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视角下“隐性”分层教学有效性探微

2018-03-10 02:54吕文婷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讲开展策略分层教学

吕文婷

摘 要:“学讲”的背景下,教师关注“学进去”“讲出来”,忽视了学讲视角下“隐性”分层学习的探讨。针对这个实际,提出学讲视角下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从学讲的角度,对分层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共享。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讲课堂;分层教学;开展策略

基于“学讲计划”的理念,“学讲课堂”模式是对传统模式的重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乐于学习、创新发展。但在学讲下,教师忽略了对隐性的学习方式——分层教学的探讨和关注,将学讲与分层割裂开来,致使课堂有效性大打折扣。笔者在这个問题上,提出学讲教学中,应注重分层教学,通过目标、内容、要求和任务等分层,而“跳一跳,够得到”,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学进去”,也都能“讲出来”,让课堂精彩无限。

一、注重目标的分层

长期以来教学目标的确定,采用“一刀切”,同一目标、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点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便可以直接看出,教学参考书上的目标设定也一览无余地看出目标的整齐划一,难以看出目标的分层。如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的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中,80%以上的教师的教学设计目标参考大纲和教学参考书:

(1)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统一的容量单位;

(2)结合实例,体验“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3)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重点确定为:认识容量的含义已经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是容量1升的空间的建立。

如此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显然采用统一标准,“尺寸”“款式”“颜色”完全相同,远离“量体裁衣”、全面发展的宗旨,分层目标隐藏了起来,让学生在目标的选择上,出现了问题,或者根本无法选择,分层教学难以实施和开展。

笔者认为,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应体现出“层次性”,即采用分层目标的设定方式,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利于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和激发。如根据高中低层次的学生实际,设定不同层次的学习可能达到的目标。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在能力目标上可以设计为三个层次的目标:

(1)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学会估算,利用估算的方法,对计算结果初步检验;

(3)能用一些熟悉的简便方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这样的分层目标,让不同的学生在目标的层面上都有可选择性,学习也更有针对性,学生才会“吃得饱”,也“吃得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

二、鼓励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小组合作是目前常用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小组划分是前提,也是关键。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态度、基础、性别等诸多因素而划分,在小组的组建上,教师说了算。这种划分小组,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伙伴合作的有效度,虽然公平、公正,但忽略了伙伴的“相近性”。日常生活观察,“相近”的学习,才有话可说,有共同语言,容易处得来,也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笔者认为,应取缔统一小组划分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这就是分层中的“隐形”分层的第一个要素。相近的合作学习伙伴的选择,可以促使学生在合作、沟通中消除紧张感、去除自卑感,在感受集体关怀中主动合作、乐于探究,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探讨性的学习任务25×16=?如何计算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如果采用常规的小组划分法,优秀生直接将作法一一讲给中等生和学困生,优秀生代替了老师“一言堂”,其他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探讨学习、探究活动的开展,失去了意义。而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他们一般会选择“相近”的学习伙伴,层次相当,每一个人不是马上说出答案或者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是将自己的做法强加于其他伙伴,而是一起探讨、共同发现、共同构建。对于优秀生选择的合作伙伴,也可以在探讨25×16如何计算的基础上,运用估算以及简便运算等,解决这个问题,如引导他们运用简便运算25×16=25×4×4=100×4=400……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选择了相近的合作伙伴学习中,自主对话、自主讨论,从对方的学习和观点中受到启发,从而互补、互助、互相提高。

三、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为了学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等说辞,人人耳熟能详,教师们也津津乐道,但是,真正在课堂中能兼顾每一个学生的有几个,几乎心中有“好生”、眼中有“分数”,对学困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几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致使多数学生的兴趣逐渐降低,对数学望而生畏,因此,学困生的队伍逐渐壮大,这不容否认是数学教学的一大通病,也是数学教学的瓶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应真正树立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

这也是“隐形”分层的又一要素,应平等和学困生对话,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对于25×16的计算方法的探讨,先不要让优秀生说出解法,而是把这个机会让给学困生,因为这个问题,是最基础的人人需要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重点问题,也是基础性的问题。当然,学困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一定会表现出局促和不安、胆怯和害怕,此时,教师应给予鼓励的眼神、激励的话语,让他们找到自信。教师也可以给予引导、提供帮助,如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16可以分为10和6,那么25×16可以理解为10个25加上6个25,那么,25×16=25×10+25×6=250+150=400,学困生从点滴的进步中,产生自我满足的自信,产生自我效应,“隐形”教学不再“边缘化”。

总之,“隐形”分层是“学讲”中合作学习容易忽略的。教学中,教师应跳出“分数论英雄”的怪圈,真正给每一个学生更多、更自主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学讲”中,增强归属感、增强获得感,提升能力,感受别样的美丽,课堂也绽放不一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赵相莲.分层教学法为小学生数学教学插上隐形的翅膀 [J].新课程,2014(4).

[2]方大国.对小学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的思考[J].大观周刊,2010(37).

[3]隋桂娟.初中数学的新式分层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4).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学讲开展策略分层教学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学讲”教学方式下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思考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