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2018-02-11 17:35陈金明
学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初中语文

陈金明

摘 要:语文占据着初中教育的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应用能力的高低逐渐被学生和家长所重视。但综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可知,常规的语文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 语言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8-003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8.017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新课标的实施,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得到了深化和改革,教师不仅要将语文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增加其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初中语文学习已脱离了单纯的生字词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学会如何运用所学,还需要在文本学习中体验不同的情感和人生百态,进而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指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再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与案例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获得更广阔的发挥平台,通过自主思考去解决问题,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进而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方式进行总结和完善。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再起到主导作用,更多的是引导作用,以学生的实际反馈为引导方向,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给予学生更平等、更自由的学习空间,使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二、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三个,既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全面协调发展原则、多种教学模式原则。其中,目的性原则是指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往“目的地”走去,而不是迷失在知识的海洋里;主体性原则是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全面协调发展原则是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使其能够得到共同进步;多种教学模式原则是指摒弃单一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来完善和创新教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一)设计课堂提问,拓展学生思维

探究性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不是自顾自地讲解课文内容,若教师长期得不到学生的回应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心情。因此,使用提问的方式来引领课堂的走向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是十分有效的一个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提问需要讲究技巧,不仅要紧扣文章核心,还需要调动学生的思维,问题太难或太简单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进行问题教学时,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准备,选取有深度、能够发人深省的问题来作为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风筝》这一篇文章时,学生不仅要掌握宽恕、瑟缩、苦心孤诣、尘封等生字词,还要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透露出的苦闷、无奈、抗争等情绪。课前教师可先列出以下问题:为什么看到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其中的“我”和“惊异”分别代表的是什么?“悲哀”的又是什么?文章中的小兄弟所喜欢的风筝神态与动作,在“我”看来都是可笑、可鄙的,作者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你赞同作者的想法吗?问题可激发起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使其在阅读和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想法与看法,进而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价值取向。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不自觉地走入教师所营造的情境当中,并有效完成本課所学。

(二)开展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热情

小组合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对于学生往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均有着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能够起到提高语文素养和共同成长的目的,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按照学生的特质将其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员一般为4~6人,通过不同的分工、合作、交流、评价来促进组内成员的共同成长,使其建立起良好的学习默契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来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童话类型的课文时,教师可依据童话轻松、欢快的特质来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学习到相应的语文知识。教师可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揣摩角色心理活动的同时,还要思考文章体现了一个怎样的核心理论。最后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表演,表演完毕后需要讲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轻松、愉悦,学生的参与性高,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

(三)创设课堂情境,调动学生参与

初中生仍处于认知事物的阶段,其生活经历、情感经历都十分浅薄,部分文章所展现的情感与精神过于宏伟和庞大,这是初中生无法感受和理解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将这类学生无法体验的精神与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三观。情境教学可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学生在相应的环境下可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深刻体会到文章所展现的情感。在学习《斑羚飞渡》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教学视频,先用视频的画面、声音感染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与课文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释放,再引入将要学习的文章内容。《斑羚飞渡》是主要讲述牺牲精神与赞美之情的一篇文章,虽然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需要做出像斑羚那样的牺牲,但也可以从小事做起,例如为班级做贡献、为同学做好事等,这些都属于牺牲奉献精神,还要学会赞美他人,不恶意辱骂别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性教学方法可拓宽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成为一个尊重文学、尊重他人的优秀少年,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白海波.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J].成功(教育),2013(2):58.

[2] 陈华君.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方法的作用及其应用分析[J].亚太教育,2015(31):40.

[ 责任编辑 林 娜]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策略,保障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实践与体会
浅论参与式教学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