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8-02-24 06:18福建省浦城二中
学苑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利用微天气微课

福建省浦城二中 季 歆

如何才能实现初中语文课堂微课的高效利用呢?下面就结合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让课堂教学“顺风顺水”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文本中出现的重点、难点不好掌握。微课,以其形象生动的特点,短小精悍的视频,图文并茂的穿插,无疑成为打破课堂沉闷消极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如何让学生理解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呢?可以借助微课重点讲解“望父买橘”这个片段。理解作者如何利用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写出感人的父爱。

首先借助多媒体展示父亲买橘子的片段。

然后,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父亲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容易吗?父亲为何要做这样一件危险而又艰难的事情?

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会发现父亲爬上对面的月台是十分艰难的。从这个片段的一系列动作:“探、攀、缩、倾”可以看出来。通过对这四个动词的分析,一个父亲为儿子买橘子艰难、蹒跚的背影已跃然在学生的脑海里。

此时,再结合文本的写作背景:学生已不难理解父亲在背负着家庭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况下,还要为已满二十岁的儿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胜任的事情,在这一切一切的背后,都凝结着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又伟大的爱。所以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重难点,需要我们教师及时挖掘课文中的主要教学点,充分利用微课这一平台,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问题探究,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师生并行,让课堂教学“声情并茂”

利用微课,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例如:生活在江南一带的人们很难看到大漠景象,尤其是像《使至塞上》中所描述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浩瀚的场景。

教师先布置好预习作业,让学生寻找相关场景的图片或视频,组内先做小展示,选出最富有创意的作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做成小微课,再配上学生的朗诵音频,这样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了“浩瀚的大漠孤烟直上,横贯的黄河落日浑圆”的壮阔美景,而且在寻找素材与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充分领悟了王维被排挤的抑郁和广阔的画面视角传达的豁达。课堂也在无形中拓展开来,灵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还会遇到一些说明性较强的课文,如《中国石拱桥》《看云识天气》。对于学生不了解、不熟悉的事物、景物,这时用微课来介入教学环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时,主要让学生了解通过各种不同的云识别天气的方法。云虽然是自然界十分常见的大气现象,但是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观察、研究过。无法仅仅通过书本的描绘明白各种云的特征。这时如果教师适当撷取一些照片,制作成一个十分钟以内的《看云识天气》的微课,就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云的形状、位置和特征并讲解它们和天气之间的关系。视频与图画相搭配,同步插入教师解说词,学生一边欣赏各式各样的云的图片和视频,一边从文中寻找相关语句。强化了对各种各样的云的实体感受,又经过分析、解说等过程,学生很容易体会到各种云的特征,掌握通过识别不同的云判断天气的方法。

三、循环研究,深入领悟,让课堂教学“放慢脚步”

无限重复循环播放是微课视频在线学习的优势之一。这一点,正好关注了学情的差异,满足了不少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的需求。这些简短的微课可以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学生们可以任意停止和重访一个视频以确保达到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如“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手段的限制,学生学习时总感到很难,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制成较为系统的微课,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反复感悟,可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这一重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微课教学,能更好地满足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能更好地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吸收和感受课文的语言,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1]张海英.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革新,2017.05.

[2]李春红.要让微课走进小学语文课堂[J].语文天地,2015.07.

[3]李永芹.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程开发和应用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3.

猜你喜欢
利用微天气微课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利用微课丰富学生习作内容
谁是天气之子
盛暑天气,觅得书中一味凉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