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传统文化空间的发展路径

2018-04-25 10:04
城乡建设 2018年8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广州要素

■ 马 源

城市文化空间之于城市意义重大,既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公共活动空间之一,又能彰显城市的特色及文化内涵。具有传统特色的城市文化空间要发展,应首先平衡好整体与局部、保护与更新发展的关系,从而形成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加强特色资源调查与公众参与、遵循保护更新创造的发展模式,并积极探寻新型文化空间的发展机遇。

我国已迈入存量发展时代,城市更新将作为城市发展的下一个增长点,在该轮城市发展的浪潮中,具有传统特色的城市文化空间的更新发展问题正是城市更新重点内容之一,对于城市文化的重塑和城市特色的彰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能够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空间合理发展。

一、广州城市文化空间的特点

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自90年代以来,城市发展迅速,在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文化与风格并存的城市文化空间,这与广州自古以来的对外交流及经商特质有关,具有兼容、开放的特征。而广州作为岭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又肩负着传播、继承与发展岭南文化的重任。广州具有传统特色的文化空间包括传统历史街区,如荔枝湾涌(图1)、骑楼街,荔枝湾涌作为广州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在改造设计中非常重视传统要素和文化的体现(图2、图3);文化空间还包括古建筑园林,如西关大屋、陈家祠、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等。除了传统文化空间之外,广州因其浓厚的商业氛围,形成了很多商业文化空间及新型创意产业文化空间,如TIT创意园、太古仓创意园、羊城创意产业园等。

图1 荔枝湾涌入口

图2 传统要素的运用

在种类多样的文化空间中,具有传统特色的文化空间正是延续广州城市历史、塑造城市形象、形成城市主题文化的重要文化空间类型之一。具传统特色的空间布局、肌理特征、景观要素和景观形态等,是城市文化空间良性发展的重要内容,能够促进城市的文化发展,并对外提升城市形象及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对内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能够激发市民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广州城市文化空间类型表

二、传统特色城市文化空间的发展路径

(一)广州传统文化空间的发展路径

岭南四大古典园林之一的余荫山房就位于广州番禺,还拥有陈家祠、西关大屋等历史性建筑类传统文化空间,以及著名的骑楼历史街区和沿河涌历史街区,这些传统文化空间具有浓厚的地方传统特色,在广州市民中具有极高的认知度,这类文化空间的发展要处理好两种关系,整体与局部、保护与更新发展,处理好这两种关系才能够极好促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形象,彰显城市特色。

1.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这类传统文化空间的发展应首先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传统文化空间应制定整体发展策略,在城市传统文化空间整体建设的指引下,明确整体文化定位和重要传统文化空间的特色,然后进行合理有序的发展。

2.保护与更新发展的关系

其次应处理好保护与更新发展的关系,保护是更新发展的前提,更新发展是可持续性保护的保障,两者互为促进。更新发展应结合周围空间一并进行,只注重自身发展而忽略周围环境的发展方式是不可取的。在更新发展方面,还应考虑市民意愿,做到公众参与发展建设。

图3 荔枝湾涌文塔广场

(二)具传统特色城市文化空间的发展路径

1.形成多层次的有机整体

具有传统特色的广州城市文化空间应该成体系发展,形成一个由城市整体文化形象、城市文化重要街区及文化空间节点多层次的有机整体,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文化空间的发展建设。宏观就是要有总体规划,构建城市整体文化形象,根据各区域功能和特点合理规划文化空间;中观即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确定各个文化空间的主题和发展模式,划定文化重要街区;微观层面即要确定文化空间节点,充分挖掘具有传统特色的资源和要素应用于文化空间的规划设计中。

2.加强特色资源调查及公众参与

对广州传统文化空间及具有传统特色的文化空间以文献查阅和现场踏勘的方法进行调查、提炼和总结,进行文化资源和特色要素的整合。并针对市民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并结合观察展开特色文化资源和要素的认知调查及文化特色的重要性评价,将认知度高的文化资源及重要度高的文化特色进行保护和再创造。这样既能做到文化的传承和提升城市文化建设,又能激发市民们的共鸣。

图4 传统农业文化空间改造为湿地

3.遵循保护、更新、创造的发展模式

根据资源调查的结果和认知分析结果,对广州城市文化空间可以提出遵循保护、更新、创造的发展模式。保护文化空间中的历史性景观及具有传统特色的景观要素,对老旧传统要素及对城市形象有负面影响或影响文化空间整体性的要素进行更新,对具有典型市民认知度的景观要素、传统特色等进行再创造。

4.探究传统特色精髓,进行传承与发展

通过对广州自然地理环境与岭南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岭南地区各种文化艺术类型及特色资源,重点为历史地理、民俗形式、历史性建筑、古典园林、音乐、绘画等方面,探究传统特色的精髓所在,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滨江区域散布有大量的历史性景观、城市建筑及城市公共空间,与其接临的区域因功能定位不同而各具特色,因此所在区域的景观类型也有所差异。人文景观中重点是对岭南传统江河景观要素及历史文化景观进行分析研究,对滨江历史性景观、传统文化空间的分布、空间特性及景观形象进行分析研究。

5.提炼公共空间景观形象,重塑传统文化空间特色

通过对公共空间景观进行分析,对景观要素进行提炼分类,针对不同的景观类型提出不同的发展方案,分析对城市形象具有正面及负面影响的景观要素,在发展中进行更新和改善。通过对具有传统岭南特色的传统文化空间进行分析,如余荫山房、陈家祠、西关、骑楼街等,对城市空间中具有的传统特色进行挖掘,对传统景观要素进行整理,在现代城市文化空间的特色塑造中进行创造应用。

6.探寻新型文化空间的发展机遇

从空间所处位置来说,可以考虑发展地下文化空间,国内外很多城市的地下文化空间非常发达,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地铁站就运用了中国传统青花瓷元素及中国传统色彩进行了地铁空间装饰,增加了中国传统性,为市民营造了一个具有传统特色的地下文化空间,同时对于游客来说能够做到印象深刻,认知度高,还提升了北京的城市形象。

广州拥有大面积的地下空间,主要以商业文化空间为主,也可根据需要投入传统要素成为具有传统特色的市民文化空间之一。如文化公园地铁站于2013年底启用,为文化站的代表,在站厅首层设有以“缤纷羊城、文化之窗”为主题的文化艺术墙,主要内容为岭南民俗文化、广州市文化公园和珠江一江两岸景观,地铁站内柱上绘有装饰内容粤海关大楼。

从文化空间的主题类型来说,还可发展传统农业文化空间,以展示传统农业文化为主题,起到农业科普、农业教育的作用,如位于海珠湿地公园中的果园及由传统农业生产系统果基鱼塘改造的湿地空间(图4),在增加开敞空间类型,为市民提供公共空间之外,更是宣传了传统农业文化。总之,应积极探寻新型文化空间的类型,丰富和补充现有城市文化空间。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广州要素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