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教学

2018-02-09 18:46林敏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数学

林敏娟

【摘要】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科目.但是对很多学生而言,数学就相当于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断探索教学的有效化途径.本文旨在从“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出发,探索其在中学数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互联网;模式教学;主题课堂;初中数学

数学是一门既远且近的学科,近是指其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远是指其对生活常识进行了概括化和抽象化.在教学中,这些被抽象化的知识超出了学生认知范围,阻碍了学生的理解效果.但是传统教学中对这部分知识的生硬讲解又达不到“开悟”效果.所以,寻求互联网帮助,借助其“三维”应用,就成为今天中学数学教学的重点.

一、“互联网+模式教学”简介

“互联网+模式教学”,顾名思义,即是以互联网为载体,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个体化”教学,将内容相近的知识进行模块整合,实现教学的模块化、网络化.这种模式的第一要义,即是改变传统教学的固态化形式,促进教学的生动化和立体化.其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对知识进行正向迁移.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真正实现了途径多元化和形式灵活化.

二、“网络+教学”的优势

(一)教、学平衡

在传统模式中,因为认知能力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威信力等的影响,学生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天然的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不能自由地决定自己要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学,这种失衡的關系倾向,使得教学变得绝对化.而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所处的环境扩大到整个平台,教师不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动向进行事无巨细地掌控,这就有效改善了关系失衡现象,使得教学变得多元化、和谐化.

(二)情境全面

数学是一门高于实际生活的学科,它的很多知识都是建立在人们对已有事物的了解之上,并从这些事物中抽取他们所具备的共同特点,形成抽象化概念,这种概念集成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编码”.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数学知识,将其与已知经验联系起来,教师难免要对这些数学知识进行“解码”.但是,学生的想象能力有限,对一些不了解事物无法实现文字与图形转换.这就需要借助网络的空间模拟功能,帮助学生直观全面地了解知识,例如,“投影与视图”.

(三)资源丰富

在传统模式中,学生想要了解某一个知识点,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问教师,但很多学生都因为怯懦心理而产生“不敢问”的心理,使得问题不断堆积,降低了学习的有效性.但是,在网络教学下,这种窘境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是因为,网络平台具有很强的数据包容性和搜索开放性,学生只需要将自己不懂的知识进行关键字搜索,很快就能得到相应的解答方法,十分高效[1].

三、场景应用

(一)情境创设,调动兴趣

在学习数学时,数学中“高于生活”的部分经常会打击学生的信心,成为学生进步的阻碍.因而,教师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时,就要有效利用网络,借助其直观形象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高于生活”与“源于生活”的联系,寻求知识进化的共性,抽丝剥茧,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的精髓,进而学会举一反三[2].

以“平行线及其判定”为例:

第一步,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举出生活中含有平行线的例子,并将这些例子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斑马线、双杠、操场跑道等等.

第二步,在实际联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实例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其中的相似点,进而引出平行线的特点和性质.

第三步,知识点讲解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扩大自己的思维,继续联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平行线,这些平行线都有什么作用,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生活经验[3].

第四步,在教学的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更多有关平行线的例子,并将其编制成问题,以多媒体为展示媒介,将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固化知识.

第五步,教师展示与平行相对应的相交知识,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和逻辑顺序,去探索分析有关相交的知识,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增强学生的反思和套用能力.

(二)理解易化

在初中数学中,很多知识的抽象化程度过高,已经超出了学生的理解和想象程度.因而,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就要有效利用网络,对这些知识进行情境设计,让知识“动”起来、“活”起来.最重要的是,让知识由简单的“二维化”呈现,转变为趣味的“三维化”呈现,还能增加学生的想象基础,便于学生对类似知识的举一反三[4].

以“三视图”为例,一些学生对平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存在想象缺陷,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对这些缺陷进行“填空”.

首先,教师可以先对某一个立体图形(台体)进行展示.在进行台体的三视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动画.例如,讲解正视图时,台体从正面开始自动压缩,直至其前面和后面完全挨靠在一起,这样压缩成的平面图形就是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执行同样的操作.

其次,教师可以适时展示出其他立体图形,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图形压缩法”进行知识迁移,自己画出这些图形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跳出立体图形的局限,联系生活实际,看看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会用到这些视图,这些视图都有什么作用,例如,建筑设计、管道施工等.

四、结束语

总之,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决知识的“二维化”局面,让知识“动”起来,“活”起来,逐渐变得“有血有肉”,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三维”空间想象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孝兵.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主题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8):32.

[2]罗道茂.网络环境下中学数学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7):159.

[3]万玲.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9):5.

[4]纪联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6(6):37.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初中数学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