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职业教育思想否定之否定的演进逻辑

2018-03-02 00:38荣艳红李纯童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34期
关键词:美国

荣艳红+李纯童

摘 要 从倡导学徒制到呼吁创建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再到重新发现学徒制的价值,美国职业教育思想遵循着否定之否定的演进路线。该演进路线不仅是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变迁的产物,也与不同职业教育形态自身的优劣势有关。对该演进路线的研究发现,只有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职业教育思想才有生存的可能,运动、变化是职业教育思想发展颠扑不破的规律,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我国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和进程,任何推动该进程的职业教育思想务必契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应该对我国职业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完善充满信心。

关键词 美国;职业教育思想;否定之否定;演进逻辑

中图分类号 G719.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34-0074-06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指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运动的结果,其最终表现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然后再被更新的事物所替代[1]。美国职业教育思想的演变过程也体现出了鲜明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比如,在殖民地初期,一批先觉者就倡导对贫孤儿童实施学徒教育,其后,伴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深入,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取代传统的学徒制成为时代的追求。但20世纪80年代后,力促学校职业教育与学徒制融合的新职业主义思想又对先前的学校职业教育理念提出了严峻挑战。美国职业教育思想否定之否定的变化路线不仅是对时代变迁的有效应对,更体现了人们对于职业教育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了解其演变过程,追述其演变动因,不仅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也必将对中国职业教育思想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一、美国职业教育思想否定之否定的演进路线

(一)推动学徒制职业教育发展的阶段

自北美殖民地建立后,除从宗主国直接输入技工以外,工场学徒制是其主要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由于初期殖民地大多数人口均来自英国,因此,自中世纪起深造制就已经在欧洲制度化,且1562年英国《工匠法》又对其进一步强化,学徒制度自然而然地被殖民地继承下来。当然,与英国类似,殖民地也有自愿学徒和非自愿学徒的区分。所谓自愿学徒,主要指学徒行为乃个人自愿,只要学徒本人或其监护人与师傅签订学徒契约,明确双方的义务和责任,学徒关系就予以确立;所谓的非自愿学徒,主要是继承英国1601年《济贫法》的精神,旨在为殖民地那些父母教育不力,或者孤儿、贫儿、弃儿准备的学徒教育。非自愿学徒在新英格兰等地往往是由市政机构与雇主签订协议,同时在学徒期满的时候,不是由行会,而是由市政机构决定学徒工能否开业。麻萨诸塞州最早关注此类儿童学徒教育,并于1642年颁布《麻萨诸塞州教育法令》,要求每个城镇挑选并委派一些人员关注儿童阅读、理解宗教原则和本国死刑法的能力,“如果这些要求被家长和师傅所拒绝,他们将被处以罚款,并且在法庭和地方长官的同意下,工作人员有权把那些没有能力和不适于培养的孩子送去当学徒”[2]。作为最早的殖民地之一,弗吉尼亚分别在1643年、1646年、1672年、1705年和1769年多次颁布教育法令谈及此类儿童的学徒问题。例如1672年法令提出“各县治安法官一定要严格执行英国反对流浪汉、懒汉和放荡者的法律,兹授权和批准各县议会,将那些父母不能把他们培养成人的孩子,送去给手艺人当学徒”[3]。除了以上两个州的法令,1650年的康涅狄格州法令、1683年的宾夕法尼亚法令、1715年的北卡罗来纳州和马里兰州法令、1762年的田纳西州法令等都涉及了不同类型儿童的学徒教育问题。由于教育法令是各州人民意志的表现,因此,可以把此时期的教育思想划归为对学徒教育的提倡时期。

