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框架理论视域下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以“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中的热词英译为例

2018-03-30 14:17植耀莹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洪荒流行语套路

植耀莹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1400)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网络流行语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媒体的发展而产生的语言现象。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并被广大网民在互联网上或现实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词语。黄涛曾描述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1]11。它们一般来源于网络上网友灌水的帖子,或新闻报道和信息发布等真实的交际事件。作为一种带有强烈时代感的语言变体,网络词语丰富了原有的汉语词库,也反映了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和焦点,与我们的社会文化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因此,研究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中国知网”的记录,至2016年12月,学界已从多种理论视角,如生态翻译学、关联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接受理论、模因论等,对网络流行语的翻译进行了研究,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网络流行语翻译的文章还很少。胡雪萍[2]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英译过程;谢之君等人[3]从认知的角度探讨网络流行语翻译过程的价值选择。本文尝试从认知文化框架的理论出发,探究网络热词的英译方法。

一、框架理论与文化框架

认知语言学指出: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使用的规则蕴含一般的认知原则,语言的意义不是在于语言本身,而是在于由许多认知活动构成的框架之中[4]20。Charles Fillmore等人最早把框架概念引入语言学中,并将其定义为一种认知结构,“其知识被预先设定为由单词编码的概念”[5]76。Taylor认为框架是指“连接多个认知域的知识网络,这些认知域都与某个特定的语言形式相关联”,是“人根据经验建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对人来说,各种认知框架是‘自然的’经验类型”[6]17。而语言符号只是激活与其概念相关的背景知识网络的工具。框架对人们理解某个事物或情景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很可能不知道板球(wicket)是什么,因为中国人在生活中很少有与板球相关的生活体验,没有与板球相关的概念框架。

一般来说,缘于相同的生活经验,人们有许多共同的普遍的框架,如“mother”“weekend”。但框架既因语言而异,也因文化而异。因文化而异的框架叫作文化框架,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框架。由于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民族或文化群体基于自身经验而形成的框架往往带有各自所属文化的特征。网络流行语作为本土流行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为汉语文化所特有,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反映的正是属于中国社会文化群体的“经验域特色”。网络流行语英译所涉及的汉语读者群和英语读者群是两个存在文化差异的群体。这两个文化群体的人即使面对具有相同概念的词语,也会因文化框架及其元素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理解。“所有普遍概念图式在任何语言中都可以得到表达,但许多文化框架在大多数语言中却无法直接表达。”[7]28因此,在翻译有极强“经验域特色”的网络流行语时,为了激活译语读者相应的框架,让他们获得和源语读者相同的理解和感受,文化框架是首先需要考虑和处理的对象。

二、文化框架理论指导下的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翻译是为译语读者服务的有目的的活动,总是处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下,涉及两个不同的文化群体。框架理论认为语言符号只是激活与其概念相关的背景知识网络的工具。从框架理论来看,翻译就是要找到能够激活与原文相同或相似的认知框架的语言表达式。因此,在翻译文化内涵丰富的网络流行语时,除了遵循一般的“直译”“意译”等翻译原则,还要重点考虑原文的文化框架,看译文能否激活与原文类似的文化框架,以此作为选择译文的根据。文化框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某一文化所特有的框架,一类是框架成分同中有异的框架[8]21。笔者认为:对于有第一类文化框架的网络流行语,翻译时应对词语的文化框架进行转换;对于有第二类文化框架的网络流行语,翻译时应对框架文化成分进行调整。

(一)转换文化框架

转换文化框架主要针对具有第一类文化框架的网络流行语的翻译,主要是在翻译时要分析原文的文化框架,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相同框架的情况下,以源语文化为参照使译文导引的文化框架替换原文的文化框架,从而让译文读者获得相应的文化联想和感受。这一类网络流行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或当下流行文化所特有的框架,是最有“经验域特色”的。2016年12月14日《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其中,“洪荒之力”“老司机”“套路”等具有中国社会文化所特有的框架,因而翻译时可运用转换文化框架意译法。下文以“洪荒之力”和“套路”的翻译为例进行分析。

