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处理对抱子芥原原种繁种产量的影响

2018-05-08 07:45杨仕伟张召荣杨平赵守忠陶洪英
长江蔬菜 2018年6期
关键词:菌核病原种粉剂

杨仕伟,张召荣,杨平,赵守忠,陶洪英

(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408000)

抱子芥 (Brassica junceavar.gemmiferaLee et Lin.)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种的一个变种,俗称儿菜、抱儿菜等,是川渝地区的特色蔬菜,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适合鲜食、加工,是冬春季节重要的蔬菜之一。儿菜富含钙、铁、磷、维生素等,所含钙、磷居各类蔬菜前列,硫胺素 (VB1)、核黄素(VB2)、烟酸(VB3)的含量也很高,是上佳的保健蔬菜,多食可防唇干、清败火、去油腻[1]。目前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国种植面积约5.5万 hm2,产量 160万~200万 t,发展前景看好。在儿菜繁种过程中,在原原种种株营养生长后期与生殖生长中,常受到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易感染菌核病等病害,造成种株坏死、腐烂、干枯,繁种产量极低,给育种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目前,对菌核病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2],常用的农药有菌核净、多菌灵、咪酰胺、宁南毒素、病霉利、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粉霉净、万霉灵、啶酰菌胺等[3~5]。由于儿菜研究单位少,关于儿菜原原种繁种方面的病害防治研究未见报道。为提高儿菜原原种的繁种产量,于2016-2017年开展了药剂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抱子芥材料为璧山2号,供试药剂有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成都万丰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0%农用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青岛田园科技生物有限公司)、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浙江斯佩斯植保有限公司)、20%腐霉利悬浮剂(江苏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在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邓家2组,试验地前茬为玉米,土质为壤土,土壤较为肥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小区面积13.33 m2,种植密度 4 000 株/667 m2,株行距 0.33 m×0.50 m,小区长 5.33 m,宽 2.50 m,走道宽 0.5 m,周围设2行以上保护行。抱子芥播种时间为9月20日,移栽叶龄为5~6叶,栽培管理按常规。试验以常用药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清水作对照,分别为CK1、CK2,另以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等药剂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共设16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药剂代号及使用浓度详见表1。

药剂处理时期分别为现蕾期、抽薹期、开花期,施药时间选择晴天或阴天 9:00,施药浓度按表1进行,每次喷施至叶缘滴液为止。施药前去除小区内杂株,并记录剩余植株数。待种子成熟时统计各小区收获种株数,计算发病率,并测定小区种子产量。

表1 药剂名称及稀释倍数

1.3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DPS 7.05与 Excel 2007。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对菌核病发病率的影响

从表2可知,与常用药剂CK1处理相比,清水CK2处理的植株发病率为92.54%,明显高于CK1,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采用Y4和Y12处理,植株发病率分别为 35.24%、28.36%,极显著低于CK1处理;采用Y7和Y9处理,植株发病率分别为52.3%、52.97%,显著低于CK1处理;Y2处理的植株发病率显著高于 CK1;其他处理植株发病率与CK1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表2 2016-2017年不同药剂处理对抱子芥原原种植株发病率的影响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原原种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知,与常用药剂CK1处理相比,清水处理CK2后的繁种产量为0.91 kg/667 m2,明显低于CK1处理,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采用Y4和Y12处理后繁种产量分别为6.69、9.97 kg/667 m2,极显著高于CK1;其他处理的繁种产量与CK1差异不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与常用药剂CK1相比,不同处理之间抱子芥原原种菌核病发病率差异显著,其中,采用Y4和Y12处理,极显著降低了种株发病率;采用Y7和Y9处理,显著降低了种株发病率;采用 Y1、Y3、Y5、Y6、Y8、Y10、Y11、Y13、Y14和 CK2处理,种株发病率在60.69%~93.15%,与CK1差异不显著。总体来看,混合药剂处理的菌核病发病率低于单一药剂处理的。

表3 2016-2017年不同药剂处理对抱子芥原原种产量的影响

Y12处理(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6 0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的菌核病发病率(28.36%)最低,繁种产量可达9.9 kg/667 m2。

Y4处理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菌核病发病率(35.24%)次低,繁种产量6.7 kg/667 m2。

建议在抱子芥种株现蕾期、抽薹期和开花期3个关键时期施药,于晴天或者阴天各喷施一次。

该研究结果仅为1 a一点的小区试验,扩大面积后的菌核病发病率是否与小面积的一致有待验证;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生态条件也存在差异,抱子芥(儿菜)种株菌核病的发病时间、发病程度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1]钟建国,张谊模,刘晓波,等.重庆地区抱子芥(儿菜)产业发展探讨[J].中国蔬菜,2013(19):11-13.

[2]牛伯庆,汪文静,谢响明.菌核病防治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11(6):537-541.

[3]秦虎强,陈芳颖,付鼎程,等.油菜菌核病菌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及不同药剂田间防效[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1(7):117-122.

[4]张夕林,张谷丰.防治抗性油菜菌核病新药剂筛选[J].江苏农业科学,1999(2):43-44.

[5]葛金萍.啶酰菌胺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好[J].农药市场信息,2011(6):40.

猜你喜欢
菌核病原种粉剂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液态地膜+甲基硫菌灵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试验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
2012年津市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实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