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融合官民两大舆论场的路径探讨

2018-03-30 05:15乔飞宇杨玉环
学理论·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媒体现状

乔飞宇 杨玉环

摘 要:在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即由党报、国家通讯社和国家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所构建的官方舆论场和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公众自由发表意见所形成的民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融合程度越高,舆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越强。当前我国两个舆论场在内容观点、话语形态、传播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呈现某些对立。在对两个舆论场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树立导向意识和真实意识、提高舆论主体素质和完善融合体制机制是加速融合官民两个舆论场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官方舆论场;民间舆论场;媒体;现状;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8-0050-02

当下我国客观存在着两个舆论场——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而且两个舆论场的传播基调和诉求表达存在着分离对立的现象,融合程度较低。加速融合两个舆论场事关国家和谐稳定的大局,研究两个舆论场的现状和加速两个舆论场融合的路径不仅可以为两个舆论场的加速融合提供参考,而且对于确保国家的和谐稳定也具有一定意义。

一、两个舆论场概述

舆论是指“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综合”[1]33。舆论场是舆论形成过程中的中转平台,刘建明教授在其著作《社会舆论原理》中对舆论场给出了如下定义并提出了构成舆论场的三个要素:“所谓舆论场,正是包含若干相互刺激的因素,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包括同一空间中的人群密度交往频率、舆论场的开放程度和场域的渲染气氛三个要素”[2]36。当一个空间具备较强的开放性和感染力且同处这个空间的人们的密度较大、交往频率较高这些条件时,这一空间便极有可能形成舆论场。舆论场形成后在其作用下,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意见表达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中,经过碰撞、遗弃和融合,相互承认形成的共同意见便是舆论场的产物。在舆论场中,舆论的形成速度与蔓延趋势受到舆论主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大大增强,由此形成的舆论效应也更大。

1998年1月,时任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在新华社工作会议上结合马克思关于社会舆论的论述与新闻实践,首次提出了两个舆论场的观点,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新闻媒体着力营造的舆论场,一个是老百姓的口头舆论场。在此之后,学术界逐步展开了对两个舆论场的广泛探讨,目前虽然对于两个舆论场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如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媒体舆论场和口头舆论场等,但共同点是主要的。本文对两个舆论场采用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表达方式。

官方舆论场是指由党报、国家通讯社和国家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所构建的舆论场,具有公正性、主导性和宣传性等特点。以《人民日报》为例,《人民日报》办报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核心是宣传党中央精神和政府政策,目标是反映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其对舆论的发动和引导注重自身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平衡和公正性的体现。

民间舆论场是指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公众自由发表意见所形成的舆论场,包括意见场、关系场和情绪场三个组成部分,具有开放性、交互性、隐匿性和平等性等特点。公众在民间舆论场中可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更加自由地针对国家大政方针、社会热点事件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迅速交换协调意见从而达成相对一致的观点。

学术界认为,两个舆论场重叠部分越大,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越强;两个舆论场重叠部分越小,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越弱;如果两个舆论场几乎或根本不能重叠,官方舆论场就有丧失舆论影响力的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的两大舆论场在内容观点、话语形态、传播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甚至呈现某些对立,导致整个社会舆论生态复杂,社会共识缺乏。这种局面,不利于改革发展的推进,影响到社会稳定与党的执政地位稳固”[3]194。因此,加速两个舆论场的相互融合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共同需求,党、政府、媒体和公众作为两个舆论场的主要影响力量,只有在其中扮演好自身角色,找到二者的最佳平衡点,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合力,才能实现二者的自我完善与相互融合,从而为推动社会长治久安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两个舆论场现状分析

(一)官方舆论场

官方舆论场主要由传统主流媒体打造,代表着党和国家在某一事件上的观点态度,引导着社会舆论。在众多事件当中,传统主流媒体按照议程设置理论筛选报道事件,选择报道角度,制造共同话题,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而后发挥官方舆论场的舆论引导作用,对各种看法进行综合评析,引导正向舆论,弱化负向舆论,扩大有益舆论的影响,缩小无益或有害舆论的影响,从而形成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正面舆论。

官方舆论场具有严谨客观的特性,在面对具體事件时能够通过全方位地介入来准确聚焦问题并不断深化议题,为公众提供最充分最权威的信息,宣扬其坚持的价值观,进而形成公众议程并为事件处理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稳定社会情绪,打消公众疑虑,引导整个社会舆论。正因如此,官方舆论场才能作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和道德的风向标”[4]418而存在。

但是,官方舆论场出于维护大局和深入剖析事实真相的态度,在事件发生后的表现往往会略显迟缓,时效性的不足本可通过所发布信息的权威性和真实性来弥补,然而由于部分主流媒体过于注重正面宣传,甚至采用“剪刀加糨糊”的方式歪曲事实或对负面信息进行彻底封锁,在遭遇民间舆论场的巨大压力后又用“挤牙膏”的方式一点一点向公众展露事实的全貌,导致公众对官方舆论场的信任度日益降低。此外,面对公众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的深刻变化,一些主流媒体还是按照老办法、老调调、老习惯写报道、讲故事,表达方式单一、传播对象过窄、回应能力不足,存在着公众不爱看、不爱听的问题,针对性和可读性都有待增强,这严重影响了官方舆论场应有作用的发挥。

