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infrastructure和soft infrastructure的翻译探析

2018-03-01 07:19方荣杰陈婧
中国科技术语 2018年6期
关键词:物质性译法术语

方荣杰 陈婧

摘要:physical infrastructure和soft infrastructure是一对政治类术语。文章通过梳理“infrastructure”的起源、发展以及分类,找到physical infrastructure和soft infrastructure的定位,即它们是“infrastructure”按照性质划分的一组下位词。文章还对现有的翻译版本一一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最后通过图片、考查同类术语、文献三种方式进行验证,得出以下结论:physical infrastructure可译为物质性基础设施或硬基础设施;soft infrastructure可译为软基础设施。

关键词:physical infrastructure;soft infrastructure;翻译

中图分类号:G633.2;H15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8.06.012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and Soft Infrastructure//FANG Rongjie, CHEN Jing

Abstract: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and “soft infrastructure” are a pair of political terms. This paper aims to find the position of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and soft infrastruc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infrastructure”, that is, they are the hyponyms of infrastructure. This article also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existing translation versions one by one, and finally validates them through pictures, inspections of similar terms, and document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can be translated into “wuzhi jichu sheshi” (物質性基础设施) or “ying jichu sheshi” (硬基础设施); soft infrastructure can be translated into “ruan jichu sheshi” (软基础设施).

Keywords: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soft infrastructure; translation

收稿日期:2018-04-24修回日期:2018-07-02

作者简介:方荣杰 (1994—),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教学。通信方式:fangrongjie1994@163.com。陈婧(1993—),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硕士研究生。通信方式:chenjing2333@126.com。

在笔者的一次翻译实践中,遇到了physical infrastructure和soft infrastructure这对词语。看到这两个词,笔者首先想到的是翻译成物质性基础设施和软基础设施,但考虑到这是两个相对概念,应该保持一致性,这样的翻译就不大合适。后来,笔者查了一些词典,词典对这两个词的翻译也不一致,因此决定追本溯源探究这两个词的来源然后翻译。以下是笔者探究的过程以及给出的初步翻译版本。

一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1. infrastructure的起源与发展

要弄清楚physical infrastructure和soft infrastructure的意义,首先需要考查它们的上位词infrastructure。infrastructure来源于法语,最初意为subgrade, the native material underneath a constructed pavement or railway[1]。1887年,这个词开始用于英语当中,意为the installations that form the basis for any operation or system[2]。20世纪40年代,北约成立后,这个词在军事领域中使用广泛。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infrastructure在城市规划中有了现代意义[3]。现在,维基百科、柯林斯词典及牛津词典中对这个词都有定义,虽表述不一,但大体意思相近,都具有以下含义:组织或系统的基础框架;服务国家或地区基础设施或系统,如交通系统、通信系统、水电供应、学校等;国家的军事基地等。infrastructure这个词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照领域划分可分为以下几类:工程建设、国防和经济发展、军事、绿色、通信、马克思主义等。按照重要性可分为重要基础设施和非重要基础设施。按照性质可分为physical/hard infrastructure和soft infrastructure[4]。这是infrastructure这个词在英语国家的起源和发展。

