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练习设计,“练”出课堂无限魅力

2018-05-14 10:31蔡磊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练习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蔡磊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新练习模式,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巧妙地设计一些合理的数学练习。数学练习设计的优化,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练”出数学课堂无限魅力。

【关键词】练习设计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题海战术的练习模式已不再被教师使用,教师开始改变传统的练习形式,创新练习模式,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巧妙地设计一些合理的数学练习,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有效思考,进一步开拓学生数学思维,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教学。

一、设计趣味练习,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大胆创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枯燥无趣的数学练习融于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中,让学生边玩边练习,更好地激活学生的练习欲望,促进学生有效练习。

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对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知识内容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后,准备设计一些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思考,但发现大部分学生都非常讨厌做这些枯燥的数学计算,于是,教师大胆设计,将这些枯燥的数学计算融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首先教师为学生分发了几张卡片,并在每一张卡片上都写有一个10以内的数字,之后,教师说出游戏规则:教师将说出一个数字,同学们快速反应,整合你们手中的这些卡片,让卡片之间进行相加或者相减,最后凑出教师所给出的这一数字。学生在教师说完游戏规则后,表现得非常兴奋,主动地融入到这一游戏活动中。这时,教师给出数字“12”。学生们开动脑筋,有的学生说“我这有一张10和一张2,我可以让这两张卡片相加,得到10+2=12”,有的学生想到5+7=12,还有的学生想到9+3=12。学生们就这样主动地参与,并积极地思考,无形中做了好多练习,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开阔。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小游戏,将数学练习与小游戏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很好地激活了学生的练习欲望,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练习的快乐,实现了高效课堂练习。

二、设计生活练习,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而实际应用能力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设计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如在教学《元、角、分》这节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生活实际问题。师:“小明拿着5元钱去商店买东西,最后买了一块橡皮花了5角,小明应该被找回多少钱呢?”有学生开始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这一問题,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也主动地回忆、思考课上所学的元、角、分这三者的数量关系,知道1元等价于10角,所以5元=50角,而小明只花了5角,所以最后收银员需要找给小明50-5=45(角),而45角又等于4元5角。学生在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后,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并对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充满了自信。之后,教师又试着为学生设计了多个实际应用练习题,更好地促使学生思考、分析。

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材,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些生活练习,让学生可以有机会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深入思考,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三、设计易错练习,活跃学生数学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易错数学的练习题,更好地开拓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如在教学《分米和毫米》这节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本节知识内容后,为学生设计了一道较为开放的练习题,提升,学生思维。师:“小红和小明两人在比较两根铅笔的长度。小红说:‘我的铅笔长2分米,小明的铅笔比我的长10毫米,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明的铅笔的长度吗?”很快,学生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学生们纷纷展示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出现了错误,给出的结果都是2+10=12(分米),所以小明铅笔的长度是12分米。很明显学生出错的原因是审题不清,于是教师借此机会教给学生一定的审题技巧。教师引导学生重新阅读这一问题,并且边读边用笔圈出其中的关键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按照教师的方法重新审题,大部分学生都圈出了自己的关键词“分米”和“毫米”,而学生也在圈出这两个关键词后,充分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想到要变换单位。随后,学生开始主动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学生也在做这一练习的过程中强化了自己的审题能力,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解题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些易错数学练习题,并借此机会教给了学生的一定的审题技巧,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提升了学生解题的正确率。

四、设计实践练习,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在数学课堂练习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联系学生实际的设计一些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数学内容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表内乘法(二)》这节课时,教师在和学生对表内乘法的知识内容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后,为了保证学生更好地练习计算,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有效的生活实践活动。教师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买卖氛围,让学生们扮演顾客和销售者,要求每个小组在桌前摆放一些物品,并且将这些物品标上相应的价格。有一小组摆放了一支圆珠笔2元,一块橡皮1元,一个练习本3元,有一“顾客”说:“我想要两支圆珠笔,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呢?”“收银员”立即进入到计算的状态,并根据自己课上所学的知识内容,列出算式“2×2=4(元)”,所以最后需要收取4元钱。还有顾客说想要买4个练习本,并很主动地计算到底自己需要支付多少钱,很快学生便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列出算式“4×3”并根据自己所学的表内乘法的知识,得出最后的结果为“12”,最后这位“顾客”递给了“收银员”一张10元的和两张1元的,在完成了这一买卖交易后,这位“顾客”又开始尝试下一个交易活动。学生们就这样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这一生活实践活动中,对课上所学知识有了一个很好的体验,并让学生巩固了以往的知识技能。

课堂教学中,教师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学习内容,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合理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更真实地体验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全方面发展。

五、设计层次练习,推动学生有效发展

学生的思维是在不断发展的,并且需要教师巧妙引导开发。而学生的学习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要注重知识难度的递增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使其难度逐渐递增,让学生的思维有层次的发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如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时,教师在和学生们学习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知识内容后,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数学练习题。为了让学生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教师设计了一个层次性练习题,包括基础题、能力提升题、拓展题。首先教师设计了基础题:①0.7+0.5   ②7.2+0.42 ③0.87-0.07 ④1.4+0.5 ⑤6.7+4,这些练习题是比较基础的问题,它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学生们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知识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后,教师又为学生设计一些练习题,这些练习题的难度稍微增加了一些。如下列练习题中用简便的方法計算,①23.75-3.36-8.64  ②8.54-5.96  ③17.83-9.5-7.83-0.5 ④27.38-5.34+2.62-4.66。这些问题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有了一个更好地发展。于是,教师继续将问题的难度加深,又设计了一些拓展练习题:a、b、c三个数的和是10.43,其中a和b的和得6.18,b和c相加得6.75,你能够计算出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吗?这第三类问题对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好地发展,让学生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知识有了更好地理解。

在以上的教学案例中,教师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些层次性数学练习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循序渐进地发展,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了学生的练习效率。

总之,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意义重大。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堂练习的合理设计,充分体现每一道练习的价值,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颖.大班额条件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31).

[2]郭莉.改进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数学学习”研究之一[J].小学数学教育,2013(12).

[3]陈虎平.练习设计要体现教学新理念——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方法和策略[J].考试周刊,2009(01).

[4]蓝月亮.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J].学周刊,2016(08).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新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练习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
关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探数学练习的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