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理解中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2018-05-14 10:31王柳理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阅读指导数学语言

王柳理

【摘要】在阅读理解中提升学习数学解题能力,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和坚持的一种数学教学新理念。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既是数学教师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数学语言  阅读指导  数学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低年级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可以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抓住填空文字题的阅读指导

填空文字题是小学生巩固新知识必不可少的训练题。在习题中,找出未知和已知之间的对应关系之后,再进行解答,在正确的解答之前就必须对数学文字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这个节点的数学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阅读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式、路径铺垫和方法选择,以提高解题的自主能力。

例如:小明从第1页开始看书,现在要看第35页,他已经看了多少页?这道题设计的题意是考量学生读题时是否能抓住小明已经看了多少页的问题,因为第35页还没有看,所以只要把没有看的第35页去掉就可以了,35-1=34(页)。从这题看出数学思维的外显形式是数学语言的表达, 数学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过程是一个对思维的加工、整理、改造,使之趋于完善的过程。数学习题语言是准确、条理、完整、优美的,这就要求学生的思维是严谨的、缜密的、逻辑性强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阅读并理解习题语言变式的题目,从而更快地发现它们内在的联系。

二、抓住图文混杂题的阅读指导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一旦接触到与生活情景相符合、儿童化、形象化的图文,就能产生对知识的兴趣,激起好奇的探索欲望,提高学习的参与意识,享受学习的收获乐趣。图文混杂题中大量的图文让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利用学生身边的人物、熟悉的小动物、可爱的小精灵进行呈现,淡化了枯燥的知识,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例如:

上述卡通图片设计的意图旨在让学生读懂图中给出的条件及其求解的问题:条件是“一共有13只乌龟,右边有5只”,求解的问题是“左边有几只?”图文形式的学习有教师、小伙伴的共同参与,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自主阅读理解的探究意识。

针对低年级数学教材图形题突出数学知识的探索性倾向, 教师在加强学生图文混杂阅读内容的指导时,需要遵循从一般到特殊,从感知到归纳的思维逻辑,帮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知识的问题导向、条件关系、数学模型及其生活应用。图文混杂题的学习材料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获得数学感性知识基础上引发较深层次的数学探索和结论归纳。

三、抓住计算题的阅读指导

计算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既是一个计算方法问题,也是一个计算思维问题。在日常教学中,低年级的数学计算方式多而杂,如果不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和规则训练,不仅会把本来很简单的数学问题复杂化,而且会使学生浪费时间、走入歧途。尤其是教材中对一些数学的算式、公式等做了新的规定,这也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给学生以新课改的阅读理解和规则训练,以有效实现和走进数学新课改教学目的。

例如在数学题 “45+30”教学中,先给学生分发小棒、计数器等教具,让学生自己操作计算,随后让学生互动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论。

生1:我把45分成40和5,先算40+30=70,再算70+5=75。

生2: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一捆10根, 4捆和3捆合起来是7捆,再加5根就是75。

生3:我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先在十位上拨4,个位上拨5,就是45,再把30加上去,30就是3个十,在十位上拨3,就是75。

……

在互动交流中,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点燃了。有经验的教师就会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计算数学的热情和兴趣,理性分析每一种计算方法的利弊和优劣,进一步启发学生改变计算思维,优化计算方法。

抓住计算題的阅读指导旨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思维的深刻性,自觉地从本质上看问题,寻求算法最优化,从而培养计算思维的简单性和准确性。

四、抓住解决实际问题的阅读指导

教材中的“解决问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传统的文字叙述外,还有图画、表格、对话等形式,将情景、计算、思考、数量关系融为一体。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以形象思维为主,阅读比较困难,因此,教材多出现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用表格表示的应用题,彰显了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对数学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以提升数学解题功能。

例如:

在阅读这张表格题目的时候,先要让学生看清表格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再整理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原有-卖出=还剩”“原有-还剩=卖出”“卖出+还剩=原有”,读懂了这张表格的含义,解题就容易了。

解决较难的数学应用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读几遍,先找出关键句,划出关键词或重难点,然后可以通过画几何图、线段图或列出数量关系,帮助学生读懂题目,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就得到了加深,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升华。

例如:小红送给小明12枚邮票后,两人邮票的枚数同样多。原来小红比小明多多少枚?

我会先让学生多读几遍题,找出第一个关键点:“两人邮票的枚数同样多”。

画出线段图:

再找出第二个关键点:“小红送给小明12枚邮票”。

继续画出线段图:

线段图完成后,借助图读懂题目的含义,再列出数量关系,进行计算。

在教学这类题时,要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再用自己的语言或者借助画图表述题意,列出数量关系式。通过对题意的多次阅读,不仅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抓住课外数学材料的阅读指导

数学阅读材料构成数学阅读能力的原材料和“压舱石”,合理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小知识,这样的阅读材料往往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既是数学教师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数学教师应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校)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能力阅读指导数学语言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
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图书馆的课外阅读指导对策
浅析高中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措施
学好数学,从数学语言开始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对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论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