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作文再探

2018-03-30 14:17莫彭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成语作文文化

莫彭龄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一、成语作文的提出

成语作文的概念,是在以成语为题材的作文的实践中逐步产生的。

早在1996年,我们就组织了“成语与语文教学”研讨会,“成语与作文”是研讨的主要内容。2003年,我们组织了以成语为题的作文大赛,参赛人数有3 000多人。参赛的优秀作文汇编成《成语与作文》①,由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笔者在该书的前言中讲到:成语是中华文化的思想库,是写作文的材料库,作文教学的方法库。当时,还没有形成成语作文的概念,只是认识到成语对作文的重要意义。但这种认识就是形成成语作文概念的基础,《成语与作文》中入选的作文,也是成语作文的初步实践。

2010年,常州市成语文化研究会组织了全国少儿成语作文大赛,参赛人数超过了1万人。大赛的成果汇编成《全国少儿成语作文竞赛优秀作品选》,笔者在题为《新形式、新内容、新方法——向朋友们推荐“成语作文”》②的前言中,正式提出了“成语作文”的概念。

提出成语作文的理论依据是对成语的理性认识。成语不仅是语言文化的精华、语言文化的“活化石”和“全息元”,而且是一种巨大的可以开发利用的语言文化资源。根据“成语四论”(精华论、化石论、全息论和资源论)③,我们不难看出:成语是中华文化的思想库,写作文的材料库,作文教学的方法库。而成语作文正是成语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的一个成果。

二、成语作文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要认识成语作文的主要特征,首先要明确“成语作文”的内涵和外延。

我们认为:成语作文是一种特殊的作文类别,它主要是以成语故事为题材的作文和以成语意义为题意的作文。这是对成语作文概念的基本概括。

需要明确的是,成语作文不同于成语在作文中的应用。在作文中用了几条成语,这样的作文不叫成语作文。有人认为,习作中直接运用成语,能够让成语熠熠生辉。作文中运用成语,如果用得准确和得体,确实能为文章增光添彩。如果只是在局部的段落上使用成语,这种作文不是成语作文。作文中直接用成语,是成语本身的造句功能的体现。成语短小精悍,如果用得准确和得体,往往能使表达生动形象,或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只是某条成语在某篇或某段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不能把这类作文叫作成语作文。许多作文中成语用得很精彩,但我们不能把这些作文叫作成语作文。

我们也不同意把成语作文的外延不恰当地扩大,把所有用成语组合成的文章或者语段都叫作成语作文。比如,成语广告一般就不属于成语作文,成语接龙是一种成语游戏,但也不属于成语作文。当然也可以用成语创作出一些艺术文体。但像陈汉东的《中华成语龙》,显然不能叫“作文”。“作文”一般指“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④。从这个角度看,孙文华的《中华成语千句文》属于文学创作一类。我们在《成语文化论》⑤一文中有专门的章节论述。成语文化的资源开发在文学艺术上也有着巨大的空间,可以写成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孙文华的《成语千句文》属于长篇韵文。学习这样的文章,对我们写成语作文有参考价值,但不能说一万多字的长篇韵文也是作文。

成语作文的主要特征是:成语作文是一种新的作文类别,它扎根于成语文化的土壤。它的“新”反映在作文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上。可以说,既有新的内容、新的方法,也有新的形式。

(一)内容的成语性

无论是以成语为题材或者以成语为题意,都是用成语来做文章。这也是成语作文最主要、最本质的特征。全国少儿成语作文竞赛的命题,主要也是这两种类型⑥。以下为2则初中组的作文竞赛题。

1.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有的同学可能去过,有的同学即使没有去过,相信也一定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关注过它,了解过它,其中一定有你印象特别深刻或引起情感激荡的场景。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描述它,并以这一成语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紧扣世博会;(2)文体不限;(3)600字以上。

2.选择下列某一成语,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600字以上。(1)一诺千金;(2)班门弄斧;(3)众志成城;(4)伯乐相马;(5)推梨让枣。

不难看出,第一题是以成语为题意的作文,第二题是以成语为题材的作文。这两道题目,体现了成语作文的两种类型。

由于以成语为题材或者题意,因此,成语作文同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写作成语作文的过程,也是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从学校层面来讲,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因此,学生既学了传统文化,又学了作文,一举两得甚至“一举几得”。这也是我们提出成语作文的主要意图。

成语作文尤其是以成语为题材的作文,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它是成语故事的扩展、改编或者续编,故事性和趣味性更为明显。这也是一些学生喜欢成语作文的原因之一。

(二)方法的联想性

成语基本上讲的是古代的故事,而成语作文是写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评论。以成语为题材的作文,常常通过联想对成语进行扩编、改编、续编等。我们一般写作文,也要通过联想,但“成语作文”对联想的要求更高。如乔丹同学的《新编“黔驴技穷”》⑦,对“黔驴技穷”故事进行了改编,在改编中通过想象增加了无数小动物和老虎猛地摔在地上等情节,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杨玲同学的《续编“鹬蚌相争”》⑧,通过联想,写了一个鹬蚌相争以后的新故事,“蚌把鹬嘴松开了”,鹬和蚌和睦相处,过着美好的生活。这些成语作文都是作者以原来的成语故事为基础进行联想,创造出新故事,有了新的主题。有了一个故事做基础,通过联想,学生可以在成语作文的天地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优秀的作文。这也是成语作文特有的优势。

