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和孩子在阅读中一起成长

2018-05-14 10:31侯郅玥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读书阅读教学老师

侯郅玥

仲夏之际,记者来到有着百年校史的江苏省灌云县实验小学。今天采访的主人公是一位致力于阅读教学工作的践行者,他在多年的教学中深感秉承善教、“书魂”育人的重要性,将丰厚学校阅读文化土壤,给予教师、学生“诗意”的精神滋养,当作自己前行路上的重要使命。他,就是灌云县实验小学的教导处主任张雷。

一走进张雷老师的办公室,就被书架上一排排摆放整齐的图书吸引了。表面木讷的张老师看似不善言谈,但一看到记者对书柜角落里的一本连环画感兴趣,便不禁打开了回忆自己读书经历的话匣子……

阅读经历:随性——自觉

和大多数中师生一样,来自农村的张雷,他的启蒙阅读也是开始于听故事。采访一开始,张老师就向记者感慨道:“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在夏季的夜晚坐在院子里乘凉,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听外公讲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这些民间故事。不过光有这些故事哪里够啊。到了上小学的时候,一天偶然间在家里翻到了一摞捆扎好的连环画,有《杨家将》《侠女十三妹》《西游记》……随手一翻,就迷上里面简洁的人物造型、生动的文字描述,自此也就爱上了读书。”张雷顺手给记者拿过书架上的一本连环画,接着说:“不怕你笑话,出于对书中各位英雄人物的崇拜,我經常在脑中幻想自己长大后也能够成为那样的人。儿时的连环画带我敲开了阅读这扇神奇的大门,因此它们也一直被我珍藏至今。”

到了初中,因为老师课上朗诵并赏析了毛主席的一首《沁园春·雪》,让张雷对毛主席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花了“巨资”买了一本《毛泽东诗词赏析》,读完之后,还觉得不过瘾,又把书中所有的毛主席诗词全都背诵下来,对毛主席的过人才华产生了强烈的敬佩之情。他还从老师那里借来《毛泽东传》,从那之后,名人传记也成为他的最爱之一,《周恩来传》《苏东坡传》《林肯传》都曾经让他爱不释手。读师范的时候,张雷又沉迷于唐诗宋词,短小的唐诗宋词背完了,就找来《琵琶行》《长恨歌》《蜀道难》《春江花月夜》这样的长诗,和同学比赛,看谁能流利地背诵出来。“学生时代的诗词积累让我受用至今,现在工作中我写文章需要古诗词材料时,都能信手拈来。”说着说着,张老师慷慨激昂地背诵起“大江东去,浪淘尽……”“那时候的读书生活很随性,但也乐在其中。”张雷如是说。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中师读的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张雷的教学需要。张雷告诉记者,每天他都会为如何设计教案搜肠刮肚、冥思苦想,有时甚至会为备好一堂公开课挑灯夜战。

2003年,张雷因教学工作出色被调入了灌云县实验小学。来到县内老牌名校,他强烈地感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读书求学的念头也愈发强烈。经过慎重思考,他决定脱产学习,并于2004年如愿拿到了苏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踌躇满志的张雷背起行囊,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开始全新的求学生活。张雷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除了上课时间,其他时间他几乎都泡在图书馆,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他是那样的如饥似渴。用张雷自己的话说,“如此专心投入地看书学习真的很过瘾。”他还说曾经有人劝他不要这样累,不值得。对此,他只是淡淡一笑,然后继续埋头读书。两年以后,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苏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张雷的阅读经历,正如他工作笔记扉页上所写的那样——“我不为别的,只想听从内心求知的声音。”

阅读教学:共读——展示

作为一线的小学教师,张雷坚持教育应该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开始,而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要靠学校课程的教学,更离不开教师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建构与丰盈。在实际教学中,张雷一直坚持大阅读的理念,引导孩子们在阅读课上积极探索,培养阅读兴趣,还为孩子们搭建起一个又一个阅读展示平台。“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从阅读中找到支撑生活的信念和勇气。就像荷尔德林的那句诗‘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一样,孩子们能够在阅读中定位人生的坐标,体验生命的快乐,思索生命的意义,从而诗意地栖居、快乐地成长。”

“你看,当前全民阅读开展得如火如荼,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最佳场所自然也不能落后,我们一线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在张雷看来,书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养料。因此,他提倡课内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方法的指导、兴趣的启迪、体验的分享、视野的拓展。让阅读成为孩子积累语用经验,培育言语智慧的重要方式。而对于课外的阅读教学,则应该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应该是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的运用和检视,更是言语形式和内容的交流分享。

那么,张雷又是如何将抽象的阅读方法与阅读理念融入教学中的呢?采访进行到这里,刚好到了学生上午大课间休息时间,张雷带着记者前去他带的班级一探究竟。“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我们在配合校本教材使用时,开设了一日常规阅读课程。”张老师解释道。这时,上午第三节课的预备铃清脆地打断了我们的谈话声,只见教室里的孩子们停止了嬉闹,秩序井然地拿出校本教材吟诵起来,古诗风韵在稚嫩童音的齐声诵读中越发迷人。“这是我们每天课间都会进行的课前‘诵诗候课,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诵诗中静下心来,更好地投入下堂课的学习。自从采用了这种课前‘诵诗候课,班上的孩子慢慢爱上了古诗,连背诵有困难的学生背古诗也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多了。”张老师不禁露出骄傲的神情。

