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策略探究

2018-04-03 02:07张小钦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课文语言

张小钦

(闽清县东桥镇中心小学, 福建 闽清 350818)

长期以来,我国教学领域受到应试教学观念的严重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重视教师如何“教”而忽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1]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还严重影响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阻碍了学生今后的语言发展和形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要积极寻找一系列恰当的方法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好、更快、更高效地发展。

一、牢固树立发展学生语言的意识

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首先要主动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发展学生语言的意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承担起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任务。真正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教师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收课本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满堂灌”的教学容易造成学生光听不练,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还生产出许多高分低能的“书呆子”。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和谐、民主、互动的表达氛围,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表达习惯。[2]教师要积极创设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乐于进行语言交流表达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当“小朋友”,应把平时板着的脸绽放开来,多创造欢声笑语。上课多俯下身子,多倾听、多鼓励、多引导、多启迪。教师备课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教法的同时还应注重备学法,才能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对其潜在的语言发展能力进行深入挖掘。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发展的关键,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善于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还要顺应其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二、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模式基本消失。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有吸引力,学生更有表达、发言的欲望,有利于语文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诱导每个学生勤动脑、乐思考,有自己的阅读体会,交流中让学生能主动倾听教师、同学的意见,学会尊重他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把学生分为若干讨论小组,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既有“领头羊”,又要关照后面的“小跟班”。然后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从而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发现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学生可以在讨论中学到更多字词,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抓住重点词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精彩的回答层出不穷,此时学生真正处在身心愉悦的语言发展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图画、音乐、语言等,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描绘的情境,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不仅有助于对文本情境的体验、理解,更能有效发展语言能力。

例如《七颗钻石》这篇课文,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短短的一两句话,学生很难体会灾情的严重。教学时抓住“干涸”一词,指导学生根据字典解释理解词语意思,然后在凄凉的背景音乐中出示骄阳炙烤、河流断流、土地龟裂、四处都是枯枝败叶、尸骨遍野的画面,提问:“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画面与学生产生的共鸣,最能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再将“干涸”一词送回课文句子中反复品读理解,让学生尽情说说自己的深刻感受,此时就能理解水是多么重要,为下文小姑娘的一次次让水做铺垫。

四、在阅读习惯养成中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提升语言表达,教师除了应长期积极鼓励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利用课前一两分钟时间进行口头作文或讲故事的训练,有利于学生词汇的积累,对于学生口头表达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认识结构不全面,对于字词还有许多不会读,因此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遵循一定原则,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绘本、故事书开始阅读。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可以先从师生共读一本书开始。学生在初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寻求组员和教师的帮助,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读后一起讨论。课后还可以布置亲子共读、讲故事、三言两语口头作文等活动来延伸促进,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读书发言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知识,潜移默化地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课内外阅读中,教师要善于探索并培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语言文字的积累,是学会运用语言的基础。要积极鼓励学生勤看、多看课外书,展开交流讨论甚至辩论,开展如“喜悦读”“经典诵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比赛活动,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在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量同时,持续培养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五、掌握语言规律设计迁移训练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掌握学生的语言表达规律,精心设计迁移训练。让学生通过说话、写作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规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语言表达训练中,教师可以采用课文中的一些经典的词语来展开,或采用精妙的句法。

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中,叶圣陶用“时而……时而……”这一排比句式生动地描绘了溪流的形态、声音,语句富有音乐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这一句式让学生反复品味,并引导学生利用这一句式组织语言:“时而春雨蒙蒙,时而阳光灿烂;时而春雷隆隆,时而雪珠沙沙;时而喜气洋洋,时而寒意阵阵……”学生的语言表达生动活泼,用活了语言。教师应灵活运用课内外阅读积累中精巧的构思进行说写的有效训练,还可以有目的地利用课文内容,精心设计提问,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说话的能力,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1]邹建成.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浅探[J].教育导刊,2013(2):74-75.

[2]尚晗.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科技资讯,2014(1):190.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课文语言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语言是刀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背课文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