2. 基础设施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中文“基础设施”这个词,在线汉语字典给出的解释是:为工农业生产部门提供服务的各种基本设施。如铁路、公路、运河、港口、桥梁、机场、电力、邮电、煤气、供水、排水等设施。广义的还包括教育、科研、卫生等部门。因其建设投资大、周期长,一般由政府投资或支持[5]。百度百科对其解释为: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6]。中文“基础设施”的解释和英文“infrastructure”的定义十分相似,笔者不禁心生疑问:“基础设施”这个词是中文里本来就有的还是从国外传入的?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去找中文“基础设施”的起源。笔者以“基础设施”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了搜索,其中,最早出现的一篇是1981年题为《基础设施》的文章,文章对基础设施下了定义:基础设施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专指具有有形资产的部门,即运输、动力、通信、供水等。广义的则不仅包括这些部门,还包括教育、科研,卫生等。后一类部门的“产品”是无形的,表现为全民的文化教育水平,管理技术与经验、科技水平等[7]。之后出现的是1982年的《经济特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几个问题》,文章有以下叙述:我国使用社会基础设施这一概念,是在试办经济特区之后才开始的。通常都把“五通一平”(即通航、通车、通水、通电、通电讯和平整场地)或“七通一平”(外加通地下水道、通煤气管道)基础工程成为社会基础设施[8]。另外几篇发表较早的文章也出现了类似的定义。此外,笔者还统计自了“基础设施”这个词出现最初十年发表在中国知网上的文章,对其主题进行了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早期对“基础设施”的研究源起于对它定义的探究,然后介绍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接着探索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最后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因此笔者认为“基础设施”这个词应该是中国本来就有的,是和国外的概念并行发展的。尽管有文献提及“基础设施”一词由英文翻译而来,比如《基础设施融资指南》[9]、《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10],但笔者认为缺乏一定理据。这两篇文章分别发表于2001年和2002年,前者为后者的参考文献,而前者对“基础设施”由英文翻译而来并未做详细解释,可能属于个人观点。这两篇文献都晚于笔者上述呈现的文献,如果是翻译而来,那同时翻译的不应该只是“基础设施”这一个词,它的定义应该也会一起翻译。而事实上,中文的“基础设施”一词在出现的前十年里定义就和英文的不一样,而且自身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最初狭义的定义是指“具有有形资产的部门,即运输、动力、通信、供水等部门”[7],而1987年发表的一篇题为《有关基础设施的几个理论问题》[11]的文章提出“基础设施是根据劳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的, 而不是根据部门来确定”,此外,这篇文章也给出了基础设施的定义:“所谓基础设施是指除了直接加入生产过程的生产工具以外作为生产过程进行所必需的一般条件的那一部分劳动资料, 如土地、厂房、道路、运河、铁路、管道、输电线,等等。”由此可见,“基础设施”这个词在中国是有自己起源和发展历程的。

从表2可以看出,汉语里的基础设施的分类与前文所述英文中infrastructure的分类并不一致,概念之间某些地方又有相似,比如“生产基础设施”包含的内容与“physical/hard infrastructure” 相似,“社会基础设施”与“制度保障机构”包含的内容与“soft infrastructure”相似,这就增加了翻译的困难。

二术语翻译分析

论述了“infrastructure”和“基础设施”这两个词的起源、发展及分类,接下来讨论physical infrastructure和soft infrastructure。这两个词是infrastructure的下位词。Physical infrastructure refers to the basic physical structures required for an economy to function and survive, such as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a power grid and sewerage and waste disposal systems[13].在外文文獻中,也有相关定义,比如:the physical components of the infrastructure provide commodities and services essential to enable, sustain, or enhance societal living conditions, including electric power, oil and gas, water supply, 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s, etc[14]。目前有道词典、柯林斯词典和谷孙英汉大词典里对它的译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基础设施、物质性基础设施、实体基础设施、有形基础设施、硬件基础设施、硬性基础设施。接下来笔者将一一对其分析。

把physical infrastructure 译为“基础设施”范围过大,因为physical infrastructure只是基础设施的一个下位词,二者不能等同,因此不妥。把physical infrastructure译为“物质性基础设施”基本符合定义,是可行的。译为“实体基础设施”不贴切,因为实体的对应面是虚拟,而从上文可知physical infrastructure的对应面并非虚拟,因此不妥。译为“有形基础设施”也不妥,从定义中可以看出physical infrastructure当中也包括像system这样的无形部分。译为“硬性、硬件基础设施”是比较可行的,基本符合定义的描述。因此关于physical infrastructure的译法比较可行的是:物质性基础设施、硬件基础设施或硬性基础设施。

