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梁王墓出土玉器述略

2018-03-21 09:02古方
收藏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阴刻卷云玉质

□ 古方

西汉梁王陵墓区位于河南省东部永城市北约30公里的芒砀山,气势恢宏,景色秀丽(图一)。陵区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已发现大中型汉墓21座、陪葬坑6处、陵园2处、寝园1处及小墓数百座。西汉梁国始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初封彭越为梁王,至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贬梁王刘音为公,次年西汉梁国废除,共历经14王,延续212年。梁国的鼎盛时期是梁孝王刘武在位时期。刘武是汉文帝与窦皇后的次子,汉景帝的同母弟弟,最受窦后的宠爱。公元前168年,刘武受封为梁王,因其特殊的地位,梁国疆域广饶,物产丰富,成为屈指可数的诸侯强国。公元前154年,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叛军兵锋西指,梁国首当其冲。刘武旗帜鲜明地站在汉中央一边,举兵抗击叛军,为汉中央军的调集争取了宝贵时间。刘武领导的梁国军队打败、杀死的叛军人数与汉中央军打败杀死叛军人数大致相当,为平定七国之乱立下大功。汉景帝给予刘武极高的待遇,与他同车出入宫室及游猎,“赏赐不可胜道”“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府库金钱且百钜万,珠玉宝器多余京师”。刘武在位25年,公元前144年去世,谥号“孝”,葬于芒砀山。

位于芒砀山东南部的保安山一号墓,就是梁孝王刘武的陵墓。该墓是一座“斩山作廓,穿石为藏”的崖洞墓,总长95.5米,由墓道、前庭、车马室、甬道、回廊、主室、棺床室及排水系统等组成,面积约700平方米。梁孝王墓应该埋藏宝物无数,但可惜在东汉末年被曹操引兵伐冢,掘墓破棺,得金宝数万斤,装了72船。曹操用盗来的金银养兵三年,奠定雄霸天下的经济基础,可见孝王陵所藏宝物之惊人。保安山二号墓在一号墓的北侧,是刘武夫人李后的陵墓。李后死于公元前123年,比刘武晚去世约20年,因此墓葬更加宏大。该墓全长210米,总面积1600多平方米,由两条墓道、三条甬道、两个主室、三十四个侧室组成,比北京明代定陵地宫大两倍之多,但该墓也被曹操盗掘一空。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芒砀山梁王墓地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虽然这些陵墓多被盗掘严重,出土玉器较为零散,但其中有不少玉器珍品,多数玉质较佳,纹饰雕琢精美,制作工艺无论从用料、切割、雕琢,还是抛光技术方面均与河北、江苏、山东等西汉诸侯王墓出土玉器相媲美,为研究西汉诸侯王用玉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现择要介绍如下:

玉戈 通长10.3、宽10.3、援长11.3、厚0.5厘米。青白玉,两面纹饰相同,其为狭援胡单刺式戈,援后段较前段更狭,胡较长,有三长方形穿,并出小刺。内为长方形,中有一穿,左下角有一缺口,除中脊和刃部外,援、胡与内下半部饰勾连云纹,是汉代较为少见的玉质兵器。(图1)

玉钺 残长9、宽9.1、銎长5、宽2厘米。青玉质,半圆形刃,上有崩口,蛩部长方形,两面阴刻卷云纹,銎孔为长条形。(图2)

玉龙首璜 长9.8、宽2.7、厚0.4厘米。白玉质,片状透雕双龙首连体璜,呈扁平半环拱形,采用透雕和阴线刻两种工艺雕琢而成。边沿雕饰卷云纹,正中有一长椭圆形孔,两端雕成对称的连体龙首形,且各有一小圆孔,纹饰以阴刻线雕饰,下部出廓透雕卷云纹,造型优美。(图3)

图1

图2

图3

玉韘形佩长7.4、宽4、厚0.5厘米。白玉质,玉质温润,通体透雕,主体为修长的鸡心形,中间一圆孔,一面稍鼓,一面内凹,两边为流云纹,上均以阴刻线勾勒,线条流畅优美。韘形佩由心形佩演变而来,体为椭圆片状,中心有孔,两侧或表面雕有纹饰。(图4)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玉连体舞人 长4.5、宽3.95、厚0.3厘米。白玉质,扁平片状。透雕两人对舞,两人一手上扬相连,一手下垂相握,连成一体,线条简朴流畅,精巧别致,人物表情及衣纹以阴刻线表示,连体舞人在战国洛阳金村墓中曾有出土,汉代少见。(图5)

玉舞人 长4.65、宽2.55厘米。白玉质,扁平片状。双面透雕舞人形象,舞人身着交领长袖衣,折腰束带,腰向一侧弯曲,一袖翘起抛过头顶,一袖从腰部下垂,作翘首折腰状,长袖翩翩,姿态优美。北京大葆台也出土过此种玉舞人,不同的是此舞人上扬手臂衣袖稍短,下垂衣袖呈三片状,并且表情更为丰富,呈微笑状,身体前倾,腰束网格纹宽带,并以阴刻线勾饰衣纹,上下各有一圆穿孔。(图6)

玉剑格 长5.9、宽1.9、厚2.2厘米。白玉籽料雕琢而成,器表留有红皮,玉质上佳。剑格一面用高浮雕及圆雕技法雕一螭虎,匍匐爬行,并利用红皮俏色螭面。螭后腿被一小熊咬住,形象可爱。剑格另一面阴刻兽面及卷云纹。整体构思巧妙,匠心独运,是汉玉中之精品。(图7)

玉剑珌 长6.6、宽4.4、厚1厘米。白玉质,局部有褐色沁。器型近似三角形刀尖状,中部起脊,满身浅浮雕勾连云纹,左右两端各卷云形镂雕。此器形仿兵器,汉玉中少见。(图8)

玉鸟形坠 左长1.7、中长1.6、右长1.4厘米。白玉,圆雕,器型与北京大葆台汉墓所出玉鸟形坠较为相似,似鸠似鸽,在腹部均有一圆穿孔。左边一鸟还有金圈相连。小巧精致,颇为生动。(图9)

图10

图11

玉凤形佩 长5.4、宽2厘米。青白玉,凤钩喙,杏眼,挺胸屈身,胸前有一朵花蕾纹,内饰网格,尾部已残,凤颈、底端及尾部都有一穿孔。(图10)

玉兽面纹饰 长4.8、宽2.5厘米。白玉,玉质温润。透雕,器略呈长方形,在一小台座上有一兽面,大鼻、大眼,双角上扬,兽面之上为几何纹及透雕卷云纹,身多处饰有绳索纹和网格纹。此器上下有两穿孔,造型独特。(图11)

猜你喜欢
阴刻卷云玉质
石性与玉质
基于CloudSat资料对中国低纬度陆地区域卷云物理特征的研究
李忠厚
浅谈玉雕中的雕与刻
浅谈塞上碑林红石峡的书法艺术和历史价值
玉质天成
Warning signs of an approaching hurricane
浅谈木雕阴刻工艺
浅谈河北蔚县剪纸
巴黎上空的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