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8-05-14 10:31陈凡燕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外竞争意识

陈凡燕

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教师应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介紹了笔者在本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研究及尝试。

一、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形成个人素养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所指的“习惯”是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养成的习惯。以下是我在工作中总结的几种不良习惯:不套鞋套进机房;刚上完课的机房(或专用室)桌椅乱摆,桌面上或隐蔽处常见有杂物、书本和笔;正在运行的电脑显示器已关闭……这些状态对下一节来上课的学生将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行为习惯。从教会学生正确开关机的方法,到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操作姿势,再到引导学生爱惜计算机设备,教师应一步一步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低年级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做游戏等方式使得学生在初级阶段就学会正确的开关机方法;

2.上机实践中,留心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发现有错误的地方,及时提醒学生更正;

3.“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素质。

二、小信诚则大信立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我国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就是通过诚信知识的渗透、典型事例的引导,教会他们做到以信待人,以信取人,以信立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计算机技术后备人才,不仅需要技术高超,更需要具备诚实可信的高贵品质。

信息技术的作业属于无纸化作业,作业完成率不高。小组合作中大多由一两个人完成,且抄袭、复制现象严重,创新不够,这些都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特别是一些课内学生无法完成的作品,需要学生课外完成,而很多学生课外完成的作品都比较好,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课外有充足的时间,但另一个原因却是因为这份作业不是独立完成的,而是抄袭,或者由别人代做的,这在作业检查的过程中很难反映出来。

这是由于教师疏于对作业的关注,缺乏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所造成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应考虑以下几点:

1. 从“不说谎话”入手,使他们懂得这是诚信品格的最基本要求。不说谎话,就要说真话、说实话,如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说出事情的真相,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从小养成诚实的品质。

2. 在作业管理方面,控制好练习的数量和难度,以上机为主。通过趣味性强的训练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和热情,从而减少作业抄袭的现象。

3. 循序渐进,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美德。

三、营造氛围,在合作中竞争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更新理念的工作。营造讨论的学习氛围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生们既是队友,又是对手,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达成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

在教《初始wps演示》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书上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五分钟后请同学上来给我们大家演示。三分钟后,我示意同学上来演示,结果学生们全都故作冥思苦想状,没人举手。稍后,我对学生们说:请学生们小组讨论。话音刚落,学生们便热烈讨论了起来。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加入到学生的行列,或激励学生展开讨论,或适时提出问题,或画龙点睛谈谈自己的看法等,形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渠道信息交流,使每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走入了特定的学习讨论情境。不一会儿,好多小手举得高高的。我请学生上来演示,发现学生真是太棒了,一共演示了好几种方法。

分组讨论,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但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少受到有关竞争意识与合作理念的正确引导,所以,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讨论评比,减轻压力;

2. 日常教学中,教师正面引导学生形成竞争、合作的意识;

3. 通过组织小型比赛,让学生发掘自身的优势与发现队友的长处,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并与队友实现合作“双赢”。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课外竞争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小满课外班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我的“课外老师”
竞争的合适位置
感谢竞争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消防意识
正确面对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