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内涵建设 努力提质升誉

2018-03-02 00:05童秀红
职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内涵建设中职学校

童秀红

摘 要:我国中职教育虽经多年发展,但在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方面仍然不容乐观,因此,本文提出,中职教育只有从内涵建设上狠下工夫,积极进行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材教法、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的调整和建设,才能保证持续发展有后劲,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中职学校 内涵建设 提质升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6年5~6月在全国开展了中职教育满意度的调查,调查对象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教师以及社会用人单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中职教育质量总体表示“不太满意”态度,对中职教育信心不足。

我国的中职教育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已成为培养数以亿计劳动者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依然没有受到社会的广泛青睐和认可,面临着一些无法回避的矛盾与问题。立足内涵建设,积极进行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材教法、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的调整,是中职教育提高教育品质、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育声誉的必须之路。

一、明确培养目标,确立培养方向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实际应用为目的,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生产、服务一线岗位所需要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两类人员。技术型人员主要运用智力技能来从事工作活动,技能型人员主要依靠操作技能来完成岗位任务。

尽管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定位清晰,但在实际培养方向上往往偏离目标,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高定位。许多中职学校把帮助和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对口升学考试作为工作重点,通过让更多学生考取高学历来证明中职学校办学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虽然不能简单评价这种做法的优劣,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做法有违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第二种是就业低定位。基于办学经济效益和学生“就业率”的考虑,中职学校直接把自己降格为面向“打工”的后备基地,忽视学生的基本素质养成,导致用人单位对中职教育质量不甚满意,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在全社会的声誉。

中职学校只有明确培养目标,避免培养方向上的不良倾向,准确把握中职教育的层次定位,才能使中职教育符合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引导整个社会对中职教育形成积极客观的认识。

二、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

专业设置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前提。在目前互联网+、人工智能日益盛行的时代,行业前景变化多端,人才预见难度增大,专业设置愈加复杂。中职学校只有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数量、质量、层次、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工作岗位的技能需要为出发点,本着“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重实用”的原则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开设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又能够符合工作岗位要求,还具有相对灵活性的专业,才有可能满足中职学生依据兴趣爱好、个性发展进行不同专业选择的要求。

优化课程结构是执行专业设置调整的具体行动。中职教育的课程结构应从各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中职学校应对开设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时比例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以保证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在保证主干课程质量达到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操作课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适时安排学生进行岗位实习,并把实践操作课的成绩、岗位实习表现作为评定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水平的基本组成指标,切实贯彻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中职教育的要求。

三、及时更新教材,持续改进教法

立足内涵建设,及时更新教材是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客观要求。中职学校在教材的更新中,一是適当增加高新科技课程,提高中职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二是教材内容应根据中职学生实际状况和水平进行适当的筛选,主要突出岗位需要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实用操作技能,从以理论知识为主变为以实践技能为主,适当降低理论知识比重和难度,强化理论知识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要把通用的技能训练教材作为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严格规范实训教学,突出实训环节的重要性。四是关注专业变化的时讯,及时将专业所涉及的新知识、新技能充实到教材和实训中去。五是加强省、市级间中职学校教材选择和教法实施方面的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和经验的分享,加快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水平。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把讲授、辅导、自学、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在努力提高和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训练上下工夫。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信息资源优势,使教学内容和方法符合中职生特点,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四、调整师资结构 建设优质队伍

众所周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中职教师队伍是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核心。但从目前中职师资状况分析,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缺乏专业课教师培养和进修的必要机制和政策,专业课教师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明显滞后;许多专业课教师理论知识水平高,但专业实践经验和实训指导技能不足;多数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培训,教学方法与中职教育不相适应;缺少专业骨干教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学科科研能力比较薄弱。

针对中职师资队伍的现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和建设。

(1)政府和主管部门应继续重视中职学校的建设,进一步加大对中职学校的政策扶持。

(2)中职学校要对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一是鼓励教师去正规的高等院校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学位层次,补充更新专业理论知识;二是安排在职教师深入生产岗位一线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践,有针对性地提高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适应中职教学需求。

(3)中职学校可以从社会引进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以弥补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不足,形成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4)中职学校要重视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以带动学科教学和研究,解决中职学校科研工作偏弱的问题。

(5)建立省、市级间中职教师定期交流的机制,共享中职教育的优质信息资源和经验,为中职教育提高办学质量、提升社会信誉,搭建良好的沟通和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7(15).

[2]史洪波.反思与重构:高职学生就业质量探析[J].职教论坛,2017(1).

[作者单位:安徽蚌埠科技工程学校(蚌埠技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涵建设中职学校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