(二)呼吁与提倡学校形态职业教育阶段

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后,其影响很快辐射到美国,并带动了美国工业革命的兴起。短短几十年间,多种门类的制造业中心遍布美国各地,加之生产线和劳动分工的出现,无形之中加大了对于掌握某行业机械原理的工程师的需求。初期,尽管也有一些零星的工程技术学院出现,例如1802年美國第一所工程学院西点军校成立;1824年美国最著名的民用工程教育基地伦塞勒多科技术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成立,但如何解决国家发展对于大量技术人才需求的问题还是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1819年纽约州的测量总监西蒙·迪维特(Simeon DeWitt)专门印刷了《请考虑创建农业学院的必要性》(Considerations on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an Agricultural College)的小册子;1826年,纽约州的副总督詹姆斯·塔尔梅奇(James Tallmadge)明确提议创建农业机械和使用工艺学院(Schoo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cs and Useful Arts)。南北战争前后,在工农业亟待大发展的背景下,美国各地民众倡议创建农工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呼声更加强烈。例如,此时期曾任职于西点军校的奥尔登·帕特里奇(Alden Partridge)就在不同场合经常提及其创建国家军事技术教育系统的设想;乔纳森·鲍德温·特纳(Jonathan Baldwin Turner)教授的《伊利诺斯州产业大学规划》(A Plan for an Industrial University for the State of Illinois),更明确地绘制了该州产业大学发展的蓝图[4]。在强烈呼唤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出现的背景中,为确保古典高等教育的地盘,以《耶鲁报告》(Yale Report of 1828)为蓝本,一批古典院校竭力为精英教育辩护。尽管两派势力的斗争是激烈的,但开设新型农工类实用高等教育机构或在传统古典院校中增设实用学系(或学科)最终成为时代潮流。1847年耶鲁大学新开办了谢菲尔德科学学院,哈佛大学也成立了劳伦斯科学学院。1862年《莫雷尔法案》颁布后,号称美国公立农工高等教育系统的各类赠地学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endprint

20世纪前后,与美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一同出现的除了新老社会交替引发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危机之外,传统由家庭、社区、教会等承担的教育责任逐渐被转移到了城市的公立学校。在此时代背景中,美国民众的注意力从倡议農工高等院校的创办聚焦到了呼吁中等层次学校职业教育的开展方面。受俄罗斯莫斯科帝国技术学校工艺教学方法的启发,在麻省理工学院朗克尔(John D. Runkle)院长和华盛顿大学工程系主任伍德沃德(Calvin M. Woodward)的积极推动下,19世纪80年代,中等层次学校职业教育以手工教育的面貌在许多城市的公立中小学校开始出现。早期学校手工教育者提议在学校文化课之外开设木工、金工、绘图、家政、缝纫、烹调等课程,其推行者更为看重的是该类课程的道德性格涵养功能、智力训练功能,而职业预备功能仅仅是其目标之一。伴随着工业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学生就业需求的进一步提升,19世纪末20世纪初,麻萨诸塞州的教育委员戴维德·斯尼登(David Snedden)和查尔斯·普罗瑟(Charles A .Prosser)等人明确提出设立独立的工业学校或在公立学校设置独立的部门,从而为特定阶层的孩子未来能够拥有工作提供特定训练的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学校手工教育思想遂演变成了真正的学校职业教育思想。尽管斯尼登等人的想法遭到了约翰·杜威(John Dewey)等人的极力反对,后者认为实施狭窄的工艺训练扼杀了工人未来继续发展的可能,因而主张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教育机构里开展广义的职业教育[5]。但斯尼登等人的想法成为了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案》及其系列修正法案的主导原则。考察20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系列联邦职业教育立法资助的内容和方式,可以清楚看到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对于半个多世纪美国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影响。

(三)对学校形态职业教育的否定阶段

进入20世纪80年代,对于美国国际竞争地位相对下降的担忧再一次引发了美国民众对于教育全方位的反思。正是在这一潮流中,他们对现存职业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方式以及培养培训质量等进行了重新审视。1984年,国家中学职业教育委员会出版了被誉为美国新职业主义第一份宣言的报告《未完成的使命》(The Unfinished Agenda),报告指出了当时美国学校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超过1/4的高中生辍学,且许多高中毕业生缺乏继续学习和就业的能力。在知识经济特征初显,社会对于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能力、深厚的学术基础以及广博知识技能日益关注的氛围中,该报告认为社会效率职业观所强调的在独立的、隔离的职业学校或机构开展职业教育早已过时,远远达不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在重新认识学徒制职业教育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上,人们提出要想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必须打破横亘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中学职业教育与初等及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与工商业职业教育之间的壁垒,只有学术和职业教育、初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和工商企业教育之间相互融合和联结,才能真正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此同时,曾经在20世纪初备受冷落的约翰·杜威的职业教育观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们重新发现了杜威广义的、民主的职业教育思想的超前性和闪光之处[6]。1992年,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查尔斯·本森(Charles Benson)将以上思想融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新职业主义(New Vocationalism)的概念。作为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职业教育思想扬弃的新职业主义思想,在1984年《卡尔·D·帕金斯职业教育法案》中已经初露端倪,在1990年之后的系列帕金斯职业教育修正案中更有着鲜明的体现。此外,该时期出台的系列人力资源开发立法也体现了同样的精神。

