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忙活”才能进一步提升复习效率

2018-02-25 19:20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吴甘泉
学苑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考纲考查知识点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 吴甘泉

关于初三毕业班的历史复习,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也会在复习研讨课上取他人所长,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从而有针对性地去提高复习效率。去年4月份参加合肥市中考历史复习研讨会,本人有幸观摩了一节复习研讨课(中国近代史主题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节课一改以往复习课堂枯燥乏味、氛围凝重,片面强调知识点简单梳理的教学模式,让我进一步意识到,在初三历史课复习任务重、时间紧、考试中对学生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上好一节复习课是多么的重要,更促使我进一步深入思考如何才能上好一节师生皆满意的复习课。

历史复习一般在初三下半学期开始,临近毕业,干扰因素较多,老师要想在复习课上让学生听得认真、学得有效,就必须在课前做大量精心的准备。如果老师课前不“忙活”起来,课堂不是“乏味无趣”就是“杂乱无章”,甚至情况更糟。这就要求老师在复习课前投入大量的时间,努力做到老师教得有“数”,学生学得有“底”。那么一节历史复习课在备课中老师应该“忙活”什么呢?又如何去“忙活”呢?

一、潜心研读《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以下简称《考纲》),注意《考纲》与“教材”之间的紧密联系

历史学科的《考纲》把初中三年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了归类与整合,与教材的编写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由于学生较为熟悉的是之前学习中所用的教材,因此,研读“考纲”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是每节复习课的重要参考依据。老师要认真研读《考纲》,并努力指导学生做好《考纲》和教材的结合,做到考什么,怎么考,学生心里有数;还要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情,做到学生会什么,需要什么,老师心里有数。如《考纲》中的每一个“主题”应该分几个课时、主题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在考查中是属于哪个层次(A识记;B理解;C运用)、在以前的新课授课过程中学生对《考纲》中内容的大致掌握情况以及这个主题包括其涉及的知识点在以往考试中是如何考查的等等。只有做到课前对《考纲》进行充分研读,才能防止学生在课堂中“迷失方向”,缺乏目的性,从而也就不会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真正做到有效、高效的复习。

二、精心设计与准备复习中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设计是任何一种类型课的核心与关键。复习课由于跨度大、知识点繁杂,就更需要精心设计。记得有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节历史课都是一个由你去梳妆打扮的“小姑娘”,她会变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的设计。一堂高效的课,从课堂的导入、标题的确立、问题的设置、史料的搜集,再到重难点的突破以及活动的安排等,都需要老师在课前进行大量的思考与充分的准备。这位老师执教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1936)》的复习课在设计上充分体现出这一特点。例如:1.把新民主主义的兴起这一主题放在“党的光辉历程”的大主题下,让学生能够宏观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脉络线索,从而明确这一主题的历史阶段性及其显著特征。2.在课堂导入环节,选择了与党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的背景音乐,能够把学生更快地带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上来。3.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上来,更好地解决这节课的重难点问题,准备了学案,并设置了“读图说史”这一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论从史出”的学史意识。这些做法看似简单,但效果显著,不仅克服了传统历史复习课的一些弊端,更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中突破了难点,在讨论中强化了能力,让学生收获了一节轻松、愉快而又充实高效的复习课。

三、细心挑选史料与习题,规范答题,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初三复习的最终落脚点是在强化知识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从近几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的整体命制趋势与总体特征来看,命题者常常会引用一些新材料,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境、创新设问的形式与考查思维的角度,从而使整个试卷不仅在形式上丰富多样,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在内容上更加饱满,实现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考查。如单项选择题中经常使用新颖的漫画、各种类型的图表、加工处理后的历史地图等;材料解析题与分析探究题经常精选一些教材中从未出现过,但与所学知识紧密相关的史料作为命题的铺垫,形式多样,难以预测。开卷考试形式与内容的不断变化与创新,要求老师在上课前应尽可能搜集与本节复习课有关的历史素材和各种不同类型的习题,在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素材的过程中,找阅读方法、找设问规律、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去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同时切实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这节复习研讨课在史料的搜集、设问的形式、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尝试与改变,课堂效果甚好。

从教十余载,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师怎么教,学生就会怎么学,教师课前准备与设计的高度,决定了学生课堂复习的效度,真的不能掉以轻心,随便对待。当然,一节复习课是否高效,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制约的,但诸多因素中,老师的课前准备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作为老师,责任重大,真的应该慎之又慎!不忘时时提醒自己,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努力打造精彩高效的每一堂课!

猜你喜欢
考纲考查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