“洪荒之力”出自我国古代启蒙读本《千字文》的第一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玄黄”和“洪荒”指宇宙形成之初天地归一、一片混沌的状态。“洪荒之力”指的是宇宙形成之初让天地脱离混沌的神力。2015年播出的仙侠玄幻剧《花千骨》中,赵丽颖饰演的花千骨拥有能够改天换地的最强神力——“洪荒之力”。此剧引发了该词的热度。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傅园慧晋级女子100米仰泳决赛后接受采访时说:“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让该词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洪荒之力”一词能激活汉语读者认知里与其文化渊源相应的文化框架,表达超乎想象的强大神力。目前关于该词的翻译有4种:英国《卫报》用的是mystic energy,英国《每日邮报》则用了full potential,央视英语新闻报道用的是prehistorical power,《英语世界》官方公众平台提供了另一个译文“antediluvian power”[9]。前两种译文都翻译了原文“潜在的力量或神力”的意义,但从文化框架理论来看,mystic energy和full potential只是达到了原文的概念意义层面,并没有考虑到原文的文化框架及其转换。译文prehistorical power考虑到原文的文化框架,选用“prehistorical”(史前的)暗示了“洪荒之力”激活的“宇宙形成之初天地混沌”框架,但“史前”与“宇宙形成之初”概念不同,而且译者也没有对该词的文化框架进行转换,英语读者无法产生类似的文化感受。相比之下,译文“antediluvian power”既考虑了原文独有的文化框架,又对其进行了转换。“antediluvian”一词来源于《圣经》,指“大洪水前的时期”,大洪水前正是上帝用神力在混沌中造天地和万物的时期,这与汉语文化的“宇宙洪荒”时期大体一致。在英语文化缺失“洪荒之力”的文化框架的情况下,利用了西方人熟知的圣经文化,“antediluvian power”激活的框架能让读者获得类似的文化联想,从而促进了对原词内涵的理解。因此,虽然目前普遍采用的译文是“prehistorical power”,笔者认为“antediluvian power”是较佳译文。

再如“套路”一词。汉语中本有“套路”一词,指编制成套的武功动作或招数,如少林拳套路。武功的套路有用来迷惑对手进而攻击、战胜对手的作用。2016年网络流行语中的“套路”泛指经过精心编制的做法,或用来迷惑人的说法或做法。“套路”一词从中性的行话慢慢变成了略带贬义的网络流行语,常带有强烈的调侃意味,如“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全都是套路”等。“套路”一词导出的基本框架是“迷惑人的成套招式”,这一框架是汉语文化独有的,进而引申出“诡计”甚至“陷阱”的意思。目前该词翻译为“routine”“trick”和“strategy”。“Routine”指周而复始的惯例,激活的是“老规矩,老一套”的框架,被认为有“套路”之义。所以有人认为“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可以翻译为“Less routine,more sincerity”。同样,“strategy”作为名词义为“策略、战略”,但是它作形容词时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很有心机,如“a strategy person”,这也能引导出“诡计”的框架。这两个词虽然看似和“套路”表达的意思相近,却没有对原文关于武术套路的文化框架进行转换,让译文读者获得符合他们认知的文化理解。相比之下,笔者认为“trick”是较佳的翻译。“trick”的基本意思是“戏法”“花样”,也可表示“技巧”,也可引申为贬义“不道德的手段,诡计”。这一点和“套路”相同,既可表示成套的做法,也可用于贬义,指“算计人的诡计”。而且,“trick”的基本语义是“把戏”,是英美人们简述一出魔术戏法表演的用语。戏法表演也是一招一式,有制定好的“套路”。因而,“trick”一词可以激活英美读者所熟悉的关于魔术戏法“套路”的文化框架。如人们常说的“你别套路我”,可译为“Don′t you play any tricks on me”,“套路深”可译为“a sneaky trick”。

(二)调整框架文化成分

一些网络流行语所具有的文化框架属于第二类,即与其英文对等词激活的框架中的某一成分有文化上的差异。翻译时可先调整原文的文化框架成分,再确定更符合译文读者认知的语言表达式。下文以网络流行语“凤凰男”和“女汉子”的翻译为例进行分析。

