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三四”策略,提高小学生做作业的效率

2018-02-25 19:20山东省临沂市马厂湖小学杨廷华
学苑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书包习惯作业

山东省临沂市马厂湖小学 杨廷华

现实中,我们学生的作业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作业设计枯燥无趣、作业批改方法单调、学生无兴趣习惯差、学校作业管理与研究不深入等问题。为此,在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中,我们逐步探索总结了提高小学生作业效率的“四三四”操作策略。

一、作业设计(布置)“四原则”操作策略成果

1.作业时间(数量)上,坚持整体性、计划性原则。

(1)规划统筹作业。实施作业班级统筹管理制。设计班级作业统筹管理卡,每天各科老师将需要布置的作业填写在卡上交给班主任,由班主任整体统筹把握,并及时与各科教师协调,这样学生作业的量与质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设计常规作业。即按天、周、月设置的固定式作业。该类作业数量要少,时间要活。教师要根据一学期各阶段的学习重点及特点,灵活地改变、补充常规作业的内容。

2.作业要求上,坚持层次性、个性化原则。

(1)延缓完成或不完成。不会的题目一般可延缓一周内完成,个别学习困难学生可以申请更长时间延缓完成,或教师指定部分题目完成。要一边延缓,一边帮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的难度较高的题目可以“永久性”延缓(即不完成)。

(2)免做作业或替代作业。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优奖励,用于对达到优秀学习等级,或完成达标性作业的,实行“免做”抄写式常规作业,以示奖励。二是学困照顾,对有些特殊情况,如学习能力较低,或书写较慢,或带病学习……可以减少作业量,免做部分或全部作业。

(3)自选(编)作业——自助餐。一般每周选定一次,或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多样性题目中进行自选,或自我编写布置作业,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针对性。

(4)补学作业——特别小灶。针对延缓作业内容,分析应补学内容,安排初学指导及初学作业,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学情倒查”“补教补学”,激励延缓达标。

3.作业内容上,坚持丰富性、趣味性原则。

(1)综合性作业。课标提出: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设计作业时,也要注重学科的综合性。例如语文和美术的整合作业,可采用诗配画、文配图等形式。

(2)实践性作业。孩子天生就有探究和好动的习惯,实践型的作业更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例如五一假期,布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业:制作一份手抄报、清理自己的“小天地”、学做一件家务。

(3)创造性作业。在作业设计中要善于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因素,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例如语文中改编情节性强的文章为连环画(图文并茂)。数学中,让学生挑战新方法,思考“多种方法”。

4.作业形式上,坚持灵活性、多样性原则。

(1)达标式作业。指按标准、目标布置的达标式作业。该类题目变“数量”作业为“质量”作业,把识记性内容目标化,定位于学生提高识记质量,减少抄写数量,促进学生自我查漏补缺,完成知识识记,培养学生的自我达标学习能力。

(2)整理式作业。指对大量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如选择性抄写、错题整理等,既减少单调的抄写数量,又增加作业的兴趣,定位于促进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巩固、自我达标,提升作业质量。如语文作业:可设计抄写左右结构的生字、重做本单元的错题、找出有中心句的课文等作业。

(3)自编(合作)式作业。指学生编写作业题、编写试卷等,可以自编自做、换做、小组合作编共同做、家长编题等多形式进行,定位于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主动检测,自主制作每课、单元甚至全册的检测题目,促进学生提升选题、审题、命题等能力。

(4)推荐式作业。让学生当作业的设置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作业,变为主动地创造作业。学生每天或每周向同学推荐自己设置的作业,其他学生可以在众多学生推荐的作业中自由地选做并交流。学生设置与选做作业的过程是一个增长、展示才干的过程,是一个激励、培养情趣的过程,也为他们自己提供了每天最喜欢的作业。

二、作业批改(评价)“三转向”操作策略成果

1.批改(评价)主体由单向转向多向。

(1)一轮自主批。任何作业,都要设置自评栏,指导学生自批自评,促进学生自我检查,强化学习效果。为指导学生学会作业自评,可采用符号标识法,把所做题目根据自己掌握的熟练程度自觉分成五类,并作不同标识,既便于老师掌握学情,也利于以后的整理复习。

(2)二轮合作批。采取小组批改、同桌批改、伙伴批改等多种形式进行,让全体学生广泛参与,使批改的作业种类及批改人常换常新,以保证学生批改的新鲜感及兴趣。要指导学生学会在作业批改过程中进行有效地合作与交流,使作业批改达到即时评价、即时反馈、即时修改的效果。

(3)三轮教师批。要切实增强其“指导”的意义,把批改作业、课堂讲评与个别辅导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各种能力的均衡发展。一方面要针对两轮批改的作业情况做重点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与修改作业,提高学习质量;另一方面要针对两轮批改的情况重点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细致地学会批改作业。

2.批改(评价)内容由一元转向多元。

(1)设置作业六栏目。包括“整洁栏”“评价栏”“批改人”“日期栏”“心语栏”和“改正栏”。

(2)设置作业展评活动课。每周开展一次。在展评课上,教师首先讲明展评内容、形式、展评的奖项等事宜,然后同学们通过自评、组评、师评等各种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评价,评出本周的作业优秀奖、书包工程小标兵等各种奖项。

3.批改(评价)方法由单一转向多样。

(1)展批。每天定时将作业放在个人课桌或指定场所展示,由教师或学生检评,可集体展评或分组展评,通过公开展评提高作业完成的自觉性、荣誉感。

(2)语批。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特点写上激励性、指导性的“评语”,点评学生作业、学习、爱好、性格等各方面的情况,与学生进行心灵、情感、知识和学法的“对话”。

三、作业习惯(态度)“四个整”操作策略成果

书包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是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源头,学生书包行为直接、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品质。我校以学生最常用的“书包”作为作业习惯培养与评价的抓手,努力培养学生“书包四整”习惯,现“四整”习惯已成为了我校的学风及办学特色。

1.确立24字习惯目标内容。即“书包整整洁洁、文具整整齐齐、书本平平整整、作业工工整整”。

2.设计推行简约实用型书包。因学生所用书包样式太多,价格较贵,又无法在课桌内存放,我校为学生推荐了三种不同样式、颜色、价格的书包,易于折叠存放,物美价廉,印上24字目标,受到了家长及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提倡学生自主设计书包。

3.落实常规管理评价。我们制订了书包工程管理制度,日常开展量化检查。教师书包工程考评以科室、年级评价为主,采用日常观课评价、定期量化检查、期末综合评价三种形式。将学生课本、作业本保护情况纳入教研室备课、作业常规检查计划中专项落实。

4.开发书包校本课程。我们以书包“四整习惯”为主要内容,开发了《书包伴我成长》校本教材,开设了书包工程校本课程。教材以“书包四整”为起点,全面延伸到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习惯养成,把该工程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充分挖掘与发展起来,如卫生、节约、认真等习惯,形成了“整洁文化”“整齐文化”“节约文化”“认真文化”“坚持文化”等影响师生终生发展的习惯品质,并成为推动学校长远发展的学校品质。

猜你喜欢
书包习惯作业
我的书包
上课好习惯
减负书包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我的书包
好习惯
藏在书包里的回忆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