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团体辅导对塑造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

2018-02-24 06:18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陈少静
学苑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团体辅导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 陈少静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发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倡导以开放、发展的眼光看待人。这一基本的心理学主张日渐影响着学校教育,尤其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和研究模式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团体心理辅导,也称小组辅导、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

近年来,团体辅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学校教育中正在被广泛应用。中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已成为学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团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比,其显著优势是,为中学生提供了更为真实具体的社会现实环境。本文旨在将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探讨团体辅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融入新环境,发展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生理、心理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中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心理调控能力差,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冲突不擅处理,容易引起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类问题。

1.学业问题。

这是整个中学阶段都存在的问题。中学的学习内容和难度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学习方式也产生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在面临这种变化时显得手足无措。一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下降,注意力涣散,厌学逃避,学习效果差;一些学生态度认真,学习刻苦,但方法欠缺,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自信逐渐丧失。这些问题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易产生不良的影响。

2人际交往问题。

青春期的学生感情丰富,变化多样,交友热情高,迫切需要情感力量和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群体活动,来满足自我归属感。但由于认知水平不足,常以个人喜好来代替理智,或因沟通方式不良,或不善于表达自己,与同学交往失当,与社会其他成员交往惶恐,从而造成人际问题的困扰。

3.自我认识问题。

中学生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但自我评价不全面。自我评价有很强的主观性,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感受。自尊心高度发展,对外界评价非常敏感,受到否定和批评时,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进而导致自卑心理。这种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与较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贫乏的社会经验之间形成了心理矛盾。

4.情绪情感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大,中学生自我意识觉醒,迅速发展了多样性的自我情感。但丰富而强烈的情感体验又是不稳定的,遇事冲动,情绪易波动,常常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容易狂喜、暴怒,也容易极度悲伤和恐惧。有的人焦虑感突出,莫名的压抑忧郁;有的人容易心理失衡,嫉妒心强,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

二、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作为“关注人类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塞利格曼及相关研究者最终确立了为人们广泛认可的积极心理特征为6大维度24项优势,分别是:实现智慧与知识美德的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社会智慧和洞察力;实现勇气美德的勇敢、毅力和正直;实现仁爱美德的仁慈与爱;实现正义美德的公民精神、公平和领导力;实现节制美德的自我控制、谨慎和谦虚;实现精神卓越美德的美感、感恩、希望、灵性、宽恕、幽默和热忱。

孟万金等国内研究团队根据中外大量实证研究,将积极心理品质体系归纳6大维度。并在以中国中小学生为被试的本土化研究中聚合为6大维度15项因素:知识和智慧维度(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情感维度(真诚、执着)、人际维度(爱、友善)、公民素质维度(领导力、合作力)、节制维度(宽容、谦虚、持重)、超越维度(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与希望)。

无论是塞利格曼团队还是孟万金团队的关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成果,他们的共同核心都在于挖掘学生本来的积极心理潜力,使其拥有一种积极的力量去感受自我潜能和幸福,对未来抱有乐观态度。

三、团体辅导对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

心理健康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能靠简单地说教使学生得到瞬间提升。团体辅导有别于个别辅导,它提供了一个社会性学习的平台,通过团体成员间一系列的活动,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探讨自我,尝试改变,逐渐得到改善、发展和成长。

团体辅导的受益者不仅是那些存在心理困惑或一般心理问题的少数学生,大多数处于良好心理状态的学生也能从中获得成长,提升健康水平,以应对将来可能面临的各种情况。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本文基于孟万金团队关于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六大维度,总结出团体辅导对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能起到如下作用。

1.改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的交往品质。

团体辅导借助活动,提供了中学生真实生活和学习现实的情境。学生身处其中,可以观察体验人际关系如何形成,人际沟通如何进行,反省自身存在的不良品质。通过一次次的破冰游戏,使个体能放松自己,减少心理防卫,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粹的情感;通过情境扮演,有利于培养个体的人际敏感性,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逐渐提升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人际维度里关于爱和友善的能力。

2.发展适应行为,提供观察学习的榜样。

人类社会更重要、更普遍、更有效的学习是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自己进行模仿、再强化。在团体辅导中,学生间的言行无形中提供了彼此示范的榜样,成员间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也能更好地倾听别人的想法。

团体辅导中涌现出的榜样学生,会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获得其他学生的认可。一个人有意识地效仿,会增强自己面临困难时的心理承受力,学会一些应对措施;获得团队的接纳、支持和帮助,还有可能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这种快速而有效的反馈比个别辅导的冲击力和影响力要大得多,更能发展出积极的行为来融入团队,进而迁移到生活中的其他情境。在此过程中,知识和智慧、公民素质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3.丰富信息交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学生社会阅历浅,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常常发生两极分化。相对单纯的个别情境往往只能提供一种视角,十分不利于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在团体辅导中,成员都有不同的背景和经验,这种不同视角、不同立场带来信息的多元化,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开启了他们的思路。在模仿榜样行为中学会包容、谦虚,在正向人际关系中开始明确自己的信念与希望,从而在节制与超越维度上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

4.增强归属感与认同感,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

每个人都有“认同的需求,隶属的动机,被爱的欲望”,团体辅导倡导民主、平等、接纳、信任,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人格尊严,在安全的气氛中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主动说出自己的困扰,彼此耐心倾听,相互鼓励,把内心压抑的消极情绪宣泄出来,能感受到温暖和踏实。在彼此互助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体验到自己被需要的存在感与价值观,获得欣喜和满足,从而增强自信心。

团体辅导也可帮助消除孤独感与无助感。学生会发现原来自己认为特别纠结的事情在别人身上也发生过,同伴感增加,相似的体验会让他们彼此汲取情感支持的力量,分担困难,走出自我怀疑的泥潭,降低心理防备。情绪维度中真诚与执着的良好品质不断得到深化。

中学生群体总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在中学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使更多人受益,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获得心理帮助和自我提高的需求,在治疗、预防、教育、发展功能上都能比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资源和优势,使学生在“善意的圈套”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过有意义的生活。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M].洪兰.译.北京:万卷出版公司,2010,166.

[3]官群,孟万金,John K eller.中国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中国特殊教育,2009,(4):70—76.

[4]廖冉,夏翠翠,蒋索.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促进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4):51.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团体辅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