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童话教学中的“语文味”

2018-02-26 12:52陈亚敏
新教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语文味丑小鸭小蝌蚪

陈亚敏

“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王崧舟老师如是说。童话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在解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阅读方法时,我们不能纯粹追求童话的趣味性,把“趣味性”凌驾于“语文”之上,而应努力寻觅童话教学中的“语文味”,以期让“童话味”“语文味”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一、调动想象,诱发“语文味”

童话教学中,首要突出的就是“幻想和想象”的特点。我们可以借助各种手段,再现童话形象,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幻想王國的大门。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可以借助某些具体直观的图画、剪贴画、影视片等,呈现出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美丽画面。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描写的是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等童话角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展现平时见到的小鸭和小鸡的模样,那么,画面就与童话故事本身脱节,童话的魅力会减掉很多,学生读童话的兴趣也会降低。于是,笔者将这些小动物拟人化,让它们像人一样穿上漂亮的衣服,像人一样站立起来,像人一样画画,像人一样说话……学生兴致盎然,真切地感受到了童话中的想象美。由此可见,在低年段,运用直观的画面,有助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将文字转换为形象的画面。到了中高年段,再慢慢减少直观形象,让学生更多地根据文字描写进行想象,逐步提高想象能力。

二、角色朗读,融入“语文味”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类文章语言优美自然,浅显生动;回还反复,象声词多,富于音乐美、节奏美,且角色对话多,宜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再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学生大体能说出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乌龟、青蛙,最后自己变成青蛙。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小蝌蚪长成青蛙的主要特点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深入阅读,分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戴着头饰分别扮演小蝌蚪、鲤鱼阿姨、乌龟、青蛙进行角色朗读,让读的同学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请听的同学评价他们表演得如何,读得怎么样。通过自述和点评,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小蝌蚪每次叫妈妈着急的语气,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自己就是小蝌蚪。

三、分层阅读,渗透“语文味”

小学低年级的童话,语言优美,欢快活泼,声情并茂,生动有趣。教学目标定位在抓实字词教学,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读出童话的故事及趣味,从中感受童话的美好。教学时,可以采取一些轻松活泼、动态的表现形式,如角色对话、情境表演、游戏模拟等,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知童话趣味。

中年段阅读童话,教学目标应是通过抓重点词句感悟文章所赋予的情感与意义,读出童话类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或含义,积累文章的精美词句及真善美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因文本而异,相机引导,让学生续编或改编故事,比如对文本的主人公打抱不平,对其行为有疑义,对故事的发展有期待等等,激发学生改变故事结局或续编的欲望。如此,让学生既体会了童话的情节美,还丰富了词汇,使其表达能力得以提高,想象力得以培养,创新思维得以拓展。

高年段阅读童话,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童话类文章体裁特点的初步感悟,使之初步体悟写法,在认识世界、感悟人生方面得到体验与升华。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语言文字中挖掘内涵,可采取静心读书、作批注、交流感悟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文字中寻求作者的情感线索,从而使文章的内涵从文字中浮起来,立体地展现在学生心中。如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笔者舍得花时间,让学生静心读书,潜心思考,讨论交流,学生获得的就不仅仅只是对故事情节的感知,而是从中发现文字背后的内容,掌握了“侧面描写”与“细节描写”这两种写作方法,培养了深层阅读的能力,进而能顺利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意图。

四、细读深悟,强化“语文味”

阅读教学实质上就是文本教学,童话教学亦是如此。而语文素养较好的教师,必有解读文本的独到眼光——既能发现别人没发现的语文价值,又能把握语文教材的文本特点。

童话创作常常使用“反复”这一手法,加深感情,强化形象,帮助记忆,在低年级童话阅读中使用率更高。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让整个故事在反复中深化。童话还有一个很特别奇妙的现象——“三”的反复。如,在一篇童话课文中,常常会出现三只小狗、三个姐妹、三个关卡或三个疑问等等。这个“三”强调的是多数,强调某种事情的差别性或艰巨性,代表一种反复。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小蝌蚪游呀游,过了几天……”反复了三次;《小壁虎借尾巴》中的“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也反复了三次;北师大版《一粒种子》中的“把身子挺一挺……”反复了四次。这样的语言,节奏感强,明白如话,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儿童化的语言,学生易于理解,易于吸收。故,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这些反复的情节描写,在看似重复的描写中,找出隐藏其中的细微变化,从这些差异中去体会作品的情感变化,进而强化“语文味”。

五、遵循原则,升华“语文味”

在童话课文中,真善美始终是主旋律,主人公多是善良、勇敢、诚实、有爱心的代表。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一特征,引导学生感悟童话中蕴含的美好情感,走进真善美的情感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如《丑小鸭》这课中,笔者把教学重点放在丑小鸭离家出走上,让学生感受丑小鸭备受欺负的现实,直接挑明这篇童话的价值观,正视人生中的痛苦和挫折并努力克服;让学生感受到丑小鸭面对困难,不屈的抗争精神,明白只要树立人生目标,通过努力拼搏,自己也可以像丑小鸭一样实现心中 “白天鹅”的梦想。善于利用文本,找准最能体现价值观的内容,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的美好与纯真,就易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十六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

猜你喜欢
语文味丑小鸭小蝌蚪
丑小鸭的蜕变
小蝌蚪
小蝌蚪
《丑小鸭》续编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小蝌蚪
灰灰鼠要娶丑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