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

2018-02-25 19:20江苏省吴江中学
学苑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个性特征个性化情感

江苏省吴江中学 于 力

一、个性化教育的内涵

教育界的学者对个性化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国学者卡罗尔说:“个性化教育是在学习者个性特征与学习环境之间努力要达到的一种平衡”,张崇善指出:“个性化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等等。总的来说,认为个性化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它是以形成学生优良个性为目的的教育,这是来自学术界一致的声音。笔者认为,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得到个性化发展的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从心理品质、性格特点到智力水平、认知方式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只有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才能让学生个体真正在教学中受益。因此,对学生采取个性化教育应首先出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个性化教育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1972)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当培养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这篇报告明确指出,当代社会需要的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每个社会人个性的发展最终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个性化教育对于实现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学生通过联系和调动自己的感觉、情绪、想象、联想、意志等欣赏和感受音乐,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而鉴赏体验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特征显著的过程。学生在体验和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不断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体验和生命体验,从而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艺术素养。因此,音乐教育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二、个性化教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首先需要教师树立个性化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要将学生思维的培养、个性化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作为音乐教育的目的。其次,要求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个性化教育。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主体”和“主导”的统一。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改“教师强制教”为“学生主动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因此,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一言堂的模式,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

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西方音乐的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勇敢地唱起来、跳起来、表演起来。如《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我邀请四位学生来表演话剧《魔王》,很多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台词里加入自己的语言,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加入肢体动作,使表演更为生动活泼。又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我让学生模仿古人的样子和唱腔来演唱“古代歌曲”,让学生快乐学习。有些学生不善言辞、羞于表现,在多次参与中不断克服困难,发现了自己在表演或其他方面的能力;有些学生只听歌曲无法充分感受音乐,在表演和唱跳中激活了自己的情感,提升了自己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

可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给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2.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实现因人施教。

所谓因人施教,是指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因人施教”是对孔夫子所倡导的“有教无类”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高中生正处于15至18岁的年龄段之间,这个时期的学生情绪体验和情感体验都比初中的时候要强烈,随着情感的丰富,他们的个性化特征也逐渐明显。高中生的个性特征包括心理特点、智力水平、认知方式、性格特点等,到了高中阶段,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都存在显著特点。因此,高中音乐教育要尤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实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首先,通过诱发学生的情感因人施教。高中生拥有特点显著的个人情感差异。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诱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实现个性化艺术欣赏,促进个性化艺术素养的形成。

其次,通过发现学生的短板因人施教。学生有短板,有时是教师对症下药的切入点。比如说,有些学生因从小不被家庭关注,性格胆怯自卑,认识事物总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过于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类学生听音乐的类型偏向“抒情风”“治愈系”,也缺乏上台演唱的自信。针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讲到“抒情”类音乐的时候多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并给予他最为热情的表扬和鼓励。

广泛而又深入地了解学情是每个教师实施教学要做的基本功。要让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就必须了解学情原有的个性特征,从而因材施教。

3.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质,实现学有所长。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曾说过:“教育,最好的目的是解放孩子,解放他的潜质、个性和与生俱来的智慧,帮助他找到自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可见,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质,发现每位学生的禀赋、爱好和特长,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发展自己,是每位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音乐的类型丰富,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学生擅长唱民歌,有的学生擅长唱流行歌曲;有的学生擅长弹钢琴,有的学生擅长弹吉他;有的学生喜欢和擅长rap,有的学生喜欢和擅长摇滚乐;有的学生对音乐天赋异禀,有的学生生来就不是块学音乐的料。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优点和短板,以及他们的兴趣所在,才能充分挖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性潜质,从而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扬长避短,实现学有所“长”,这里的“长”就是学生获得的个性化素养。

例如,笔者执教的班上有一位学生A,在音乐课上,无论老师放爵士乐还是钢琴曲,都丝毫提不起他的兴趣,有时甚至在课堂上不自觉地昏昏欲睡。后来,通过与其交流谈心,我才知道他感兴趣的音乐类型是流行音乐。我以前在课堂上很少播放流行歌曲,从那之后,我会有意识地挑选一些积极向上的励志流行曲,与其他类型的歌曲搭配着播放给学生听,如汪峰的《怒放的生命》、beyond的《海阔天空》、周杰伦的《蜗牛》、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等,很多学生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学生A,有几次还主动走上讲台一展歌喉,展示了自己在男高音方面的独特天赋,赢得了班上同学的掌声和老师的热情赞扬,自信心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从此,我尤其关注学生A这方面的天赋,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学生A的唱歌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潜质,它们就像隐藏在矿地里的宝藏,需要教师去挖掘和发现。

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从事高中音乐教学一线的教师,在今后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应当重视学生音乐方面的个性化教育,跳出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争取尝试和探索更多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高中音乐的素质化教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1]邓志伟.时代呼唤个性化教育.教育参考[N],2010:36.

[2]张崇善.当代世界个性化教育发展趋向[M].1991(5):48.

猜你喜欢
个性特征个性化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关于对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
苏轼散文的个性特征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10 No.2 第一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