关于soft infrastructure,其定义为:the institutions which are required to maintain an economy, like health, and cultural and social standards of a country, such as the financial system, the education system, the health care system, the system of government, and law enforcement, as well as emergency services[15]。目前中文的译法主要有软基础设施、软性基础设施、软设施、“软”基础设施。对于这几种译法,首先“软设施”这个译法未包含“基础设施”的概念在里面,因此不妥。“软”基础设施中强调“软”这个性质,与“硬”相对,若非在强调性质的情况下,这种译法也不太推荐。其他几种译法都是可行的,它们的区别较小,都基本符合定义的描述。因此关于soft infrastructure的译法比较可行的是软基础设施和软性基础设施。

另外,关于hard infrastructure,其定义为:the physical networks necessary for the functioning of a modern industrial nation[16]。 “Hard infrastructure is the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of roads, bridges etc., as opposed to the soft infrastructure of human capital and the institutions that cultivate infrastructure” [17]。它与physical infrastructure意思相近,目前有的翻译版本也相似,主要译为硬体基础设施,硬基础设施,硬体结构。根据定义的描述以及和physical infrastructure的关系,个人认为把hard infrastructure翻译成硬件基础设施、硬性基础设施较好。

经过以上讨论,各术语对应的可行的翻译版本可见表3。

三术语翻译的验证与讨论

为了使上述翻译版本更合理,需要对其验证,本文主要采用三种方式进行验证。一是图片验证,二是考查同类术语进行验证,三是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文献验证。

图片论证。把上文中physical infrastructure的三种译文分别输入到百度图片中,得到一系列图片。物质性基础设施展现的图片大多是桥梁建设、水利工程、运输、城市建设等方面;硬件基础设施展现的多为计算机硬件及设备硬件等;硬性基础设施展现的图片多为建筑建设、公共事业建设、矿业、城市建设等。从图片来看,物质性基础设施和硬性基础设施所展现出来的图片更符合physical infrastructure的定义,而硬件基础设施展现的图片范围过小,因此建议把physical infrastructure译为物质性基础设施和硬性基础设施。同理,把soft infrastructure的两种译文输入到百度图片中,软基础设施展现出来的图片多为桥梁、水利、工程建设;软性基础设施的图片多为虚拟画面、论坛、地图等。从图片来看,软性基础设施基本能体现出soft infrastructure的含义,但由于检索软基础设施展现出的图片和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笔者对图片验证的方式产生了怀疑,因此图片验证只能作为参考。

考查同类术语进行验证。跟软硬基础设施相关的术语有软经济、硬经济;软实力、硬实力;软文化、硬文化;软政治、硬政治等等。这些术语中的软和硬和本文的软基础设施和硬基础设施有共同之处。例如,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哈佛大学约瑟夫·奈(Joseph Nye)教授首创“软实力” 概念,从此启动了“软实力”研究与应用的潮流。软实力的英文为soft power[18]。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英文为hard power。这对术语中的“软”和“硬”也是相对概念,“软”侧重于无形的、隐性的物质形态,而“硬”侧重于有形的、显性的物质形态,这和软硬基础设施具有相似之处。其他术语网络上的解释不一,但总体也是强调无形和有形这个方面。从考查同类术语来看,使用软和硬来翻译术语的情况是存在的,而且与软硬相关的各个术语之间存在某些相似性,比如都强调有形无形、显性隐性。甚至可以说,与软和硬相关的术语呈现出体系的态势,因此,用软和硬来翻译基础设施相关的术语是可行的。为了保持软硬体系的一致性,因为其他术语中都没有出现“件”字,同时考虑到用词的经济原则,“软”本身就是一种性质因此不需要再多一个“性”字来强调,因此将physical infrastructure和soft infrastructure分别翻译成硬基础设施和软基础设施是可行的。

中国知网的文献论证。为了进一步验证软基础设施和硬基础设施这个说法,分别以这两个词为关键词检索了中国知网,知网上显示出的文献包含“基础设施”的较多,软基础设施和硬基础设施的较少,但并不是没有。尤其是关于软基础设施的文献中,有两篇分别是2016年和2017年发表的[19-20],这说明现在有人使用这两个术语,但由于这两个术语目前使用的频次还不高,所以没有达到通用阶段。