只是背诵可以增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吗?学生能够理解诵读教材的内容吗?枯燥的背诵,自制力弱的孩子不会厌烦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张雷接着说:“课前‘诵诗候课、晨诵、午读只是我们班级阅读活动的一小部分内容,正如你所说,小学阶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要想培养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光靠诵读、背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高他们的阅读动力,我经常会进班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起背。课后通过讲故事、描述诗词场景的方式引导孩子理解诗文内容。课间还设计了拍手操,由孩子们挑选喜欢的音乐,跟着节拍,拍手接力背诵《笠翁对韵》《增广贤文》……”

好的书籍需要学生阅读,好的阅读需要教师引导推荐。张雷还在班上开设阅读推荐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先阅读、写感悟;再推荐、讲体会;最后共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张老师说:“虽然现在好的图书很多,但我一直坚持一个原则,自己没读过的书不轻易推荐给孩子,而读过的书也会结合名家推荐意见,选择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推荐。所以我常常要把经典书籍拿过来再翻一遍,还要去大量阅读新鲜出炉的佳作。”当记者问到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大量阅读是否太累时,张雷笑着说:“有时一天的课程教完,真的很累。但一想到还有需要阅读的书没看,就又从床上爬了起来。为了自己班上的孩子们嘛!不过我也从中收获了很多。读写相长,我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无形中提高了很多呢!”

除了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与学生共读共享,张雷在班上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为孩子们搭建起阅读成果展示平台:发挥名人效应,引领学生阅读。张雷曾带领老师们先后组织了“六小龄童谈《西游记》暨学生见面会”“曹文轩校园行”等活动,给孩子们的阅读起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张雷还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班级学生的各项读书成果,有每年一届的读书笔记评比、读书手抄报评比、读书板报评比、主题阅读征文、书签制作竞赛、学生诗歌童谣创作比赛等各类作品和奖状。

阅读推广:教师——家长

张雷既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又是学校教导处兼教科室的负责人。除了做好学生的阅读教学工作外,他还把阅读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位教师的心田,让阅读的花朵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张雷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目,学会建立自己的书架。“这是我们语文组教师集体研讨和阅读的地方,自从张主任担任我们教科室主任以来,我们书架上的书就越买越多,越堆越高。以前老师们好多时候只是随便翻翻书架上的书,看后就随便一放;现在可不一样,张主任不仅为大家分门别类购置了教育类、文学类、心理学类、哲学类等书籍,还定期组织我们开展阅读研讨活动。我们老师阅读起来也更加有积极性了。”一位在书吧阅读的语文老师说道。

的确,看着教师书吧的书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陈桂生的《教育原理》、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李泽厚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书籍品类之多,可谓应有尽有。“只有阅读,才能加快教师的成长,才能不断为教育教学注入源头活水。”张雷笑着说,“因为这样,我才会执着地为老师们选购书籍。”

在日常的教师阅读推广工作中,张雷牵头制定了积极有效的教师读书活动实施方案,把读书活动当成校本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读书与培训的双赢。

定期带领教师开展阅读活动,培养教师浓厚的阅读兴趣。既有专业类图书的推荐阅读,如《理解与教育》《后现代课程论》《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又结合教育期刊的推荐阅读,为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撑与保障。同时,在教师书吧,张雷会带领教师们一起定期举行好书推荐会,让教师们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拓宽教师们的阅读视野。

为了使教师阅读研討常态化、考评化,多方位展示教师读书成果,张雷制定了一系列教师阅读考评细则:“这可以说是一个有些严苛的细则了。我要求老师们分学期、分阶段进行读书汇报交流,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写写他们的读书心得,最后将研讨反思内容纳入教师考评中。很多老师开始还会抱怨没时间、没精力去做这些,但时间久了,老师们都反映他们的教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无形中有了提升,为了阅读而阅读的烦恼也渐渐减少了。”

同时,张雷始终认为,阅读是建立家校紧密联接的完美纽带,看似繁杂琐碎的家校共读工作,在他的手中也开展得井井有条。问起张老师的秘诀,他说:“关键在于三个‘抓:一抓亲子共读。结合我们每学期的书香家庭、书香学生的评选,通过家长会、《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这些形式,给家长列出书单,建议家长们建立家庭书架,适时为孩子添置图书,引领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二抓跟踪引导。通过建立班级亲子共读QQ群、微信群,每个年级设立领读员,及时引导、调控家长和孩子共读情况。推荐各个班级亲子共读的优秀典型予以公示。三抓典型效应。组织评选书香家庭,并对评选上的家庭给予一定的奖励。”张雷说,每每看到征集来的一个个书香家庭的照片在校园橱窗里展示,自己就会觉得阅读是那么温暖与幸福。

在张雷长期的阅读推广工作下,学校如今到处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张雷指导的学生陶宏宇,在市亲子共读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他带领的教师和学生参加的市县学生读书征文竞赛,有40多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奖。而张雷也先后获得了连云港市教学先进个人、连云港市课改领航教师、连云港市“333工程”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一天的采访过程中,老师们评价张雷时说,他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孩子们说,他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大朋友;而他自己说,他只是一个不甘平庸的教书匠。只因不甘平庸,他的身后才留下了串串坚实的足迹;只因不甘平庸,他才不断追寻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读书阅读教学老师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一起读书吧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