(三)文体的多元性

成语作文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说明文,可以“一题多文”。一个成语故事,单从记叙文的角度,可以扩编、改编、续编。不仅如此,还可以写成议论文。如李洁同学的《愚公移山后传》就是续编的记叙文,而王光华同学的《“愚公移山”之我见》⑨就是议论文。针对成语故事中的某些事物,也可以写成说明文。

这种“一题多文”,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大有裨益。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可以写多篇作文。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写出不同主题的作文。这无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成语作文的意义

(一)创新作文教学的积极探索

成语作文是成语文化实践中出现的新事物和新成果,也是创新作文教学的积极探索。作文教学始终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界关注的焦点。而成语作文则别开生面,它以新形式、新内容和新方法独树一帜,引起学界的关注。在作文研究领域,已经有一些研究成语作文的论文,积极探索成语作文的规律;在作文教学上,已经有一些学校把成语作文作为自己学校的特色,积极进行成语作文的实践。国内已经有社团和媒体组织成语作文大赛,也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这都显示了成语作文的魅力。

(二)“一举几得”的教学效果

成语作文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实践意义。第一,写好成语作文,前提是学好成语。所以,学好成语是第一收获。第二是学习传统文化。许多成语中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如“精忠报国”中的爱国、报国,“鸿鹄之志”中的立志,“愚公移山”中的决心和毅力,“闻鸡起舞”中的勤奋,“悬梁刺股”中的勤学、刻苦,“推梨让枣”中的友爱、谦让,“黄香暖席”中的尽孝,“感恩图报”中的感恩……写成语作文,不仅使学生学习成语,学习作文,还使学生学习做人,这是一举几得的好事,也是语文教学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好方法。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学会作文。成语作文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会使学生产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增强作文教学的吸引力。这些都是成语作文的优势。第四,多角度的思维训练也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对成语文化应用的有效拓展

长期以来,我们对成语应用的认识,一般停留在它的造句功能上。在作文中使用成语,能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有时,用好一两条成语,会使作文增光添彩,有时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当然也是成语应用的效果。但是,成语应用的范围绝对不止这些,把成语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开发,就可以产生许多“产品”,其中成语作文就是比较成功的一种。从成语应用的角度讲,这也拓宽了成语的应用范围,增强了它的应用功能。可以说,这是成语文化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成语作文的教学策略

要想取得“一举几得”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正确认识成语作文的内涵和特征,还要认识到,写好成语作文其实是不容易的,教好成语作文更不容易。要引导学生在学好用好成语上下功夫,教师更要比较深入地研究成语的使用,研究成语作文与传统文化如何结合。只用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把成语作文简单化是不可取的。所谓简单化,就是把成语在作文中的简单使用等同于成语作文。当然,成语作文也不等同于文学创作,过分拔高要求也是不现实的。

成语作文的教学,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后形成一定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笔者提几点教学建议供参考。

一是力求学好成语,用好成语。首先,教师要学好用好成语。其次,要引导学生学好用好成语。这是教好成语作文的重要前提。笔者曾听了10多位老师讲成语作文,真正满意的还比较少。原因之一就是教师自己对成语一知半解。其实学好成语是不容易的事情,要下功夫。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研究一些教学的方法、作文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好成语作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写作要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这是成语作文的特色,也是我们的宗旨所在。所以,要努力在成语作文的教学中做好这一点。尤其在选择成语时,要考虑到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如节俭教育、感恩教育、尽孝教育等。可以选择有关成语来命题。这样,就能“一举多得”,彰显特色。《关心下一代周报》社同江苏省中华成语研究会联合举办过“成语新说”创作大赛,在选题时注意选择同核心价值相关的成语、同传统文化相关的成语、同地方成语相关的成语,这是值得称道的。

三是写作要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不要误以为成语作文就是扩写、续写、改写成语,成语还应该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要有鲜活的生活内容。只有结合现实生活,成语作文才有生命力。我们要教学生掌握一些作文技巧,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成语作文来反映生活。

注释:

①⑨莫彭龄、张和济:《成语与作文》,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前言第1页,第117页。

②莫彭龄:《新形式、新内容、新方法——推荐“成语作文”》,见姚卫伟:《全国少儿成语作文大赛优秀作品选》,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页。

③莫彭龄:《成语的语言文化特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第158-162页。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757页。

⑤莫彭龄、蔡廷伟:《成语文化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43-147页。

⑥⑦⑧姚卫伟:《全国少儿成语作文大赛优秀作品选》,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5-18页,第42页,第36页。

猜你喜欢
成语作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拼成语
猜成语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