二、美国职业教育思想否定之否定演进路线的动因

美国职业教育思想否定之否定演进路线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内外原因,两者相互结合直接推动了美国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不同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的变迁是职业教育规律演进的外在原因

美国职业教育思想发展变化的历程,首先与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的变化息息相关,可以说美国社会的每一次变迁或变革过程都为职业教育思想的演变营造了环境、创造了条件、提出了要求,并从外围直接推动了职业教育思想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出现。比如,在其殖民地时期,家庭生产与少量手工作坊的存在是该时期最重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这一经济形式配套的学徒制不仅早在欧洲中世纪就已经出现,还伴随着欧洲移民的到来被带到了美洲大陆。加之此时期主掌新英格兰各殖民地事务的清教徒强烈的宗教倾向,政府对教育和灵魂得救之间的关系认识非常深刻,因此,由各州政府颁布法案来保障对贫孤或能力低下儿童实施学徒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汹涌澎湃,不可避免地使大批农民和移民的孩子进入城市的公立学校。同时,一方面,工业社会的流水线对掌握部分生产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城市的公立学校一时难以走出传统理性教育的窠臼,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先是手工教育思想,而后是社会效率职业教育思想正契合了此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20世纪80年代后期,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到来,不仅改变了美国社会的生产方式,也更深层次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环境。当社会环境的整体变迁对职业类人才的综合、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时,职业教育才逐步从狭隘主义和孤立主义的办学模式中走出来,在多种机构和知识能力的融合中,以培养具备厚实学术基础、掌握较高层次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拥有特定行业所有层面知识的新型职业人才为己任。

(二)不同职业教育形态自身所具备的特征及其优劣势是职业教育规律出现的内在原因

辩证否定规律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事物内部,是事物内部肯定和否定两方面因素的对立统一才引起了事物自我否定现象的发生,这对于职业教育思想的变迁同样适用。比如,从学徒制自身所具备的特征看,由于学徒制生发于农业经济时代,最初以家庭传承式职业教育的补充形式出现,尽管后来出现了行会管理的契约学徒制[7],但由于学徒制主要依靠徒弟在生活中观察与模仿师傅来获得某行业的生产诀窍,其学习周期非常漫长。比如,英国1562年的《工匠法》规定学徒的年龄一般应该在“10岁以上,18岁以下……学徒期限一般为7年……”[8]而新英格兰殖民地的孩子往往会在8~9岁之间就成了学徒,且学徒期限少则4~5年,多则不限[9]。此外,为避免从业人数过多可能带来的不必要的同行竞争,行会组织还会对某行业师傅和徒弟的总数进行控制,因此学徒制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对于大量的、仅仅熟练掌握某一环节生产技能的技工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考虑,学徒制自身的劣势是其无法有效满足大机器、大工业时代对人才的需要而遭到冷落的重要原因。但反过来说,在实践中学习又是学徒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理论知识、促进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提升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等有着学校职业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该优势又促使人们在知识经济时代重新发现了学徒制。因此,20世纪80年代后,结合学校职业教育和学徒制两者优势的各类合作教育、生涯学园项目等受到人们的普遍青睐,直接成为该时期职业教育思想领域所极力倡导的职业教育形态。此外,从学校职业教育自身的特征来看,自19世纪莫斯科帝国技术学院维克多·戴拉·保斯(Victor Della Vos)对传统职业技能传授的方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适合学校教学的需要后,在短时间内,向更多的学生高效地传授职业技能成为可能。因此,学校职业教育可以说是与工业时代大机器生产相配套的一种教育形式,其对于短期内迅速满足大机器生产所需要的掌握一定技能的劳动者有着巨大的功效。从另一方面来说,学校职业教育的优势也正是其自身的劣势所在,因为学校职业教育往往是以学科知识教学的面貌出现的,由于学科设置本身就割裂了完整知识的联系,不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提升对于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加之在教学实践中,学校职业教育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践环节关注不够,理论与实践相对脱节,往往会导致职业教育的质量下降,吸引力不高。因此,当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更多高素质、高水平、高迁移能力劳动者的时候,学校职业教育的先天不足则从内部推动了其与学徒教育的联姻。endprint

