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应关注试题配图的科学性

2018-02-05 17:34吴朝辉
化学教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

摘要:通过分析3例试题所提供的配图中存在的科学性错误,指出教学中应关注配图的科学性。科学严谨的配图才能成为学生理解化学原理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师在编制化学试题的配图时应力求科学严谨。如果放任科学性不足的试题资源误导教学,将导致教学自相矛盾,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构建,甚至会降低学生对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图像类试题;配图科学性;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12–0084–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图像是信息呈现的重要方式之一。“一图胜千言”,图像可直观呈现冗长的文字、抽象的数字以及复杂的装置等,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会将部分知识转换成图像,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同时,图像可隐蔽地提供关键信息,能有效考查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如滤除干扰信息、萃取有效信息、整合试题信息与所学知识等。因此图像类试题备受中学教师的青睐,甚至到了“无图不成卷”的程度。

查阅文献发现,研究者把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图像类试题的呈现策略及教学应对上。如陆军老师以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为样本,归纳了单一数形和以形助数两种呈现图形的策略[1]。张秀球老师通过改变意义等价试题的呈现方式,发现坐标图呈现信息的隐蔽性最强[2]。陈方老师则分类介绍了图形类信息题的解题策略[3]。张顺清老师提出利用金属元素守恒,解决热重曲线类试题[4]。

1 试题配图伪科学分类

给试题提供的配图必须追求科学性、严谨性,即图像要符合相关的化学原理,或遵照化学事实。但是由于较少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致使一些“伪科学”图像匿伏在试题资源中,不仅干扰正常教学,而且影响了学生对化学学科严谨性的评价。

1.1 作图时考虑不严谨,未遵循相关化学原理,导致配图出现科学性错误

(2)高中教學重视的是图像的起点、转折点、最高点、最低点等特殊点的化学意义,所以高中阶段不必百分百地追求精确刻画。

(3)高中教学将浓度与速率的关系定性地概括为“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减小”[9]。这是高中教学刻画相关图像的化学原理依据。

所以,为了让学生掌握的反应原理与试题图像之间能相互印证,让图像成为学生理解化学原理的重要帮手,图3(c)是可行的选择。

要说明的是,零级反应的反应速率不随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相应的图像就与图3(a)、(b)类似。但零级反应并不多,已知的多是表面催化反应[10]。如果用仅能代表少数的“直线”取代占主导地位的大众化的“曲线”,则配图的代表性不足。

浓度与速率的定性关系或定量计算,一般专业教师是心知肚明的,可为什么给试题配图时却变成了一条条直线?其中的分裂和矛盾应该引起我们深思。细节决定成败,教育也是如此。一个数据[11]、一个气体符号[12]、一幅配图都是教育细节,是化学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值得认真推敲、仔细求证。

2 结语

在不少学生心目中,化学的严谨性、科学性不如数学、物理两门学科。造成如此评价的原因,既有化学学科自身的原因:部分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但更多的是“人祸”,是我们中学教师对原理的内涵和适用范围认识不到位,在命制试题时只关注知识的整合与串联,却对试题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关注不足。严谨性不足的试题既浪费了学生的精力,也腐蚀了学生对化学的认可。

小学语文课文《爱迪生救妈妈》被指虚构事实:首例阑尾炎手术纪录是在1886年,不是爱迪生7岁时的1854年。不真实的小细节招致公众的口诛笔伐。最终出版社承诺撤除这篇课文才得以平息。这一事件应该让我们警醒,我们也应坚决抵制、剔除科学性存疑的教学资源。在审查试题是否科学性的问题上,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严苛的,甚至可以吹毛求疵。因为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真实、严谨、科学是化学立身之本。

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所以我们的教学应立足于真实、客观地向学生呈现化学事实。应追求真实——真知识、真能力、真素养。反过来,如果因为我们提供的教学资源存“伪”,阻碍了学生求真,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责和羞愧。

参考文献:

[1]陆军.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中的数形呈现策略[J].化学教学,2012,(10):60~63.

[2]张秀球.坐标图对试题难度的影响及启示[J].化学教育,2012,(4):46~47.

[3]陈方.图形信息题的解析策略与方法略谈[J].化学教学,2016,(12):80~84.

[4]张顺清.求算热重曲线中某点化学式的一种通用方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0):65~67.

[5]戴建良,王海富.一道有关氢氧化铝的习题的深度剖析[J].化学教学,2012,(2):60~61.

[6]李明亮,田棋宏,唐明等.对一个经典化学图像科学性的质疑及实验探究[J].化学教学,2008,(3):69~71.

[7]赵倩,马宏佳.基于传感技术对镁、铝氢氧化物沉淀反应习题科学性的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0):38~41.

[8]戴亚,李同善.氢氧化镁为什么可溶于铵盐中[J].化学教学,1988,(1):26~27.

[9]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第5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36.

[10]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91.

[11]吴朝辉.经得起验证——化学数据的应然追求[J].化学教学,2016,(9):32~34.

[12]李旭娃.依据反应实际条件 合理添加水后气体符号[J].化学教学,2013,(8):76~78.endprint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
反思性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浅谈
新课改如何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走出困境
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探究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