“凤凰男”指那些出身贫寒,留在城市工作生活,事业有成的男子。他们离开了农村,但仍然保留许多农村的朴素观念和传统思想。他们选择与城市女子结婚,但与对方的观念不同,家庭冲突不断。该词普遍翻译为“Phoenix man”。从文化框架的角度来看,虽然汉英都有“凤凰”这个框架,看似对等,然而实际上汉英“凤凰”框架的框架成分同中有异。在西方文化中,有凤凰“浴火重生”的古希腊神话,激活的是“重生、不朽”的文化框架。而在中国文化中,凤凰除了象征吉祥富贵,在诗作中也常用以指代杰出人才,有“以凤比才”的传统,还有“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诗句,进而衍生出“山鸡变凤凰”的说法。因此,“凤凰男”激活的框架其实是“山鸡变凤凰”,即“农村人蜕变为都市人才”。而英美读者没有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按照他们对“phoenix”的认知,译文“Phoenix man”激活的是“复活重生”或“不朽伟大”的框架,没有原文中关键的“蜕变”框架成分,不能让译文读者产生相应的文化联想和理解。相比之下,该词在网络上的另一种译文“ugly duckling man”则利用英美读者熟知的丑小鸭的故事,把“山鸡变凤凰”框架成分调整为“丑小鸭变天鹅”,凸显了“蜕变”这一框架成分。这与原文激活的“农村人蜕变为都市人才”框架一致,能让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一致的文化联想,促进译文读者对词语内涵的认知。

再如,近年来风靡网络的“女汉子”一词通常是指不怕吃苦,如男性般个性豪爽,举止粗鲁的女生,译为“strong woman”或“iron lady”。但这种译文与原文并不对等。古汉语中,“汉子”一词是对普通粗俗男子的通称,其引导的框架有略带贬义的成分。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今人谓贱丈夫曰汉子。”《水浒传》第二十七回:“那两个汉子急待向前,被武松大喝一声,惊的呆了。”由于这一语言文化背景,“女汉子”引导的框架有“和汉子一样言行举止粗俗”的文化成分。而这一成分与“strong woman”或“iron lady”引导的框架有差异。英美历史上的女权主义运动培养了女性敢于争取与男性平等的社会权利的意识,“strong woman”就是这一文化背景下的产物,突出的是和男性一样“专注于事业并获得成就的女性”这一文化框架成分。因此,将“女汉子”译为“strong woman”不太合适。笔者认为将“女汉子”译为“cowgirl”更为合适。牛仔文化在西方国家有很深的文化渊源,牛仔骑着快马彪悍洒脱、吃苦耐劳、敢于冒险的形象深入人心。因而“cowgirl”引导的“牛仔”对应了“女汉子”引导的“汉子”文化成分,而且两者表达的内涵一致,都是如男性一般性格豪爽、不怕吃苦、举止不拘小节的女性。

三、结语

总的来说,文化框架理论可以为具有汉语文化所特有的框架的网络流行语,或框架有因文化而异的成分的网络流行语,提供新的翻译方法和理论依据。对于这些网络流行语,文化框架是理解和翻译的关键所在。对于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或当下流行文化所特有的框架的网络流行语,翻译时要在分析原文文化框架的基础上对原文的文化框架进行转换,即以源语文化为参照使译文导引的文化框架替换原文的文化框架,以便让译文读者获得符合他们认知的文化联想和理解。有些网络流行语的框架与其所谓的英文对等词激活的框架中的某一成分有文化上的差异。翻译这类网络流行语时要根据译文读者的认知特点,调整原文框架的文化成分,最后确定相应的译文表达式。总的来说,要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接受能力,重点分析原文的文化框架,通过转换原文文化框架或调整框架文化成分,选用能激活与原文类似的文化框架的译文,让译文读者产生既与原文读者一致,又符合其认知的文化联想,从而促进译文读者对汉语网络流行语内涵的认知。

[1]黄涛.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胡雪萍.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网络流行语的英译认知过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8):125-127.

[3]谢之君,杨月华.网络流行语认知价值及翻译[J].上海翻译,2015(3):23-27.

[4]马伟林.框架理论与意义识解[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18-21.

[5]FILLMORE C J,BERYL T A.Toward a frame-based lexicon:the semantics of RISK and its neighbors[M]//LEHERE A,KITTAY E.Frames,Field,Contrasts.Hillsdale:Lawrance Erlbaum Assoc,1992:75-77.

[6]TAYLOR J R.Linguistics categorization:prototype in linguistics theor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16-29.

[7]汪立荣.从框架理论看翻译[J].中国翻译,2005(3):27-31.

[8]肖坤学,单新荣.框架语义学视域下会话幽默的成因[J].当代外语研究,2014(5):20-23.

[9]BBC盘点2016年网络热词[EB/OL].(2016-12-29)[2017-03-03].http://mp.weixin.qq.com/s/FGLcHwEweOSpG-6eJ6Uaew.

猜你喜欢
洪荒流行语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Airbnb上的套路
巧借 流行语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洪荒之力”竟然不是最大的力
眼下有套路
RIMORDIAL POW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