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教学的反思

2018-04-03 05:57冯前进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饮料瓶浮力液体

冯前进

(江苏省邳州市连防中学 221334)

一、《浮力》实验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初中物理《浮力》的课程目标是织学生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动手能力中,认识浮力现象,掌握浮力知识,探索影响浮力的因素,进而深入理解阿基米德定理.因此,教师在进行《浮力》实验课程教学时可以进行以下设计:

首先,发现浮力的实验教学设计.借助多媒体展现蛟龙号深潜的场景资料,让学生认识浮力发现浮力,也可以通过学生自我展示,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并借机提问,这厚的铁甲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接着以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重的物品都能浮在水面?人能不能浮在水面等问题.而后,让学生带着所提问的相关问题,让学生收看浮力实验的演示视频:在测力器上用细线系住物品,测试静止条件下物体的重量,并引导学生进行记录;接着让学生用手托起物品再进行测试,并让学生进行记录;最后,将物品放入水中,用测力器进行测试,观看数值变化.让学生自己比较三个不同的数值,探索三个数值的关系,总结影响数值变化的因素.在学生进行展示之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升华出浮力的相关知识.

其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教学设计.在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师则从旁引导.为了让学生发现F浮与G排之间的关系,教师用准备的实验道具,可以是空的饮料瓶,将空饮料瓶扔入水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饮料瓶沉浮的现象,并总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浮力与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引导学生用手下按饮料瓶,让学生体会下按过程中发现浮力增大,水面则会上升,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索水位升高与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学生则会认为高出来的水位的体积与沉入水中饮料瓶体积相等,就是说,空饮料瓶在下按过程中沉入水中,其中的中间排开了液体,教师将排开的液体用V排来表示,学生总结发现浮力与V排有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浮力大小与V排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物理收到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最后,学生发现阿基米德定理并能运用.前面的一个实验让学生发现了物体排开液体与浮力之间的关系,教师则按照教学安排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让学生以金属块G物、空桶G桶来进行实验、放在水的金属块G物′,金属块G物-G物′,装有水的桶重力G桶′,排开液体的重力G桶′-G桶的数据,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探索发现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量,这就是阿基迷德定理.实验更进一步,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分析浮力与物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二、《浮力》实验的教学反思

首先,物理学科实验的核心在于锻炼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当然这也是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目的所在.物理实验在于学生实验思维方式的养成以及启发思维的培养.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深入实验之中,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浮力知识直观认知,也可以加深对浮力规律的深层次把握,同时也让学生在实验的实际动手中形成科学思维和团队意识.当然,现在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合作中进行实验,教师则从以前的主导者变成了引导者,这样让学生从对浮力的直观认知在实验中上升为对客观规律的探索和总结,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这是实验的核心环节所在.在一核心环节中,不仅让学生对浮力的定义、产生原因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加深了前面知识的复习,最终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了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在实验即将结束之前,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谈论和总结,并对前面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在用简单的物理公式进行合理的表达,最终让学生“领悟”到了阿基米德定理.在实验中让学生产生直观认识,再到理性实践,最终总结正确的规律.这种教学方法远远超过了平时告诉学生定理,再进行习题练习的教学方法.有效的采用实验的方式,采用层层推进的实验方法教学,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形成可求真务实的思维方式和推理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其次,实验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能得到有效保障的,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进行有效的组织,组织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学会“一边学,一边做;一边听,一边观察”的良好习惯,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参与到实验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实验教学的有趣性.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此而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活动中得到了保障,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实验中,更加愿意去探索自己未知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最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参与到的实验过程中.随着小组合作模式被广大教学工作者所认同,合作探究成为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在进行小组实验中,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养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该实验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团队参与意识,尽量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知识目标融入实验过程,将探究意识融入团队协作,让学生在分组中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这样不仅让优秀学生带动了不太积极的学生,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让学生在合作中形成了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锻炼了学生的交往能力.以此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对于学生的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饮料瓶浮力液体
液体小“桥”
“浮力”知识巩固
我们一起来“制服”浮力
浮力大小由谁定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液体压强由谁定
为什么饮料瓶一般都装不满?
饮料瓶与变形金刚
能干的饮料瓶
层层叠叠的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