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方法分析

2018-03-23 10:58龙海珍
考试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计算能力数学教学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学分析能力对学生未来数学学习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相关问题,文章先分析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中的常见问题,再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研究,希望能对相关教师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计算能力

一、 前言

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技术水平的重要表现,在现阶段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就目前情况而言,很多地区小学在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中还存在问题,很多学生在计算习题时不能掌握习题的要点,导致学生在习题计算中出现问题。所以,必须要寻找一条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的新途径,为全面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二、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中的常见问题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已经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在培养其数学计算能力中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1)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无法保证学生的计算积极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目前小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僵化,所采取的教学习题都来源于教材或者与教材有关的试卷,因此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差,自然也无法保证学习积极性。(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及时转变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关键。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长时间采用填鸭式教学的方法,逐渐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三、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 积极发挥教师的作用,指导学生正确的审题

在数学习题计算中,审题是计算的基础,但是很多学生经常会在审题的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无法正确的解题。同时,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此年龄段的学生容易被榜样的力量所影响,特别希望能够模仿学习一些人物。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指导学生正确审题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技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示审题思路:(1)在看到问题之后,需要认真的阅读2-3遍问题,了解问题的中心内容。(2)用笔勾画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例如物体的数量、长度等;同時,根据习题最后提出的问题,也需要先用笔画出来,标明习题中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3)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确定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例如有问题:某服装厂第一批做了服装48套,第二批服装是第一批服装的1.5倍,两次服装一共用去了216米的布,那么每套服装需要用掉多少米的布?

根据这个问题,需要先引导学生正确的掌握习题的关键内容,先明确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计算每套服装所用的布长度;之后标明习题中已知条件的关系,“第一批服装为48套,第二批服装是第一批的1.5倍”,那么根据这个条件就可以计算出第二批服装一共有48×1.5=72套。最后,由于每个服装所使用的布的数量是相同的,那么在计算每套服装所使用的布时,就能依靠一次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假设每套服装用的布是x米,则有48x+(48×1.5)x=216,计算得出:x=1.8米,这样就能有效的解答问题。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习题的解答技巧,进而有效的获得答案,逐渐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对习题进行适当的转变,保证学生的计算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能够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最终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对习题内容做适当的转变,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激发学生的计算积极性,这样即使学生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也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尽量采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假设你们家刚刚收到的水费通知单,但是通知单不慎被污染了,你能计算出你们家一共用了多少吨的水么?(水费通知单中已知条件是:综合水费97.44元、综合单价3.32元/吨)

从学生的年龄来看,此阶段的学生希望能够积极表现自己,希望能够得到教师与父母的认可,因此,这种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被提出之后,学生就能保持积极性。所以教师在一提出问题之后,就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踊跃参与到数学习题解答中,这对于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 合理运用提问艺术,让学生理解数学习题的内涵

提问艺术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习题的理解,这对于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阶段,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习题的解题技巧,达到锻炼目的。

以“圆柱体表面积计算”的习题为例,在此类习题解答中,教师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提问:(1)计算圆柱体面积的公式是什么?请回答。(2)影响圆柱体表面积的因素是什么,请列举;(3)假设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6.28cm,高度是6cm,请问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你将如何计算;(4)假设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12.56cm,高度是8cm,在这个圆柱体的下面还有一个底面周长是3.14cm,高度是3cm的圆柱体,请问这个物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如何计算?

在问题提问中,教师必须要由浅入深,从基础概念入手,先考验学生的基础知识,再逐渐加深问题难度,这样就能促使学生不断思考问题,最终强化了数学计算能力。

四、 结论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一直是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就需要合理运用提问艺术,并对问题的内容与解题思路进行完善,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习题有更深的理解,最终锻炼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春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03):131,133.

[2]郭世杰.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4(05):109.

作者简介:

龙海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市七星中心校。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计算能力数学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