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村规划设计与协同发展

2018-04-25 10:04赵启贤
城乡建设 2018年8期
关键词:白沙全域村庄

■ 赵启贤

构建一套适应村庄建设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是广东省深入推进城乡一体的工作重点与难点。本文结合现阶段村庄规划编制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在全域旅游驱动下,以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白沙村为例,从村域视角完善总体规划,凸显其统筹村庄之间协同发展的地位,使法制化的村庄总体规划发挥其支撑乡村建设的功能。

广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加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有岭南特色的美丽乡村。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广东省全力推进新常态下有广东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同时,《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强对山区、滨海、生态、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引领全省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深度挖掘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创意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大力发展民宿、农家旅舍,鼓励建设避寒旅游主题酒店和特色客栈。

白沙村的开发应在现有原始自然风貌的基础上,直接转变为集观光、休闲、体验、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实现高品质的美丽乡村旅游开发,最终成为梅县区美丽乡村的标杆和典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美丽乡村打造模式。

一、对上位规划的解读

《梅县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形成一心“共享”、一核“带动”、一带“串联”、七区“支撑”、多点“联动”。水车镇被定为客家民俗片区。《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以生态资源和客家文化为基础,以养生健康休闲为特色,以文化旅游产业为载体,打造国家养生休闲产业创新区。梅县区处滨河旅游发展带松口镇梅江段及文化慢城旅游集群发展区,定位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

本次对白沙村的规划,从总体定位、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衔接上位规划,将自身的发展融入位于梅江旅游产业带、梅江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中,响应水车镇打造客家民俗片区,打造梅江边上充满客家民俗特色的村庄。

二、村庄区位与条件分析

规划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梅州市下辖梅县区的水车镇,周边区域交通体系发达,白沙村毗邻206国道,梅龙高速穿村而过,距离梅南高速出入口仅10分钟车程,距离梅州机场仅22.8公里,距离梅州站仅23.2公里,与基地的交通可达性也在40分钟车程范围之内。因此,基地的对外交通基础良好,与周边大城市的可达性优异。产业现状以一产为主,二产三产基本缺失,白沙村要深入挖掘特色、扩大产业链条,打造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推进农业旅游产业发展。

三、规划思路与主题定位

白沙村的开发模式应在现有原始自然风貌的基础上,直接转变为集观光、休闲、体验、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实现高品质的美丽乡村旅游开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美丽乡村打造模式。

确立旅游产业为白沙村的支柱产业,构建以生态观光、乡村休闲、康体度假为主要功能的乡村旅游体系。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除了融入区域旅游线路外,必须与村庄紧密联系,依托村庄开展极具客家风土人情的休闲活动,进行民居旅游功能的转化,用以餐饮、休闲、住宿服务,鼓励村民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富民增收。将“全域化”思路贯穿到白沙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中。

四、空间布局与核心项目

在全域旅游驱动下,白沙村的总体规划应着眼旅游全域化的规划思路。村庄风貌的改善和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通过建设洁净、活力、富美的乡村,使村落实现村景合一。科学安排旅游项目,突出核心项目,串联重要项目,形成“点、线、面”的系统布局。三大村庄各有特色,差异开发,整个片区旅游氛围浓厚,实现景点全域化。

白沙村在规划建设中,规划依据现状因地制宜,形成“一心、一轴、一带、五片区”的空间结构。依托重点片区,构建“三大核心项目+九大重点项目”体系,创新山水乡村互动体验方式,构建白沙村高品质的山水休闲度假产品,详见图1。

(一)打造梅州最美水公园

项目构思:优化基地水田肌理,补充旱生、中生和湿生植物,强化水生植物种植,在情人湖东侧湖区种植荷花,在情人湖西侧湖区以水生植物为主构筑水上漂浮花园。满足环境美化的同时,对区域水域进行净化。

(二)打造广东最韵味客家民俗村

项目构思:对白沙村乡村旅游发展轴沿线村居实行立面改造,同时进行景观提升,提炼并融入客家文化元素,供游人体验客家村落风情。

(三)创建白沙三养综合体

以养心、养生、养性为核心功能,以村落、田野、山野为背景的原真田园的“三养”空间。

规划将白沙村的核心景区近期建设项目串联起来,形成一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兼得的精品旅游线路。入口景观节点—生态停车场—滨湖印象景观大道—荷塘月色—悟心荷风栈道—永安寺—亲子农场—思乡亭—活动广场—游客服务中心—乡愁旅社—文化广场—乡村演绎大舞台—红色名人文化园—客韵菊楼民宿—小桥流水—生态滨水景观带—客家文化民俗村—慢运动公园—梦幻菜园—萤火虫主题情人谷—自然风水吧—漂浮花园—生态停车场,详见图2。

图1 空间布局图

图2 旅游线路图

五、重点整治

(一)风貌引导

按照景区景点的标准,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风貌改造工程、田园景观工程。从当地的自然环境中提取细部构造的材质、色彩元素及文化元素,使新农村住宅与自然、文化产生和谐的关系,更好融入到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展现新农村独特的景象及自然色彩。

庭院应以绿化为主、硬化为辅,硬化部分应以当地石材精心拼铺,庭院围墙应空透并以藤蔓植物攀爬,形成垂直绿化。庭院绿化的塑造要充分鼓励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形成浓郁的地域文化与特色,提升乡村的品质与魅力。

围墙的建设首先要符合当地道路、规划等部门的相关规定,从整体景观的角度出发统一规划,尽量选取地方性材料,如石、砖、木等,材质综合搭配。尺度宜人,错落变化,避免单一、过高、过长。

(二)田园景观改造规划

以规划缤纷的果园、大地艺术景观、生态农业种植、休闲农园等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为导向,引进投资商,引导农户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做到既有农业要素,又有旅游要素。提高农户的园林理念和意识,避免过度硬质化,多采用本土化的自然生态材料。对房前屋后的菜地进行整理,较大面积菜地应设置围栏围合,小面积零散的菜地应整理成块。统一围栏形式,推荐采用特色木质围栏进行围合,营造乡村休闲氛围。

(三)标识系统

按照景区标准设置标识、标牌各种标识应符合客家乡村特色,应有统一的风貌和丰富的变化,必须选择适宜的位置和环境,既为游客服务又能增加游兴。标识的色彩、造型设计应充分考虑所在地建筑、景观环境以及自身功能的需要。规划在主要景观节点、精品沿线的岔口处、重点村街交叉路口处增设标识标牌。

在全域旅游导向下,白沙村的规划按照广东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以景区标准规划来建设白沙,将其打造成为梅县区示范性美丽乡村。实现农业与休闲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依靠核心项目的开发,将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考虑片区开发建设的可行性,规划设计时全面考虑片区建设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济效益问题,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农民增收,创收。

猜你喜欢
白沙全域村庄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我的小村庄
白沙水库
村庄,你好
白沙涧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白沙水库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