敌,从内心膨胀到冷静应对大迁移奔赴前线;老弱病残(不能识别该抗原的B淋巴细胞)被大部队推向外侧而毫发无损。这里次级淋巴小结形态命名蕴含着深层意义,寓意就是能识别该抗原的B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而生气发怒了 — 形成了生发中心:暗区和明区(黎明之前的黑暗);而不具有该抗原特异性受体不能识别该抗原的B淋巴细胞毫无反应被推向了小结帽。这就是次级淋巴小结的形态意会,不言而喻: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变大,淋巴组织增多增大,构成的淋巴器官体积亦会肿大。可见,学生在学习淋巴小结上,从形态记忆向知识形成递进,人文教育渗透进教学过程,促进了自身自主学习能力,使理论知识得到充分消化。

4 课程目标服务、深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夯实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训练基本技能,提高基本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4]。明确组织胚胎学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还应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分析、解决病理、生理及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医学素质。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社会能力的培养,这是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5]。课程目标要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并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组织学与胚胎学既是一门古老学科又是发展较快的学科,从微观层次研究和描述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是基础医学的学科发源所在,在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6]。把抽象结构形象化意境化思维,开发形态命名蕴含的深层意义,展现形态结构的内涵意会,从而加深了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活跃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教与学双向互动,共同探索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把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促进了被动记忆向知识形成递进,将能力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人文教育渗透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职业综合素质,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意会胚胎学淋巴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北美淋巴水肿治疗师培养、认证及对我国的启示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胚胎组织学切片在人体组胚教学方法作用的初步探讨
三维立体教学模式在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从“意会”走向“言传”
陈思照:音乐可让两岸神通意会
项目教学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平抛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