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课中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2018-04-03 02:07韩朝雄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韩朝雄

(漳州市南坑中心小学,福建 漳州 363000)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堂教学中提倡要以学生自主为前提,以合作学习为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讨论探究为途径,促进学生的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有益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1]小学生天性活泼,喜欢新事物,他们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感知和思考。针对学生特点,课堂伊始,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可感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触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身临其境,才能有持续进行观察、思考、想象、表达等创造性的学习。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贴近学生生活;形式要多样化,如故事、音乐、视频、图片等,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体验、理解和感悟,有效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上课之前,教师给学生听他们熟悉的歌曲《故乡》,课堂氛围在这首歌曲中渐渐变得轻松起来。接着,教师开始介绍水果之乡——漳州市,以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迅速对自己家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导入环节简单轻松,符合学生思维特点,迅速把学生带到课堂中来。在设计活动环节,教师真正让学习发生,让学生充当小小设计者,自主设计漳州一日游的路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了教和学的双边互换合作交流。

预设课堂导入时,通过教师设计导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巧妙地提出一二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内容将是他们所需要的。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热情,让他们信心百倍地投入学习,不断地认知新问题,使他们在学中疑,好似“山重水复疑无路”;等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而明,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教学《呵护我们的身体》一课时,教师通过设置情景,谈话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位新朋友——大胖和小丁。大胖因为体型笨重,小丁因为个子瘦小,两人内心都十分烦恼,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这么苦恼?你有什么办法帮助他们呢?你从中有什么收获吗?”这些事例来自学生身边,源于生活,学生因为熟悉而被激发兴趣,畅所欲言,迅速融入故事情节,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认识到爱惜生命的重要性,要热爱生活,加强锻炼身体,养成好习惯,保持良好心态,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二、自主生发,感悟内化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去感知,通过阅读、听讲、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等活动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贵在引路,妙在开窍,激发学生的兴趣,适时抛出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开展学法指导,让学生自行阅读、自主感悟、自我探究、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如教学《浓浓乡土情》一课时,教师从学生真实生活切入,注重学生体验,感受浓浓乡土情。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学习和思考,让学生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注重创设学习情境,通过读一读、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学生在教学中参与度始终处于一种较高的状态,引导学生去感受,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体验家乡的可爱,热爱自己的家乡。所有活动都源于生活,用不同的视角收集和处理信息,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减少预设结果,提升教学生成过程。

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互动合作是课堂必需的教学手段,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通过课堂教学中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相关活动的交互作用,培养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做到课堂问题主题鲜明、难易适度,要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把课程内容和所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小组以4—6人为单位,展开交流学习,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补充、修正,达成共识。[2]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时,要注意小组成员的搭配和分工,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动机和能力,具体落实每个人的角色,确保小组任务完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加工,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如教学《通信连万家》一课时,力图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注意渲染教学氛围,营造体验平台,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开展教学活动。以一位学生去旅游联系姑妈开始,谈话导入,让学生有选择地使用通信工具,说说曾用过哪些通信方式,谈谈通信工具的好处。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并且采取抽签任务卡等方式,设计现场表演的环节。如关心生病的爷爷,该选取什么样子的通讯方式?给贫困地区捐款、投稿、同学交流等要用什么方式?四组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取每组的任务卡,并分组表演,表演形式丰富多彩,且恰到好处。尊重教材、开放课堂、利用资源、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互相感染和启发,有利于开发思维和开拓视野。

四、自探共研,体验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同为教学主题调动和利用已有的经验,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通过自主学习、活动体验,发现问题,合作解决。强调课堂信息的互动,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分析信息,表述信息。教师在该程序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其主要任务是及时校正、补充所解决的问题;利用这个支点有针对地引导学生开展听讲、观察、实践、研究等。另外,还可以组织互动研讨活动,联系实际,发现新问题,获得不同体验,总结探索规律,内化所学知识。

如教学《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一课时,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两个关键词:观察、思考。主要是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交通状况,引起对交通问题的思考,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第一,观察。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如在校门口,每天因家长接送孩子造成校道拥堵、出入困难。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真正体验到交通问题就在身边,立刻感同身受,积极大胆发言,教师则深入浅出,适时挖掘学生的情感。再通过观看视频,展示政府如何治理交通污染、开发新能源,展示未来的交通出行工具改善了自然环境,使学生真实地体验到其带来的好处。第二,思考。根据教材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校门口的交通问题,你认为该怎样解决?”学生纷纷为学校出谋献策,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高潮迭起、效果明显。

[1]余文森.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J].教育发展研究,2007(Z2):38-42.

[2]孔凡伟.浅析思想品德课“自主感悟合作探究”教学模式[J].云南教育, 2006(4):34-35.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