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学图书馆服务的创新路径

2018-03-26 07:17洪莉莉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服务创新互联网+

洪莉莉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借助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人们获取信息的路径、模式和使用的方式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这样“互联网+”的背景下,图书馆服务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就当前“互联网+”技术下图书馆服务的功能来看,相关技术虽然促进了图书馆馆藏数量和内容方面新的突破,但却也对图书馆配套公共服务创新能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对象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本文将以中学图书馆为研究对象,探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服务功能相关问题与创新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中学图书馆;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6-02

1.传统图书馆与“互联网+”图书馆的差别

在当前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服务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对于这些变化的清晰把握是进行图书馆服务创新定位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两者在图书馆服务模式存在较大差别。就目前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来看,除了为读者提供相应的资料以外,还需要建立相关学科信息的增值服务模式,即计算机系统根据读者的特定需求,对已收集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专业的知识学习平台,并根据读者所制定的关键词来对专业知识进行文献资料的关联查询,降低读者获取信息资料的难度。这种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服务模式使得图书馆服务更加智能化和信息化,突破了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中服务单一的束缚,迎合了当代读者对于信息的高标准需求。

其次,两者在服务内容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互联网+”时代,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得到了极大的丰富,除了通过传统的图书、期刊等资料的阅读以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媒体上的海量信息的筛选来获得相应的内容。但是随着新学科、新技术门类的层出不穷,学科知识之间的分类日趋细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读者的知识认知由原来的综合性知识需求为主逐步转变为专业性知识需求为主,换句话说就是读者当前所真正需要的是能够从某一专业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精细化分析的信息资源。因此,图书馆服务除了要做到内容丰富以外,还要满足内容的高度专业化,以迎合教学和科研深入开展的需要。

2.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图书馆服务发展方向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作为交互平台,大量采用最新的技术手段( 如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 来促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无缝衔接,针对本文研究的中学图书馆服务问题,“互联网+”背景下,其服务发展方向应以以下三个方向为主:

第一,在“互联网+”时代,中学图书馆要实现服务的创新,服务理念的创新是先导。服务理念的创新,就是要摒弃消极被动的传统服务理念,树立积极主动的服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中学图书馆应主动了解中学师生的兴趣爱好,根据用户对图书馆资源的搜索、浏览痕迹,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针对用户建立个性化移动阅读行为模型。中学图书馆要根据用户的个性化移动阅读行为模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定制、阅读推送、信息检索等,为他们提供快速、细致、精准、个性化的服务。

第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科学知识体系变得越来越庞大,与此相对应的人的时间和精力的有限,人纵然穷其一生也无法对所有的知识加以掌握和运用,因此,读者通常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阅读的资料信息,通过专业化的知识学习来提升自己在某一领域的认知度,以此为基础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互联網+”时代下,中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文化体系正在呈几何级的增长,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其对于专业化知识进行识别、整合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从而增添了其知识获取的成本。基于此,读者希望图书馆能够为自己提供定向的实用性专业知识,帮助自己筛选出真正有效的知识,且师生需要的许多文献资料如果都必须到图书馆才可以查询、借阅,那必将费时费力。所以“互联网+”时代的中学图书馆要独自打造一个新的服务平台,发掘新用户,拓展服务空间均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第三,服务作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对于人类关系的优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图书馆作为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参与者,其服务的水平和效果直接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知识服务的实力。中学图书馆服务工作即需要“互联网+”思维,有需要相关信息技术支持。“互联网+”概念下的图书馆”服务是呈现出新形态、新业态的。“互联网+”技术对图书馆的大数据知识服务生态系统的生成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就目前我国图书馆行业来看,它早己经开始运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信息通讯技术的加法运算,并在社会文化服务领域及信息化水平的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从实践层面看,整个图书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还远远不够,它在资源建设、服务模式及经营理念等诸多层面都尚未真正实现创新。

3.“互联网+”时代中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

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创新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功能无论是对于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于读者群体多样化需求的满足都是一种必要且可行的策略。就当前中学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服务创新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来实现。

3.1更新图书馆公共服务理念

服务理念是保证信息化条件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坚定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长期持续开展的内在动力。基于当前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现状,中学图书馆要加强公共服务理念的更新,将其融入到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去,以“为中学生提供优质图书信息服务”为目标来进行相应的技术和管理创新,以此来为广大中学生提供内容丰富、专业化程度高的图书服务。同时,要转变以外的服务观念,从中学生需求出发来进行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以迎合其真正的图书信息需求,强化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功能。

3.2提升图书馆员服务创新素养

在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中,馆员的主要职责是尽可能多地为读者提供相关的馆藏信息,而在“互联网+”背景下下,馆员的身份和功能由借阅员的角色逐步向数字化信息服务员的角色转化,这就需要广大的图书馆员从知识和能力方面进行相应的提升,以适应新的角色职能的要求。

首先,馆员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培养浓厚的职业情感,能够通过良好的职业行为来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图书服务;其次,要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对相关的“互联网+”技术进行学习,最终提升图书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能够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图书服务;最后,馆员要加强对于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在“互联网+”背景下下,中学生的知识学习呈现出纵深化发展的趋势,这就对从事图书管理的人员的专业化知识提出了较大的提升,如果对于专业知识没有过多地了解和掌握的话,是很难胜任图书馆服务工作的。

3.3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下图书馆服务功能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技术性,即通过技术平台的支持可以实现图书信息的检索、阅读、整合、分享等功能,实现阅读的信息化发展,而这种综合性功能的实现有赖于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技术。因此,中学图书馆要结合日常图书服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开发相应的信息化技术,提升信息技术对图书服务创新的促进作用。例如,一些中学图书馆根据学生图书借阅的情况通过微信公众号来推送相关的图书信息,方便学生图书信息的获取。而一些中学通过信息化平台来与读者进行图书需求信息方面的互动交流,根据对读者所需要的图书信息资源来进行个性化的图书资料定制,为学生提供专项的知识服务,提升图书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圖书馆作为人们汲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它的服务方式不仅能够影响人们的阅读习,同时对读者知识结构的优化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原本的服务方式与方向都发生了转变,对于“互联网+”时代下读者来说,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已经是一件势在必行的工作,而读者阅读需求的精细化发展也使得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思想、模式出现了一定的滞后性问题,因此,需要结合信息化条件下图书馆服务的变化以及创新的必要性的把握来进行深入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实现图书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菲.“互联网+”视角下的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05).

[2]韩翠峰.“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5(05).

[3]周建芳,刘桂芳,沙玉萍.“互联网+”视角下图书馆创新的逻辑与行动——以图书馆受赠创新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5(17) .

猜你喜欢
中学图书馆服务创新互联网+
浅谈图书馆的课外阅读指导对策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基于新课改核心理念的中学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探讨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中学图书馆图书“班级化”管理设计与实践
油田矿区物业服务管理理念的研究及分析
中学图书馆的服务定位与发展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