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助推发展 生态贯通未来

2018-04-25 10:04
城乡建设 2018年8期
关键词:水务绿色环境

■ 本刊记者 高 磊

4月2日~3日,由E20环境平台主办的“2018(第十六届)水业战略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将改革进行到底—二十年水业纵深贯通生态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包括业内龙头企业的决策者、上市公司代表、知名金融机构代表、行业媒体从业人员、行业研究机构人员、政府官员及水业关注者在内的上千人共襄盛举。

E20环境平台创始合伙人、执行董事,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张丽珍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和传统,成就了环境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水业战略论坛见证和推动了水业的改革历程。生态文明建设为环境产业注入了新的力量,2018年即将正式开启两山产业时代。

新时代的环境产业发展政策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针对当下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指出,中国经济已初步转入中速增长平台,须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绿色转型。中国绿色转型将沿着生产方向的绿色化、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两个方向展开,并将在绿色发展认识、重点环境问题、发展机制、“新绿色促进行动”、建立更加包容的社会和更有韧性的经济、建立绿色转型的全球治理机制六大支柱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解读了新时代的生态环境政策。他认为,污染攻坚实现质量改善是一个政治责任,以改善质量为核心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污染环境者承担责任的政策制度已基本健全,需要的是体系化、内生化,要加快建立改善环境者得利的政策制度。搞环保也可以拉动经济,环保政策对经济长期利好,短期影响较小。党委政府应负总责,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应将生态环境的财权财力格局调整纳入今后的工作重点,将排污费改为税并纳入地方财力范畴,更多地强化跨区域流域治理和穿透式管理,实现行政手段、市场手段和社会手段相结合。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傅涛强调,要用改革和创新构架两山产业。政治是环境市场之本,环境政策之心。资本驱动、效率导向、服务标准提高推动了中国水业这20年的改革与发展。环境产业经历环保产业、环境产业、绿色产业时代,如今已开启两山时代。平衡与充分成为未来的新需求,人民感知和关切成为未来新的着眼点。把控水业改革方向必须讲政治,改革要通过政策改变原来的利益结构,企业创新要按照客户的需求重新组织供给。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院资源能源所所长、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家卓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现状问题与未来方向。他指出,水环境治理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其服务水平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经济能力、技术水平。当前还存在重厂轻网、污水收集系统效率低下、进水浓度低、排水体制混乱、合流分流说不清楚等诸多问题。未来,水岸厂网一体化将会成为发展趋势,海绵城市理念会持续推动,水环境治理的PPP项目还会继续。

主力军企业的探索、转型与变革

北控水务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水环境研究院院长杨光分享了北控水务的生态理想与企业变革。生态变革驱动北控水务实现了可持续增长,北控水务全面对接国家战略,建立投技建运全生命周期绩效保障体系。他通过案例展示了北控水务历经资源整合、能力提升、战略升级、组织变革的可持续发展内在变革以及外部生态体系。他强调,环保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于以强大的综合服务能力为人民创造更多的价值。

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杨斌作了以“构建生态系统引领价值重塑”为主题的发言,他指出,环境产业具有大市场、新需求、大产业的特点,目前进入了关注价值、品质、运营的时代,日益注重需求和价值导向。此外, 他还分享了首创股份“生态+”的战略地图与实践。

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双库定向邀请专家薛涛围绕“二十年水业纵深贯穿生态未来”这一话题,多维度地分析了水务市场的发展格局。他根据水务改革初期、快速发展时期、后发展时期的发展情况,指出“后十三五”时期,水务投资需求超万亿,污水厂提标改造或存千亿空间,污泥需求强弱分化大,2000亿市场余量待释放,水环境治理存在5千亿元资金缺口。

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开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笠钧指出,博天环境从裂变到聚变,一直在变革,始终通过合并整合来成长。他认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就是最大的绿色动力。

桑德国际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罗立洋讲述了桑德二十五年以来的蓝海探寻与品质驱动之路,他介绍了桑德在工业、市政、村镇、生态四个层面探寻蓝海的痛点和初心。桑德通过技术创新支撑,不断实现智慧化、生态化、资源化的战略升级和品质驱动。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凯作了以“系统创造环境价值,为中小城市实现环境梦”为主题的发言,他表示,中持水务聚焦和深耕中小城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环境的“安全、舒适、可持续”为衡量标准,通过组织、模式、科技创新,围绕客户需求布置产业链,逐步完善服务内容。他还分析了中小城市环境治理目前存在问题以及中持水务在解决中小城市系统环境问题上的践行和尝试。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唐福生从企业的污水处理业务、再生水业务、新能源业务、工程建设及科技研发层面介绍了创业环保在“十三五”期间的转型探索之路。他分享了创业环保的发展沿革与“十三五”战略,在市场开发、资本运作、业务拓展、技术研发及企业改革上的战略转型探索以及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布局。

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锋从梅州粤海水务发展来看传统水务企业变革,他指出,做实绩效是核心,应关注客户需求。传统水务企业变革关键在于价值创造、价值增长,体现为全面提升客户价值、员工价值和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未来水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应趋于市场一体化、技术创新化、运营精细化。

苏伊士新创建水务运营污泥业务总监岳宝分享了苏伊士在华治“污”的新布局。他介绍了苏伊士新创建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以及污泥处置经验。他分享了苏州工业园区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案例,并针对中国污泥处置提出了几点建议:稳定污泥泥质是污泥处置项目成功的关键;标准、规范先行;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完善收费机制;专业的事专业公司做。

绘就环境产业未来的生态化图景

论坛第二日从城市绿色发展为行业带来的机遇、从环境走向生态的PPP实践探索以及产融生态环节三个层面对环境产业生态的未来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小峰讲述了国祯环保的生态发展之路;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闫冠宇分享了岭南股份关于“水+”的思考与实践;东旭蓝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卢召义介绍了城市绿色发展带给行业的机遇;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慧春讲述了如何以蓝色生态模式迎接城市的绿色发展。

多位专家和企业家还在论坛的对话环节共同研判PPP新政带来的影响,探讨环境产业与金融的关系,剖析资本视角下的水业过去与未来。

为期两天的论坛从党的初心、民生需要出发,解读了行业生态、产业生态、产融生态下的中国水环境治理现状,深入探讨了行业、产业、金融业间合纵连横的必然联系,力图探索一条系统化的水业革新之路。

猜你喜欢
水务绿色环境
绿色低碳
智慧水务在大港油田水务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运用分析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环境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
对城乡水务项目PPP投资的思考分析
2015第十届中国(国际)水务高峰论坛将于11月在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