经过以上讨论,笔者认为physical infrastructure和hard infrastructure两者皆可译为物质性基础设施和硬基础设施;soft infrastructure可译为软基础设施。如果physical infrastructure和soft infrastructure出现在同一语篇中,从一致性考虑,可以把其翻译成硬基础设施和软基础设施。如果physical infrastructure和soft infrastructure出现在不同语篇中,physical infrastructure可译为物质性基础设施或硬基础设施;soft infrastructure译为软基础设施。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一般来说hard infrastructure与soft infrastructure对应,而physical infrastructure也應有对应的词。根据查阅文献发现,的确有nonphysical的说法[14],鉴于此,笔者认为可将hard infrastructure与soft infrastructure视为一组词,physical infrastructure与nonphysical infrastructure视为另一组词。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physical infrastructure和soft infrastructure这对术语追根溯源,弄清它们的上位词、下位词以及和它们同一级的词,找准术语在体系中的定位。同时考虑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提供了一个版本以供参考。当然,上述探索也存在一定局限,比如有些词义参考的来源是网络,权威性有待考证。词义的定位不够清晰,可能需要放到更大的背景中去考虑。翻译分析的过程主观性较强等。简而言之,术语翻译不同于一般词汇的翻译,需要全方位多角度考查它的意义,翻译过程中要注意术语的标准化问题,同时注意国际性原则,做到翻译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DB/OL]. [2017-12-1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frastructure.

[2] [DB/OL]. [2017-12-1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frastructure.

[3] [DB/OL]. [2017-12-1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frastructure.

[4] [DB/OL]. [2017-12-1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frastructure.

[5] [DB/OL]. [2017-12-15]. http://xh.5156edu.com/html5/265416.html.

[6] [DB/OL]. [2017-12-1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F%BA%E7%A1%80%E8%AE%BE%E6%96%BD/3831695?fr=aladdin.

[7] 邢捷. 基础设施[J].赣江经济,1981,(9):20.

[8] 陈乔之. 经济特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几个问题[J].福建论坛,1982,(4):55-58.

[9] 吴庆. 基础设施融资指南(第一讲)[J].中国投资,2001(01):59-60.

[10] 张文燕. 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35-38.

[11] 奚兆永. 有关基础设施的几个理论问题[J].经济学动态,1987(11):30-32.

[12] [DB/OL]. [2018-01-26]. https://baike.baidu.com/item/基础设施/3831695?fr=aladdin.

[13] [DB/OL]. [2017-12-16].https://www.reference.com/business-finance/meant-physical-infrastructure-7d4f91a54d466c79#.

[14] Jeffrey F. What in the world is infrastructure?[J]. PEI Infrastructure Investor (July/August): 2009,30-32.

[15] [DB/OL]. [2017-12-16]. https://www.reference.com/business-finance/meant-physical-infrastructure-7d4f91a54d466c79#.

[16] [DB/OL]. [2017-12-16]. https://www.reference.com/business-finance/meant-physical-infrastructure-7d4f91a54d466c79#.

[17] Gotbaum 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oft And Hard Infrastructure, And Why It Matters[EB/OL]. (2011-10-26) [2018-08-01]. https://stateimpact.npr.org/new-hampshire/2011/10/26/infrustructure-soft-and-hard/.

[18] [DB/OL]. [2018-01-2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D%AF%E5%AE%9E%E5%8A%9B/3008802?fr=aladdin.

[19] 宋翔云,姚金安. 軟基础设施投入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5):89-91.

[20] 刘燕华. 高度重视“一带一路”软基础设施建设[N]. 科技日报,2017-06-09(7).

猜你喜欢
物质性译法术语
酒店非物质性激励与员工忠诚度的关系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地理诗学的批评实践:评《海明威的地理:亲密感、物质性与记忆》
利用国际政治资源保护我国物质性海外利益的路径探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保护:基于无锡宣卷的调查与思考
正反译法及其原则
“好”字译法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