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018-02-22 10:47姜黎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语文教学信息化

姜黎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新兴信息化手段的出现更是为教学模式的更新提供了契机。本文以《孔雀东南飞》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了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语文教学的策略,以期提升教学成效。

关键词:信息化 语文教学 《孔雀东南飞》

信息化手段为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尤其是近年来移动学习软件的普及,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教师如何把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改进教学,提升成效,是当下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以《孔雀东南飞》为例,谈谈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合理使用信息化手段。

一、网络平台自学,提高课堂效率

其实,真正的学习从课前就已经开始了。《孔雀东南飞》作为“古今第一长诗”,课前预习至关重要。教师团队创建的网络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朗诵视频、电子注释、微课等多种资源,学生可登录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自学。如学生对照注释,可以基本理解文意,或者通过微课学习,可以掌握偏义复词、一词多义等重点,学生还可以配合预习检测题了解预习效果。在课堂上,教师仅针对学生自学后仍存疑的问题进行讲解,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欣赏古意画作,聆听配乐诵读

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可聆听配乐诵读,欣赏古意画作,教师哀婉缠绵的配乐、深情的朗诵氛围有助于学生进入故事情境,并梳理故事情节。在课前,教师已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段人物对白,并上传移动学习软件,学生互评点赞。在课堂上,可以请得赞最多的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又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了本文最大的特色——人物个性化语言。由于学生的朗读情感各有不同,导致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也不同。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归课文,找出分歧点和疑惑点,一起讨论。

三、移动学习软件,助力质疑探究

对于学生普遍存疑和好奇的问题,学生可在移动学习软件上自主发起讨论,“兰芝那么优秀,为什么婆婆还要嫌弃兰芝?”“兰芝被休再嫁为何身价更高?”“两情既相悦,为何不私奔?”等话题,引发了学生评论跟帖,其中不乏精华帖,学生的思维在交流碰撞中得到激发和拓展。

针对学生在人物争议、诗歌主题方面的深层质疑,教师可提前从数据库中精选资料上传至移动学习平台,让学生查阅参考,并提出以下三个开放性问题,请学生分组讨论:①试从某个环节破局,能否使悲剧不发生?②對《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你是如何看待的?③文末说“多谢后世人,诫之慎勿忘”,作为后世人,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假设性发问让学生自主融入人物命运,产生了较强的代入感,并以此为基础依次展开三个环环相扣的开放性问题,较好地引领学生进行思想感悟,真正使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内化成为促进个人发展的力量。

四、线上线下相结合,考核评价更科学

本课考核评价分为课前自学、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三个阶段。评价内容包括视频学习、预习检测、录音互评、小组讨论、线上互动及成果汇报。同时,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及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通过信息化使评价反馈与教学计划相连动,实现多元考核,科学评价。

以上信息化手段在《孔雀东南飞》教学中的运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面貌。教师从移动学习软件及时获取学生的学情反馈,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或调整教学计划,而学生可利用移动学习软件随时随地与同学互助解惑,与教师交流答疑。

通过《孔雀东南飞》的信息化教学尝试,笔者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化手段之于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丰富了教学形式,更大的意义在于颠覆了传统课堂“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为构建深刻、高效的新型课堂提供了更多可能。只要理念先进、目标清晰、设计得法,信息化手段就会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舟洲.例谈信息化手段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 2016,(12).

[2]朱红群.信息化理念下的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以《诗经·静女》为例[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5,(2).

(作者单位: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孔雀东南飞语文教学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及思想意义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