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写作兴趣之门
——利用“随笔接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实践研究

2018-02-25 19:20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陈雅渠
学苑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管建刚出版社班级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 陈雅渠

一、随笔写作的困惑

文字是记录这五彩纷呈生活的一种很好的办法。写随笔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亦可以让学生学习细心地观察、记录生活,所以用每周写随笔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已经得到越来越多语文老师的青睐。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随笔中往往存在着不少问题。很多学生写随笔态度敷衍,内容空洞。初中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每天不同学科的作业让其抽不出时间来写作。学生写上来的随笔大部分都是流水账,没有鲜活的材料,缺乏灵动的思考,更谈不上独到的感悟。

其实每周随笔写作对教师而言亦是一项重大的工程。随笔本子一交上来就是七八十本,教师一下子应对那么多的作文,精力缺乏,无法一本本认真地批改指导,这样对学生的写作并没有实际的提高作用。

随笔写作的种种弊端不禁让我思考,每周学生要花大量时间去写随笔,教师也要花大笔时间去批改,而成效却是微乎其微的。怎样才能利用好随笔这一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让随笔写作更高质更有效呢?这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加强对随笔写作的研究与探索,努力改变现行随笔写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实习真正高效高质的随笔写作。

二、“随笔接力”的思考

兴趣即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够激发和引导人们从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人们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早在两千多年前,文学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遏制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也指出:“所以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

不可否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爱上写随笔,教师的第一要务便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笔者在原有的每周随笔写作的基础上,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对随笔写作的形式做了一些调整,尝试用方式的改变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希望可以利用“随笔接力”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化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爱上写作;同时也利用学生互评和教师评改等多种评改方式,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随笔接力”的构架

1.什么是“随笔接力”。

随笔是一种可以随手记录、篇幅比较短小,用来抒情、叙事或议论的文章体裁。而随笔接力是以随笔写作为载体,改变原本一人一本随笔本,一周一篇随笔的旧有模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共用一本随笔本,轮流写作。教师每天只批改6、7本,个别批改,并运用小组互评、优秀作品展示和建立优秀随笔集等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随笔接力”的方式其实从本质上保留了一周一文的量,但希望通过小组捆绑加分的方式,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随笔写作中,也希望通过个人加分和优秀作品展示等方式去鼓励学生认真创作,从而在保障量的基础上改善原本随笔质量不高的问题。

2.活动展开。

在班级中布置了“随笔接力”的任务后,学生对“随笔接力”的写作方式感到很新奇,有新鲜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第一步。一些学生马上就开始编排写作的顺序了,还有的学生急着给作文本取个独有的名字了。不少学生对“随笔接力”充满了好奇,纷纷来打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样子,“随笔接力”慢慢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

初中生对新事物都十分好奇,写作方式的调整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尤其是一批原本就热爱写作的同学。一方面写得好可以让他们个人得到鼓励,优秀作品经常可以复印出来在班级墙中展示。另一方面作文写得好也可以为小组争取分数,这样的学生在同学中也有了一些威望,这让他们对写作这回事没有那么抗拒了。笔者任教的五班学生陈佳萌十分喜欢写作,观察入微,角度独特,因此在她的随笔中不乏精品。比如她的《夜晚的声音》描写的是她的寝室在熄灯后的各种声音,语言鲜活灵动,寝室同学看了纷纷叫绝,都说她们寝室的声音就在她的笔下了!六班学生岑亦泠平日就很喜欢写作,知道写作可以为小组争取荣誉后就更认真了,经常自己拿个本子先写,然后再精心修改,有时也请同学、老师帮助修改,因此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如《感恩在成长》中获得了“感恩成长”征文三等奖,还获得了余杭假日杯作文竞赛三等奖。在班级中也掀起了一股写作的热潮。

同时教师批改作文从原本一周一批到每天批一小部分的方式,批改方式的改变,也让更多的同学可以有机会接受面批,作文也得到了提高的机会。

四、“随笔接力”的后续力

随笔接力有比较良好的开端,但新鲜感流失后,如何长久地保持它的生命力,教师不得不思考“随笔接力”的后续发展力了。

1.真诚评改。

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学生最喜欢看到的是老师的评语,他们对你有一种企盼、一种渴望。”作文的评改关系到对每一位学生每一次的劳动成果的肯定,因此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学生每次写作,正式将本子交到老师的手中,不管文章写的如何,内心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如果老师只是草率地打个等级当作作文的终结,这样的做法必定会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当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每一次批改,教师都应真诚的回应,逐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批改的方式也可采取多样化:比如面批、小组批改、学生自评、上作文评改课等。在随笔写作中,教师要用真诚的喝彩,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要用热烈的掌声,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兴趣;要用艺术的评价,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2.异标评价。

所谓“异标评价”就是对学生的作文可以进行不一样的标准,双重标准。也就是说,同样质量的作文,如果是程度好的学生,可以给低分,予以批评;对程度差的学生,可以给高分,予以充分的肯定。写作能力高的学生,他的积极性来源于多方面;而写作能力弱的学生,他的写作热情完全靠老师的激励和鼓舞才能延续。这时教师如果对这样学生的作文求全责备、不屑一顾甚至全盘否定,这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多次消极体验会让他们对作文产生怨恨心理,认为作文“高不可攀”,长此以往,就对写作完全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可以经常予以肯定,及时发现这部分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及时鼓励,让他们获得写作的乐趣。

3.体验成功。

其实所有的学生都渴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原本的“随笔接力”中,鼓励机制比较单一,在学习了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后,笔者如果要让“随笔接力”良性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完善鼓励机制,让更多的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接下去的活动实施中,将完善现有的鼓励机制,采用多种鼓励机制,如:挑出优秀作文在班级中阅读、欣赏,鼓励同学布置班级随笔交流墙,鼓励学生将优秀随笔向报刊杂志投稿等。积极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

五、“写作兴趣”是写作的第一能力

正如管建刚老师说的:“‘写作兴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之一,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要想写好作文,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进行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学生创作的一种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在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之前必须要解决好“写作兴趣”,把激发“写作兴趣”当成是写作的第一要务。

[1]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于漪.于漪与语文教育教学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3]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5.

[4]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5.

[5]姚春杰,陈荣艺.作文有效教学招招鲜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11,3.

[6]何更新.视野·兴趣[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1.

猜你喜欢
管建刚出版社班级
卖关子,真有趣
写动作,不重样
话重要,放前面
写实验,要曲折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我等待……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