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抽象”核心素养培养探析

2018-04-03 02:07阮书铃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约数数学抽象倍数

阮书铃

(福安市湾坞中心小学,宁德 福安 355000)

数学核心素养包含六个方面: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知识点的高度抽象性是数学最本质的特点。所谓的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1]小学生认识感知实际的问题能力还未成熟,思维会受到很大的定势和限制,特别是对于数学抽象问题。《课标》提到学生应该具备由表及里、抽象概括数学问题本质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抽象、会抽象,让学生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抽象概括、领会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2]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搭建通往新知识天地的认知桥梁。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数学抽象思维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刚开始接触抽象,在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性质和公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导入来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兴趣,从而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使其愿意动手操作解决问题。通过情景教学,不仅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还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

教师可以由一个富有探索性的情境导入课堂,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抽象思维的兴趣。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四边形》一课时,教师可先用一块残损的长方形玻璃台板导入新课,并提问:“如果要照原来的样子重新配置一块,怎么做?”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把现实问题抛出来,一下子就把学习氛围调动起来。然后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一起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特征,让学生感觉“我能行!”“我很棒!”,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又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可能性》的教学中,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比较抽象,用“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这个对话来作为开始,以此来挑起学生玩游戏的兴致。让学生带着兴趣,从游戏中学到知识,开启整个课堂教学的序幕。学生先看到教师在提前准备的封闭箱子里放入的球数量以及颜色,再看到教师随机从箱子中抽一颗球,看是什么颜色,然后回答相应的问题。教师巧设这样的教学情景,寓教于乐,学生对抽出球的颜色几率感到好奇,又忍不住想知道结果,激发起数学抽象思维兴趣,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获取新知。

二、揭示数学之美,培养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蕴含着很多表达美的元素。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数学里美的元素,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出数学丰富的美感,引导学生去感受到数学之美,揭示数学之美,将抽象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美”,让学生喜欢数学。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学生对对称轴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教师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出示房子、蝴蝶、桥和树等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生活中事物美的同时,初步感受轴对称图形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探究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让学生动手剪剪、折折、画画,亲身体验轴对称图形这一数学抽象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应用特征对一些图形进行判断。学生在探究这些图形美时,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时轴对称图形的数学美在课堂中得到再现。教师不应该把数学教学仅当作一个“教”,而应让学生产生快乐发现数学美的过程。通过揭示数学之美,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也感受数学的新奇,带领学生一起挖掘数学的美,从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使学习数学知识的学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三、应用直观教学,克服数学抽象的困难

对于小学生来说,随着年级的增加,课程学习时难免会出现抽象课题。抽象课题可以培养学生抽象空间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教学形式,利用各种直观的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化抽象为具体。课堂应用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等特点,容易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所以直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普遍性,让学生在直观教学的帮助理解下,在动手过程中探索规律,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动手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对小学阶段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师通常应用直观教学,利用实物演示来突破数学知识抽象的难点。例如,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对于周长的理解,可以通过一片叶子创设情境,以蚂蚁绕着叶子跑一周为前提,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然后,在量叶子的周长时,让学生尝试动手操作化曲为直,得到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奥秘,以此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观察分析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实物,如桌面、书面等,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困难,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多观察、多分析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表象,克服数学抽象的困难。

四、精设课堂练习,深化数学抽象的应用

课堂上教师精设练习,是提高学生深化数学抽象应用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在认识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所以,精设课堂的练习,既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约数与倍数》,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道巩固练习题“找朋友”:在100内找出指定数的倍数和约数和有哪些?让每个学生都领到一张数字卡片,请他们记住这个数字。然后教师说,请卡片是24约数的学生站到讲台上来,这时卡片写1、2、3、4、6、12、24的学生立即站上来,教师又说找16和20的约数。三次游戏练习,学生通过反应速度和相互之间的监督,知道卡片写1的学生,不管是找哪个数的约数,都必须上讲台参与练习。在快乐互动练习中,明白约数的特征:“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最大的一个是它本身。”教师接着说,找15倍数的学生,这时卡片写15、30、45、60、75、90的学生立即走上讲台。学生都站上来后,教师故意问:还有15倍数的学生吗?学生会说没有了。教师再问:如果在200内找有吗?引出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这时再回顾小结,“约数与倍数”的特征就更加容易理解。这节课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所在,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把抽象的知识转变为直观易懂的知识让学生掌握?这要求教师巧设课堂练习题,将该课的知识点和练习题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思考、判断、操作等基本知识的练习,既巩固知识,又深化数学抽象的应用。

[1]幸世强.聚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视角——以2016年四川高考数学试题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6(10).

[2]周裕燕.正确认识数学抽象[J].福建教育,2016(7).

[3]赵新王.小学数学直观教学浅淡[J].安徽教育,2006(2).

猜你喜欢
约数数学抽象倍数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约数词语,不简单
最强大脑
倍数魔法
精致数学概念设计,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在概念形成中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抽象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数学抽象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分析
数学教学中隐喻的运用
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