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性实验在药剂高级技工班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2018-04-24 05:29吴玉凤
职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药物分析实验教学

吴玉凤

摘 要:本文以企业的用工需求和上岗培训需求为导向,通过7个工学结合的药物分析实验的设计,探索了适合笔者学校药剂高级技工班的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内容和实施方法。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在药物分析实验中开展设计性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笔者学校药剂高级工班中切实可行。

关键词:药物分析 药剂高级技工班 实验教学 设计性实验

长期以来,药物分析的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教学主要是上课前教师准备好所用实验器材,课前讲解原理、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思考的动力,机械地按步骤做实验。这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既不能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满足当前药剂高级技工班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培养的需要。

笔者学校2011级药剂高级技工班的药物分析课程开展了“设计性实验”,在学生有一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验题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一、实验对象的选择

目前笔者学校药剂高级技工班实习的单位主要为在杭药品生产企业。通过对企业调研,了解到三家主流企业中,高级技工班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3.5%、68.2%和63.6%。

根据实际情况,以工学结合为指导,结合药物分析课程大纲中的实验要求,笔者从三家学生就业率较高的企业中选择产品,确定实验对象,具体如下。

实验(一)山楂中枸橼酸含量的测定。实验(二)庆大霉素盐酸普鲁卡因维生素B12颗粒中盐酸普鲁卡因含量的测定。实验(三)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氯化钠含量测定。实验(四)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中甲硝唑含量的测定。实验(五)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实验(六)药物的鉴别(8种药品)。实验(七)片剂的重量差异、崩解时限和脆碎度检查。

二、实验实施过程

1.分组

本次研究对象为一个药剂高级技工班,全班49人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4)。两组学生根据上述方法分为5组(4或5人一组)。

对两组学生上学期成绩进行比较,两组成绩排名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教学形式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统一使用“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药物分析》(孙莹、吕洁主编),同一教师任课,课时相同。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验证性实验,实验组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

3.实施步骤

(1)布置实验任务。将五个实验内容随机分配到5个试验小组,要求学生根据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原则设计出实验方案。

(2)指导文献检索。在理论课学习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如药典的查阅、网上数据库的使用、期刊文摘的使用方法等。在掌握文獻检索的技能后,再根据实验内容,结合书本知识对实验方法进行检索,寻找合适的实施方法。教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推荐相关参考书目和文献,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检索。

(3)设计实验方案。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指导学生根据以往做实验的经验设计具体方案。

(4)审核并确定实验方案。教师根据实验方案的可靠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对各组提交的实验方案进行审核。在每组提出的两个方案中进行取舍,舍弃明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完成的步骤或所用实验方法超过学生现有知识层面的方案。对于可行性较强的实验方案提出修改建议,经再次设计并审核通过后确立实验方案。

(5)实验实施阶段。在开始实验前,要求试验组学生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对所需试剂进行配制,对所需的玻璃仪器和设备进行准备与调试,确保实验各类器材齐全可用。对照组所需器材试剂均由教师准备。在实验正式开始时,对照组和试验组学生根据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现象和数据。

(6)提交实验报告并进行评议。根据书本理论知识,对实验数据或现象进行处理,得出结论。并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提交实验报告。

教师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括实施过程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实验结论的正确性、实验后是否进行思考讨论等方面,全面考核对照组和试验组学生的实验效果。

三、实践效果

1.将岗位实际操作内容合理“嫁接”到实验教学中

本次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从药品生产企业实际用工需求出发,以药物检验实际岗位操作内容为实验对象通过设计性实验的锻炼,缩短药剂高技能人才在药品生产企业的上岗培训时间。一方面可以提升笔者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另一方面降低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设计可靠、可行的实验方案,学生积极寻找相关资料,并不断地修改完善自己的设计。整个设计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完全摒弃了以往赶鸭子上架式的学习态度。实验前的文献检索到最后实验报告的撰写,充分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实验开展过程中没有出现学生消极实验,不做实验的情况,实验报告上交率对照组为92.8%,试验组为100%。

对两组学生的实验态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绝大多数(75%)喜欢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对照组学生则有58%表示不喜欢传统实验方法,28%的学生选择了说不清。

3.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

药学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性实验的整个流程,使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原理,理解实验条件、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摒弃了以往做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相关理论知识。

4.增强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和意识

由上表可知实验组学生会使用药典的比例(100%)远高于对照组(28%),两组学生文献检索能力有显著性差异(P=0.000)。

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学生意识到文献检索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是自我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改变了以往文献检索学习只局限于书本的现状,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初步设计,再通过药典、各种期刊、实验指导手册等相关资料的检索查阅,对方案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整个过程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从各种资料信息中進行整理归纳,合理利用。

四、实践体会

1.设计性实验的优越性

设计性实验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通过各方面的强化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学会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的生产工艺、分析方法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各种渠道和信息资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科学素养等得到全面提高,掌握药品质量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获得从事药品质量分析与检验的过硬的基本操作技能,成为药剂专业的高技能人才。

2.设计性实验在学校药物分析实验中的可行性

笔者学校一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2005年至今,学校药剂专业实训场地不断扩大,设备不断更新,目前所配备的仪器设备能充分保证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的开展。

笔者学校药剂专业学生79.97%为住校生,且课余时间充足。学生进行资料查阅,试剂准备、进行实验的时间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药物分析是药剂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和应用性很强的科目。在药物分析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自学,善于独立思考。既重视药品质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学习,也重视基本实验技能的严谨训练。而设计性实验契合了课程的上述要求,是药物分析实验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高艳阳,董培荣,王金霞.对设计性实验的认识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6).

[2]张春华,严云良.医药数理统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姚彤炜,胡永洲,袁弘等. 构建具有科研特色的药学实验教学新体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5).

[4]黄刚,李菁,设计性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8(5).

(作者单位: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设计性实验药物分析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设计性实验模式探索
药物分析课程说课设计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土木工程材料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转型过程中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探讨
电子技术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