三、美国职业教育思想否定之否定演进路线的认识论价值

通过对美国职业教育思想否定之否定演进路线的分析,可以丰富我国对于美国职业教育思想发展的认识。

(一)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职业教育思想才有生存的可能

职业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于职业教育如何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在美国职业教育思想发展的历程中,同一时期存在许多种职业教育思想,但只有那些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思想才有可能成为时代的主导。也就是说,过高或过低地对某一时期的职业教育发展提出要求,都是不现实的。比如,20世纪前后,美国已经迅速演变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工业国家,对于大量掌握部分工序操作技能工人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此时的学校手工教育者却没有将木工、金工、绘图等课程的职业预备功能置于首位,因此这类学校很快就遭到淘汰。从另一方面来看,此时期以约翰·杜威为代表的一批人,尽管从未来工人继续发展、改变阶级出身的角度呼吁开展广义的职业教育,但在科学管理原则盛行的时代,其思想也因为过度超前而惨遭失败,只有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才为杜威广义职业教育观的践行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因此,衡量一个时代多种职业教育思想的优劣,只有将其放置在社会实际发展的标杆上进行评判,才可能做出明智的判断。当然,正如杜威职业教育思想一样,某些不适应当前时代的教育思想,也可能在未来盛行,这需要人们辩证认识。

(二)运动、变化是职业教育思想发展颠扑不破的规律

一般来说,各类职业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于某一时期、某一领域职业教育如何发展的看法,其本身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只要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变化,职业教育思想也必将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没有解决一切问题良方的职业教育思想,某种职业教育思想仅仅是适用于某一时代的特殊产物,其也必将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从美国职业教育思想发展变化的历程来看,在殖民地时期人们倡导学徒制,工业化、城市化时期则力促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而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又促使人们对学校职业教育思想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可以说,职业教育思想一直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并力图与每一个时代的主题相契合,因此,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各类职业教育思想。首先,不能固步自封,即认为某种职业教育思想就是终极真理,这样做不仅会扼杀其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也必将阻碍人们对其他教育思想的吸收。其次,面对某些新出现的职业教育思想,还抱着科学的态度回应,不能因为某种职业教育思想与当前的一些职业教育实践不太吻合,就将其拒之千里,排除其对当前职业教育思想改造的可能。

(三)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尽管从形式上看,事物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历程好似让事物重新回到了最初的原点,这恰如列宁所说的“在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并且“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复归(否定的否定)”[10]。但必须注意到该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扬弃,即后来出现的事物是在吸收前面事物积极因素基础上的一种完善。美国职业教育思想在双重否定的过程中不断向更高阶段晋级,也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规律。例如,19世纪初学校形态职业教育思想的提出者针对学徒制的不足,力促学校形态职业教育的产生,其本身就是对学徒制职业教育的一种完善。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职业教育思想特别强调要对独立的、割裂的学校职业教育进行改造,在某种程度上,其似乎是在向传统学徒制的某种回归,但这绝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在吸收学校职业教育与学徒教育两者优势、剔除其劣势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发展。当然,必须注意到这一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步都经历了艰苦的斗争。例如,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取代学徒制是美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大事,究竟何种高等院校才是契合社会需要的院校?古典院校该不该开设实用高等教育?两条路线的斗争几乎贯穿了19世纪乃至20世纪美国高等教育全部的历史。与此同时,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与杜威民主、广义的职业教育观之间的斗争也异常激烈。因此,在充分考量职业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可能遭遇的艰难和曲折的同时,对其不断完善充满信心,应是对美国职业教育思想发展抱有的正确态度。

