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花开枝竞

2018-05-14 10:31洪劲松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洪劲松

【摘   要】我们平时上计算课,往往就是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整堂课学生都在不停地思考、计算以及听教师的分析纠错,枯燥、乏味是学生对计算课的印象。我们应怎样设计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本文试做分析探讨。

【关键词】原点叩问  教学策略  教学情感

【课前思考】

1.应有的原点叩问:学习的起点在哪里

中低年级学习的整数乘法将对分数乘法的学习进行迁移。因此,在上新课前教师应先探明新知的学习有哪些已知支撑,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从而变换旧知呈现的形式,引导学生走向新知,为新知的习得提供最佳触点。

2.应有的教学策略:学会等待

我们知道,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个性特征和思维品质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的课堂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思考场所。而学会等待则是营造学习“场”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飞思维、细化思索,教师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选定教学的突破口,帮助他们循序渐进、自我建构,享受学习的快乐。

3.应有的教学情感:兴趣盎然

兴趣和好奇心、求知欲总是联系在一起,新奇的内容、呈现方式总能引起人的好奇和欲望,进而生发对活动的强烈的求知欲。

基于上述思考,笔者生成了如下的教学片断:

【片断1】

师:(实物投影)同学们,我们先来做几道口算题,活跃一下思维吧!

(1) [15]+[25] =

(2)[26] +[36] +[16] =

(3) [29]+[29] +[29] +[29] =

(4) [29]+ [29]+……+[29] (90个)=

(学生依次口答,做到第4题时有的同学一片茫然,陷入了沉思,也有的同学跃跃欲试,却又欲言又止。)

师:这道题到底该怎么计算呢?学完今天这节课后我们再来讨论!

【反思】

现代认知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认知冲突普遍存在于人的活动中。当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和接纳突然呈现的新知,或新的信息与其原有认知结构不相吻合时,学生便在心理上生成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即认知冲突。课始,“[29]+ [29]+……+[29] (90个)该怎么计算呢?”这一认知冲突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在心理上引起学习需要的不平衡,从内心深处便会生成强烈的学习愿望,为新知的获得铺平道路,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知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直至新知完全内化。

【片断2】

出示课件:国庆节快要到了,小芳想做一些绸花来装饰教室。做一朵绸花需要[310]米的绸带,小芳要做3朵绸花,买1米长的绸带够吗?

师:同学们,你能帮她算一算吗?请拿出《自主探究单》,根据提示,展开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个组愿意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小组的成果?

生1:(实物投影)这是我画的图:

生2: [310]×3=[910](米),也可以写成[310]+ [310]+[310]=[910](米),[910]<1,够的。

生3:[211]×4=[811],[516]+[516]+[516]=[1516]。

生4:我们认为分数乘整数可以这样算:分母不改变,分子是乘数的分子乘整数。你们同意吗?

生5:“3个[1516]的和是多少?”也可以列成 [516]×3=[1516]。

师:说得很清楚!我们可以用 [310]×3,也可以用[310]+[310]+[310],为什么这道题既可以用加法,又可以用乘法计算呢?

生:题目求3个[310]米是多少,可以列[310]×3,也可以列[310]+[310]+[310],它们是一样的。

师:这么说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310]×3的计算方法。大家用[310]×3算到结果[910],为什么分子是“3×3”,而分母不变呢?

生1:从图上可以看出,做3朵花用去3个3份,共9份,因此是[910]米。

生2:也可以把乘法算式改成加法算式:

[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

师:真聪明!这里的一个3是分子,另一个3是整数,它们的乘积就是结果的分子。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写: [310]×3=[3×310]=[910]。

师:观察刚才解决的三道题,你觉得分数乘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生(齐):分子乘整数作积的分子,分母不变。

【反思】

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展示学生的各种想法,以此为基础,互动生成,促使学生主动梳理、恰当提升、实现建构。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教师的“教”不留痕迹,只是精心选择了学习素材,将计算技能、计算算理、运算直觉、几何直观、判断推理等知识巧妙地蕴藏其中。这样,教师的教才发生在学生的真正需要处,这样的教学才是“从儿童出发”。

【片断3】

师:接下来,我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进行一场比赛,想参加吗?

(出示课件)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 [310]。

实物投影学生的计算:

5×[310]=[5×310]=[1510]。

师:写上了计算过程,很不错,你有什么建议吗?

生1: [1510]要化简成 [32]。

师:这道题既可以算出结果后进行约分,也可以先约分,然后再相乘。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师:我们再来算一题:[37100]×25。(搜集完成较快的和完成较慢的学生练习各1份。)

实物投影: [37100]×25=[37×25100]=[925100]=[18520]=[374]。

[374]×25=[37100÷25]=[374]。

师:瞧,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第二种方法好,第一种方法太繁琐了。

生2:先约分可以把数据变小,比较简单,而先计算再约分,一步一步很麻烦。

师:看来,要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我们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一般来说“先约分再相乘”能够将数据变小,所以计算起来会更方便。

【反思】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个体集中注意,亢奋思维,活跃联想,强化记忆。因此,教师要善于用话语、动作、和表情来感染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出对学习活动的热情。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几乎都是在比较中实现的,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为了使学生真真切切地认识到“先约分再计算”的优越性,我们摈弃了常规的说教和强调,巧妙地借助两轮比赛,通过浅显的比较,帮助学生实现了知识的自我建构。

(作者單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