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效课堂的有效教育教学的思考

2018-02-24 06:18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
学苑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课堂发展教育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 沈 阳

目前我国关于高中课改的风吹入所有教师的内心深处,我研究了课程标准的实施纲领基础上高中近年来教育战略理论有关有效性的文献,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联系实际教育的新课程实施措施、高效率教学、有效策略以及学生的立场,发现了在所谓的高效课堂上课的一些问题。我们的课堂有时确实是“好”,但只是追求形式的“热闹”,实际上,教师的教育目标是不明确的,时间观念不强烈,教学内容处理的随意性很大,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到真正的东西。这些现象和做法,是无视教育规律的无效或低效率,而且对学生人生的成长和健康不利,同时也阻碍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改革顺利进行。

现在的社会都注重效率,无论何时高效与有效都是时代的要求,对我们的工作来说,教育更是一种追求效率的教育,是广大教师的共同愿望。课堂教育的有效教育的生命在于:在学生的课堂上学习什么,放学后得到什么,这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处。我们特别关注模式而不能有效地上课,因此单纯的教育改革也不能光打着“教育改革”的招牌忽视教育教学的效果。

1960年,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现代派构建主义教育理论,并引用于教学中。初中教科书中教学内容较浅显,在教学中引导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效果较好,高中教材教学内容深度变大,如何改进传统教育方法和重新教学设计?在学习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学习了构建主义的理论,这是杜威的现代教育论的认识。我国大学入学考试竞争激烈,高中分数论气氛也相当浓厚。怎样学,知识和能力的结合,实现教育的三维目标和高考考纲统一是我们实际需要的。高中教育改革的实施必然会导致高中教育出现新的问题。有效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质意义。

教育的有效性也有教育的生命,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课改的模式,所以单纯以教育改革为目标的求变,将会成为高消耗低效率的痼疾。在我们的工作中,教育更是要追求高效率的教育效果。当前课堂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比较稳定的教育活动结构和活动计划。作为结构的框架,从优秀的教育模式到宏观把握,教育活动整体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和功能,活动计划是良好的教育模式的秩序和可能性。在提供教育模式的前提下,一定要摆脱课堂教学理论建模的教育法,以教师的经验为基础,在实践中摸索并进行教育,这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桥梁。对于教育理论的发展,有必要研究有效教育模式的问题。课堂教育是有效的,即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也需要老师讲课。苏格拉底式的讲课方式虽有争议,但也有值得参考的地方。首先,苏格拉底不是直接告诉我们答案是什么,而是用提问的方式,在学生动脑后知道是什么。其次,苏格拉底总是非常耐心地“倾听”。关注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回答中进一步追究学生的思考。普通课堂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中也夹杂教师和学生的提问,但实际上,倾听学生中开展的教育很少。教师的提问更对为自己的授课的需要服务,更多的是教师的自问自答,未贯彻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国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受苏联前教育观点与模式的影响很大。主题思想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他的理论是,列宁提出的活泼的、直觉的、抽象的思考,甚至是真实的思考,作为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提出了教育过程的指导原则,并提出了教育过程理论。凯洛夫的“教育学”进入中国后,将他的教育模式描述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关于教育的组织:学生在准备课程的心理、物质的准备、集中力排除干扰的情况下,自发地进行学习。

二、复习旧知识:即检查、复习旧课程,完成学习先导,强化学习内容,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新的知识学习做准备。

三、讲授新课程:即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内容,知识规律,感生新事物。

四、巩固新知识:也就是说检查学生掌握新教材知识内容的情况下,及时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做到当堂巩固、当堂消化。

五、完成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学生所学的知识达到新的境界,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凯洛夫认为教育首先是知识,技能和熟练的技巧应用,作为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从这一点上,凯洛夫的教育目的是得到学生发展的能力。但是这个“五阶段教育模式”中国化中形成了各种弊病,例如:

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知识,能力,情感素质和方法侧重不同。与课程标准里面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相比较,传统教学只重视了一点:知识目标。因为课堂上教师在满堂地讲知识,学生在满堂地接受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在整个知识范围内的教学过程和规律,导致学生缺乏情感发展和价值的形成。

2.在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换句话说,老师是逼着学生走进教学,而不是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令其自主走进课堂、理解教材。换句话说,与其注重强迫学生学习,不如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主独立理解知识。

3.课上学生轻松地学习,课后加班加点,也就是课上负担轻,课后负担重。因为老师在课堂上拼命地讲,学生呢?只是一个听众,一个观众,可看可不看,可做可不做,可想可不想。老师辛苦,学生轻松,课后学生却要做大量的作业。

4.教师的授课针对性不强,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吃的是“大锅饭”。表面上老师讲的时候学生都在听,实际上能认真听、听得懂的只是少数精英学生,而大多数学生,特别是成绩排名在后几名的学生或许根本就消化不了。

以上的弊端在我们教育的工作中普遍存在,前苏联的教育学者赞科夫教育理论已大幅落后于时代,不能适应时代要求,阻碍教育发展与前进。所以有了对旧体制的全面改革。造成这一个现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正确处理好“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传统教学之所以会存在这种问题是因为发展的问题,国内学者刘金玉著的《高效课堂八讲》和余文森著的《有效课堂十讲》都认为,从教育未来的角度来定位是教的是否有效,效果高低最核心、最根本的定位就是“发展”。《效率教室八讲》与《有效教室十讲》中论述很多,这里不多赘述,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未来教育是否有效根本性、最核心的位置是“发展”。也就是说通过教师授课达到学生的发展。在这里如何理解“发展”呢?新的课程标准主张,“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合并组成。即,促进教育发展,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方法,进入某种过程,并且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这样的教学,才会促进发展,才是有效的教学。

教学的最佳效果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得到自身能力的发展。如何使一节课上得好,学生学到所要知识之余还发展了自身能力呢,成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梦想。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怎么样才能使课堂有效呢?我国的讲课都是以班级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在实施教学之前,我们的教师必须管理好班级。几乎所有的关于教师效能的研究都指出,课堂管理技能足以决定教学的成败……一个缺乏课堂管理技能的教师,显然不会在教学上取得像样的成就。但需要指出的是,课堂管理不是把学生的行为控制起来,而是教师用来创造有益于学习的课堂环境为课程的推进助力。

我们管理好课堂的纪律后,将教育工作置于和谐有序的班级学习氛围中,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老师才能有效地教学,达到高效率的程度。为什么是可能性而不是绝对的效果呢?(不考虑特殊情况的范围内)理由很简单,我们的传统教育教师也很好地管理好学生为什么不达到高效率呢?大家传统教育中使用的凯洛丈夫“五阶段的教育模式”已经僵硬,不熟悉现代教育了。所以,我希望我们的教师们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材的特点、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重视“层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注重“合作性”和“开放性”。教师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应是开放的,尽可能地将重点从知识的讲授转移培养发展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上;在学生学习中,努力处理好教师的角色地位,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询问,让学生在实践的指导下,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学习,充满个性。

猜你喜欢
课堂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