(二)民间舆论场

民间舆论场主要由以“三微一端”等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构建。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公众提供了更加自由广阔的话语表达平台,从而使得来自民间的声音越来越突出,最终生成了民间舆论场。这种生成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蒸腾模式”,即来自民间的意见就像是一锅开水一样,以水蒸气的形式源源不断地向上传播,最终形成巨大的力量。就具体生成过程而言,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社会事件的发生或共同话题出现在网络上;第二个阶段是来自民间的各种声音在网络上发表并经过交流、取舍和整合后,最终达成多数一致的倾向性意见。民间舆论场作为一个为公众提供舆论空间的公共领域,个体在这里通过发表言论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进行情感交流。由此可见,民间舆论场是从公众利益出发表达其意愿和情感的舆论场。

民间舆论场由于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速度快和传播影响力广,大大提高了公众表达其意愿和情感的积极性。公众通过民间舆论场频频发声,话语意识不断增强,话语表达也从之前的分散、片面向着集群、全面的方向发展。在民间舆论场中,公众可以找到与自己意见相同或相近的主体,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数量个体的群体来集中表达意见,使意见得以强化形成集群效应和更大影响力,进而引起官方舆论场的重视,迫使其做出正面回应,促进社会矛盾的缓解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然而,“偶然的事实,创造性的想象,情不自禁信以为真这三种因素会产生一种虚假的现实,导致人们做出激烈的本能反应”[5]10。在民间舆论场中,信息发布的随意化与碎片化导致了其真实性与客观性的缺失,随之出现了许多情绪化和不负责任的言论,这些言论的影响不断放大并发酵,极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造成破坏社会稳定的“次生灾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摩擦,官民之间的隔阂,都投射到民间舆论场上,并且经常是极度夸张的呈现、火上浇油般的聚焦和浮想联翩的发酵”[6]。可见,民间舆论场存在着众声喧哗、肆意表达和无序流淌的状况,影响了公众意愿和情感表达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也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加速融合两个舆论场的路径

两个舆论场的融合程度,事关党和人民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二者的融合虽然取得了不小成就,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对二者现状进行分析,笔者针对加速两个舆论场的融合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党管媒体原则

构建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主要媒体分别是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党管媒体是把各级各类媒体都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既包括传统主流媒体,也包括新媒体。管好用好新媒体是新形势下掌控舆论阵地的关键,要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都要纳入管理范围,所有新闻信息服务和相关业务从业人员都要实行准入管理。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党管媒体本质上就是人民管理媒体。以人民为中心是两个舆论场的根本交汇点,党管媒体则是扩大这个交汇点的基本保障。加速两个舆论场的融合必须坚持党管媒体原则,通过党的管理来保障两个舆论场能够始终体现人民意志,以人民为纽带来不断增大两个舆论场的重叠部分。

(二)树立导向意识和真实意识

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够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错误的舆论导向则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两个舆论场各自的舆论导向均会对社会最终的舆论导向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两个舆论场均应树立导向意识,坚持有利于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改革发展、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正确舆论导向。真实性是正确舆论的本源和生命,正确舆论导向的根源在于真实,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不能根据愿望来描述事实,真实性容不得一点虚假,否则最真实的部分也会让人觉得不真实。一旦真实意识缺失,导向意识便成了“空中楼阁”,不管两个舆论场的出发点如何,均将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两个舆论场如均能树立导向意识和真实意识,则必然会向着正确舆论导向的方向迈进,进而产生加速融合的强大向心力。

(三)提高舆论主体素质

舆论主体素质对于两个舆论场而言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舆论场能否扩大自身影响、发挥应有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舆论主体素质的高低。舆论主体素质主要表现在信息敏感和社会责任两个方面。舆论的活力在于发现,信息敏感就是发现力,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和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等方面”[4]437,要求舆论主体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善用现代传播手段,保持一身正气。舆论场中“有财产万千,有毁誉忠奸,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3]196,舆论主体的社会责任感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表现在方方面面,如不发表同党中央决定相违背的言论、不发表违反宪法法律的观点等。如果两个舆论场的輿论主体素质均能得到提高,那么二者存在的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对于两个舆论场的加速融合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四)完善融合体制机制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民间舆论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民间舆论场影响力的增大也为官方舆论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官方舆论场应当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完善自身的管理和运作体制机制,打通并用好同公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新渠道。民间舆论场则应加强自律,自觉落实主体责任,借鉴官方舆论场来完善自身的内容审核把关、监督检查机制,不制作、不发布、不传播非法有害信息。两个舆论场加速融合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完善融合,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融合,两个舆论场的界限与隔阂才能日益模糊和消除,进而共同奏响时代的主旋律,聚合发展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建明.社会舆论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5]沃尔特·李普曼.公共舆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11.

[6]朱春阳.政治沟通视野下的媒体融合——核心议题、价值取向与传播特征[J].新闻记者,2014(11).

猜你喜欢
媒体现状
重农抑商与社会稳定发展研究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