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及混合学习方式的高职教学模式实践探析

2018-02-26 13:17吴小香
职业时空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职教学思维导图

吴小香

摘要:思维导图思维工具通过人脑从色彩、图形、文字、逻辑等多方面维度的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有效学习。文章分析了传统单一的学习方式带给学生的弊端,介绍了思维导图在高職学生高效学习的作用,提出了教学策略需要做到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学习理念及学习方式转变,通过思维导图融“自主+合作+探究”混合学习方式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实践模式,实现了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获的良好目标。

关键词:思维导图; 混合学习方式; 高职教学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发展,教育改革大潮应运而生,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1]中提出了“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指导思想,如何转变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思维导图协同大脑思维,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新的变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大脑全方位的思维,实现学生有创造、有创新的学习,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思维导图对调动学生高效学习的帮助

思维导图(Thinking Map)是一种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2],可以用来培养高职学生高效学习的一种方法,又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一种特别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推荐用MindManager软件)。教师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授课,将会帮助学生养成一定学习技巧和学习能力的良好习惯,让学生通过通俗易懂的卡片和流程图循序渐进地理解知识重难点、解决复杂问题并有能力使之简单化。

培养适应时代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当今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思维导图思维方式符合高等职业学生学习的需求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课程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等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善于用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提升学生的有效学习能力。所以思维导图思维方式也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二、教学策略的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生共同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其中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教师要做好教学角色转变与教学设计,厘清与学生的关系

1. 教师要做好角色转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从“幕前”的讲授者变成“幕后”的指导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思路,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教师做好教学设计,整合好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教师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着手,裁剪课程内容和参考教材,搜集和开发可利用的网络学习资源等,展现适合学生的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载体的学习材料。

3.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无论什么时候,教师都应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或孩子对待,对待学生充满尊重、信任、理解,也要给他们自由和平等,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二)学生要做到理念更新、学习方式混合利用

1. 熟悉思维导图理念和工具软件。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在中央图形中确定最核心的关注点,它强化学生视觉度的关注,学生通过积极创新的思维进行联想,逐渐构建发射性的思维分支;分支与中心点的连接线结构分明、变化凸显层次感,线条上写有发挥想象的关键词;整体颜色多样化、各分支的线条颜色统一化,分支线条凸显粗细,增强色彩的多重层次感;学生继续发挥主动想象力,继续展开下一级的分支,与上一节节点尾端通过连接线相连。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使教学内容条理性强、容易记忆、视觉兴趣表现感强。

教师创设情境,引入思维导图。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问题,设计相应的思维导图情境,适时引入导图。如对刚刚组建的小组,在介绍有关思维导图的知识之后,根据教师指定的主题进行思维导图构图及软件练习,提高思维导图的完成效率,增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凝聚力,促进操作技巧在协作学习中的应用。

2. 融合学习方式。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入,融“探究+合作+自主”混合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大脑思维,加大课前、课中和课后时段的利用,明确学生小组责任意识,教会他们互帮互助,让学生加强学习专注力,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思维的积极性。

三、思维导图在“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方式的教学实践模式

在“互联网+ ”时代,高职学生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革。现阶段,学生学习方式常见的有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泛在学习[3]等,思维导图作为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对高职学生学习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将思维导图思维方法贯穿高职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融“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探索出适合于高职学生学习的方法。

基于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什么是学习和为什么要学习”[4]的建构主义思想,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解分析,设计出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的基本流程,即课前学习准备过程、课中学习过程和成果汇报、课后复习过程。基于思维导图的高职“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方式如图1所示。

探究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主动学习课程内容,自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评价的一种学习活动[5];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的组织形式,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活动[6];自主学习是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7]。这三种学习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需要个体主动认知和探索、参与同伴合作、积极思考,通过思维导图辅助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发散性思维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一)课前教学设计,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

这个阶段,学生主要是“自主+探究”准备预习阶段,提前对知识有大概的了解,对每个项目任务体系结构有整体的架构意识。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8],通过教师提供的预习要求和素材,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构建,主动加以预习,对课堂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对梳理出的知识点从不懂到产生疑问和猜想,从需要老师指导到能自主预习。思维导图的各种图形让学生对预习不再产生枯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逐渐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堂质疑的好习惯。

(二)课中问题导向,提高学生探知深度,促进合作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采用“合作+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问题和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 教师问题引入、构建知识框架,学生小组分工。教师提前将本课程整体知识点框架体系、整体任务及要求等用思维导图画出来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熟悉课程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了解知识点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逐渐建立专业课程知识的结构化,引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思考。做到学生分工明确、实施有序:每个小组根据教师课前布置的任务,把研究主题的计划(如主题小组成员、组长、任务分工、研究计划等)用导图画出来,并让组员向全班汇报研究计划。

2. 学生拓展思维、讨论实践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任务分工后,组员先进入自主学习阶段,按分配的任务查阅收集相关的文献,然后作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和综合,并利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在此阶段,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对任务的见解,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别人的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导图,同时也可以纠正同学的问题,小组组长汇总思维导图。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任务要适时地点拨并加以追问,防止出现合作学习中的思维定势误导。小组及时地开展交流,确定交流讨论的主题,借助导图把小组成员集中起来边讨论边做图,记录交流的过程,之后让组员用MindManager软件整理讨论的思路,使讨论的问题清晰化。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随时走到每组了解学习进展情况,适时集中讲解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且定时请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研究进展以及所遇到的困惑等。

3. 学生成果展示,师生共同完成评价。依据学生平时学习中获取的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评价一个小组整体的学习合作和自主能力,因此,本研究是通过对学生小组的研究成果展现的方式来评价小组的学习效果。为了促进小组学习成果的提炼与升华,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展示汇报学习计划、整个研究进展情况和最终的成果。借助小组思维导图汇报提高了组员间的协作效果,促进组员间的融洽,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的荣誉感。学习评价主要采用组组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三方结合打分,分值百分比为40%、35%、25%。组组评价通过汇报成绩打分,每个学生对其他小组进行打分,组内成员取平均分,汇总上交给老师;组内评价主要通过组内成员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意能力来考核;教师评价通过平时考勤、课前预习、课内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课后任务完成情况来考核。组间评价分值稍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好格局,从而完成教师规定任务的目标。

4. 课后复习,检验效果阶段。学习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学生专业课程学习需要不断记忆和强化巩固,而复习知识点需要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据艾宾洛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学生常用的记忆方法就是背诵和笔记记录。思维导图方式可以全方位地覆盖和整合各章节甚至整本书,颜色鲜艳以及图文并茂, “由薄到厚”细化到“由厚到薄”的精简过程,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积极联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在这个期间,学生不仅仅自己自主复习,也可以小组、宿舍舍友之间一起完成思维导图,达到共同进步的最终目标。

四、结语

总之,通过思维导图方式及混合学习方式的融合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转变了学生的单一思维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中能够学、引、思三者螺旋上升,也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勤于自学、愿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科技司.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Z].2012.3.

[2]  [英]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33

[3]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4):36-42.

[4]  何克抗.建构主义一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 电化教育研究, 1997,(4):3-9.

[5] 王潤兰,程志娜,刘纪平.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网络探究学习实验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9):101-106.

[6]  李朝辉.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

[7]  庞维国.论学习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0,(5):13-19.

[8]  余文森.简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2,(1):25-26.

猜你喜欢
高职教学思维导图
实例研究微课程模式下的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浅谈民办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智能手机的实践应用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