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语文生本课堂构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2018-02-24 06:18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单艳艳
学苑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核心素养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 单艳艳

教与学构成教学,教学的立足点在于学生的学,学生学得好,学得有效果、有效率,才能称得上是好的教学,否则教师即使腹有诗书、口若悬河也不能称之为好的教学。换言之,即使教师在课上只是蜻蜓点水式的稍加点拨,只要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有实效就是好的教学。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倡导“生本课堂”即由此而来,生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时以学生为本,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其秉持的基本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一、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1.教师满堂灌现象较为严重。

高中语文地位重要,是高考最主要的科目之一,学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高分,语文成绩一定要出色。由于语文地位的如此突出,导致很多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学,恨不得一节课全是老师一个人在说,他们的思维方式是教师讲得越多,学生接受得越多,知识储备就越多,在高考中就越有可能取得好成绩。当然,为了检验教师个人一言堂的效果,偶尔会向某些学生提问,但这种以教师主观意志为标准的提问,很多时候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

2.教师教学思路比较固定。

很多教师的教学思路是:教授文言文,首先带领学生一起翻译新字词,然后一起翻译文中句子的基本含义,再穿插讲解一些句式,比如倒装句之类的,接下来要求学生回答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思想,最后就是要求学生背诵。教授现代文则是一段一段地往下讲,每一段归纳中心思想,然后指出某句比较精彩并阐述精彩的理由,最后归纳从文本中得到怎样的思想体验。整个过程除了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既定的问题之外,完全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中很少有生成。我们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并不一样,对所有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学模式,显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另外,不同文章有不同的行文思路,有不同的构思模式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师在教授不同文章时的固定思路也不符合文章多样性的需要。

3.形式主义较为严重。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求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导教学。这本是很好的建议,因为有些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将更利于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是有些教师在授课时,完全是为了形式而形式,比如笔者曾观摩的一节课,讲述《林黛玉进贾府》,教师在开头播放了一段林黛玉的生平简介视频,然后让学生对照PPT投影进行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一直紧盯PPT,几乎没有时间阅读书本,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打造生本课堂,提高课堂实效

我们认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秉承生本主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讲授。

1.确立核心任务。

近期,国家提出了课程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亦称21世纪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也就是说核心素养是个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终身受用的高级能力。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因此,每节课教师在授课之前,一定要对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本课的核心任务,将教学的重点放置于此,这可以说是从最高层面的以学生为本,因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获得某种终身受益的能力。比如在讲授柳永《雨霖霖》这首词时,提前反复思考这节课应该给学生带来怎样的体验,使学生学完之后有所思、有所想。想来想去,认为这首词能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收获是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比较注重在这方面下功夫,期望在师生共建的课堂中,达成学生对情景交融的深度理解。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课堂中以学生为本,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淹没学生在课上提出的不同声音。例如在执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一课时,按照以往的理解,这篇习作是作者在旧中国黑暗社会中苦苦寻求出路之作。文章表现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此时班上有一位同学小李对此有异议,他认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只是一篇月夜之后,作者心中烦闷,外出散步之作,他并不一定是对当时政治的不满,也可能是对家庭琐事的宣泄,还可能是对心中烦躁的表达,甚至有可能就是为了荷塘而写,并无什么其他思想掺杂其中。我们后人在解说时,有意的附会也许并不一定符合作者的原意。小李同学说完后,班上一部分同学喝彩,一部分同学若有所思。我并未责备小李超出预设的异想,而是高度赞扬了他的这种创造性精神,并与班上同学说:“我们一定要学习小李同学的这种不唯上、不唯书的精神,勇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具备创新意识,才能不人云亦云。”课后,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确实有学者认为《荷塘月色》并未有过多的政治色彩,只是作者胸臆的一种简单抒发。

[1]苏保中.生本课堂的内涵、特征及其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1.

[2]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04):19.

[3]刘晶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J].教育探索,2016(11):17.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核心素养
作品:荷塘月色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荷塘月色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