四、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思想发展的反思

(一)近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思想发展的总体轨迹遵循着从推动学徒制向学校职业教育的转变,再到对学校职业教育进行反思的否定之否定历程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目前可以把洋务运动所开办的各类语言、军事和技术学堂作为我国近代学校职业教育的开端[11]。100多年来,众多职业教育思想家围绕着如何办好各类学校职业教育贡献了诸多智慧,它们是我国职业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但在我国社会向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迈进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职业变动不居的现实,也会在客观上对职业类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厚实的学术基础以及广博知识技能提出新要求。因此,如何克服学校职业教育自身的缺陷,促进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自身的融汇贯通,推动学校职业教育与学徒教育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是时代赋予我国职业教育思想家们的新使命。正确把握这种趋势,努力推动这种融合,才是一条较为明智的道路。

(二)任何推动学校职业教育与学徒教育相互借鉴融合的倡议务必契合我国当前的实际,过分超前或落后的教育思想都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由于受“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行政管理结构的影响,当前我国学校职业教育的管理主体异常复杂,政出多门、标准不一的情况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加之激励机制的缺失,企业参与学校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面对以上难题,任何推动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学徒教育联姻的想法,都要以现实为准绳,在现实框架内、因地制宜地提建议和促进落实,才能真正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当然,适度超前的职业教育思想也可能更有利于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应该对我国职业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完善充满信心

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表明,在任何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尽管不利或消极因素并不会主动退出历史舞台,斗争是在所难免的,但事物不断完善自身的趋勢不可改变。当前,面对国内不同层次学校职业教育之间、学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社会职业教育之间的脱节现象,国内学者提出许多建议。例如有学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要求设置多样化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编制富有弹性的教学过程、立足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促进人人成才[12]。也有学者认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胜在“双赢”,力主国内职业教育要有跨界思考,要跳出“围城”办学[13]。还有学者提出了“项目课程”的建议,倡导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参与完整的工作过程[14]。从本质上看,当前许多学者的倡议尽管未必完美,但作为对独立的、割裂的学校职业教育的一种否定,它们中的许多积极因素必将对我国学校职业教育和学徒教育形式的进一步融合起到推动作用,而无数学者前赴后继的努力,必将汇聚成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前行的思想基础。endprint

参 考 文 献

[1]徐埅. 否定之否定规律浅谈[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5: 35.

[2][3][美]E.P.克伯雷. 外国教育史料[C]. 华中师范大学, 等译.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331.343-345.

[4][5]荣艳红. 美国联邦职业教育立法发展历程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27-34.82-85.

[6]Dow J L. 2002.The New Vocationalism: A Deweyan Analysis[D]. University of Florida: 8.

[7]贺国庆, 朱文富. 外国职业教育通史:上[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25.

[8]The Elizabethan Statute of Artificers Legalizes and Regulates Apprenticeship, 1562[EB/OL].(2007-04-17)[2017-10-10].http://www.h-net.org/~child/Bremner/Volume_I/18_P1_V_A_Apprenticeship_(SL).htm.

[9]Gary Brumfield. Colonial Apprenticeships[J/OL].(2007-04-29)[2017-10-10].http://www.history.org/history/teaching/enewsletter/volume4/november05/apprenticeship.cfm.

[10]哲迅. 關于“仿佛是向旧事物的回复”问题讨论简介[J]. 教学与研究, 1963(1): 18-19.

[11]王炳照. 简明中国教育史[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244-245.

[12]杨金土. 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价值观[J]. 教育发展研究, 2006(1): 65-68.

[13]姜大源. 职业教育需要跳出“围城”办学[N]. 中国教育报, 2010-03-03.

[14]徐国庆.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内涵、原理与开发[J]. 职业技术教育, 2008(19): 5-11.

Abstract From advocating apprenticeship to promoting school 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rediscovering the apprenticeship,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s follow the law of negation of negation. The evolution is not only the product of the change of American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but also concern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ms. Through this law, it can be found that only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s that conform to the reality of social development can survive, the thoughts movement and change is the iron law, and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oughts is a process of self-improvement. Similar to the U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 follows the same rule. Any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 that promotes this process must conform to the current reality of China, and it should be confident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

Key words America;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s; double negation; evolvement logic

Author Rong Yanho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Educational College at Hebei University(Baoding 071002); Li Chuntong, master student of Educational College at Hebei University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国
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美国儿童绘本出版中的性别理念研究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