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提升博物馆展教结合水平

2018-05-14 12:45曹燕凤
新丝路(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时期博物馆

曹燕凤

摘 要: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为社会公众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可以将博物馆工作质量反映出来,可以说陈列展览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博物馆文物收藏与保管的价值。同时陈列展览也反映了博物馆科研成果水平,是博物馆面向公众的重要窗口,因此博物馆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展教结合水平不断提升。本文通过分析了展教结合的现状,提出了新时期提升博物馆展教结合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博物馆;展教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博物馆也要注重在展览与教育理念、方式和内容等方面加强创新。当前博物馆一般通过展览与教育活动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然而受到历史、观念和人才等因素的影响,博物馆在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出现了重展轻教的现象,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有展少教、以展代教及展教分离等情况。对此,博物馆要尽快调整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展教结合水平,将自身功能充分体现出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博物馆展教结合的意义

博物馆能够为受众提供学习、教育和欣赏的机会,并通过陈列展览实现各项社会功能,属于博物馆所独有的语言,不过从国内很多博物馆陈列展览上看,还有着与文化内涵相背离、脱节等现象,为国民素质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为了促使人们素质不断提升,加大历史知识普及力度,博物馆需要把陈列展览与教育工作结合起来,走展教结合的道路。博物馆在陈列展览上要作出准确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改善服务质量,且注重有形陈列与无形陳列的结合,确保馆内陈列展览设计能够将民族文化内涵体现出来[1]。这样才能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水平,让更多人喜欢博物馆文化,主动接受教育。

二、博物馆展教结合的现状

当前博物馆都有着陈列展厅小,基础设施不完善,展览方法简单等问题,虽然很多博物馆也重视进行展览,然而受到场地、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展览上过于单调和朴素。整体上来说,展厅面积很小,大多只有一千平方米,而展览形式上也以传统板面、展柜加展品等方式为主,且内容上展品数量很少,种类过于单一。从展览类型上看,主要为基本陈列展或当地杰出人物事迹展,很少有专业性和临时展览,也缺少专业讲解员。而一些基层博物馆很少有专业讲解员,尤其是在陈列展中,很少涉及教育活动,没有实现展教的结合,长期下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无法得到体现,因此需要我们尽快作出改进,不断提升展教结合水平。

三、新时期提升博物馆展教结合水平的策略

1.明确展览定位,为展教结合创造良好条件

博物馆在藏品资料、陈列讲座、学术报告、讲解工作及服务设施等方面,主要为观众设置与举办,他们是博物馆服务与教育的对象,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博物馆社会价值体现出来。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形式较多,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陈列展览,对此在陈列展览设计上,必须将主题思想与主题范围明确下来,这关系着是否能够对观众产生吸引力,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不仅需要将本馆藏品实际反映出来,还要体现出时代特征,在陈列与环境、内容与形式等保持和谐统一[2]。这要求博物馆提前了解社会,全面掌握观众行为,陈列展览的藏品除了能够见证人类发展历史以外,还让人们意识到科技进步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密切关系。博物馆在展示与传播当代最新信息、古老传统文化等过程中,需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陈列展览中得到反映,这样才能保证观众看得懂,并得到教育。

2.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展教结合深入开展

近年来人们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上有了更高要求,要求博物馆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提升。博物馆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建设全国一流陈列展览为目标,在基本陈列设计过程中,要从本馆实际情况出发,将创新观念渗透到展览主线设计中,并运用板块模式,扬长避短,有效解决因藏品年代缺失引起的困扰。同时博物馆也要保证展览内容的丰富性,既要有当地历史文敏起源,如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的历史、特点、成果,民风习俗等,还要包括近现代杰出人物事迹展。并运用现代化技术,如场景复制、动态投影、全息影像和互动多媒体装置等[3]。博物馆要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强陈列展览形式的创新,将观众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吸引更多人到博物馆参观,确保充分发挥出教育的功能,实现展教的有机结合。

3.合理确定主题,提升展教结合科学化水平

博物馆展览主题上应满足以下两点要求:一方面,要从本馆实情出发,根据馆藏品确定选题的主题思想,博物馆应结合本馆性质、任务与特点,要抓住重点,确保选题的确切。馆藏品要将一定主题思想反映出来,能体现出某一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生活场景、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艺术风格等,代表性与典型性要强。应根据馆藏品具备的地方特色和优势,让陈列展览的个性色彩得到强化,能为人带来深刻启迪。此外,还要将馆藏品蕴含的历史信息挖掘出来,为观众沟通与交流提供更多平台,并利用科学研究成果展示考古新发发现,让观众通过学习与教育,能够全面掌握文物的价值与意义[4]。另一方面,应满足社会需求。博物馆陈列展览应满足市场需求,有效征集、保护、研究及传播馆藏品与信息,将自身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博物馆应结合时代需求与社会热点拓宽选题范围,现在有很多博物馆通过成功进行临时展览与特展,在主题思想上作出了科学论证与准确定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博物馆在从选题上也要考虑到观众的需求,观众群体不一样,在陈列展览上需求与信息接收方式不一样,需要深入分析观众欣赏需求、心理、年龄、习惯和文化层次等特点,掌握其中的共性与差别,以此确定陈列展览的形式。当然,博物馆也要注意选题与观众相贴近,将藏品优势体现出来,在展览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以此为观众传递正能量,教育他们热爱祖国之情,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科普文化知识。

4.注重精品创作,发挥博物馆展教功能

博物馆主要通过陈列展览的方式传播自然与人文遗存,以人对物的组织与展示实现的,其具备较强的直观性与形象性特点,属于展览创作的形态特征。第二,陈列展览也是博物馆内部功能综合运动的成果,具备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双重过程。博物馆要想在陈列展览上获得成功,保证展教充分结合,需要保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让科学和艺术在同一契合点上实现融合。第二,陈列展览是博物馆面向社会的直接作品,可以体现设计者思维行进过程,需要通过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同时也有着多向思维综合运动的过程。这种思维方式有着很强的创造性,属于博物馆展览创作的一种基本形态特征。第三,博物馆开展陈列展览活动,主要目的是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来说,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出博物馆的作用。但是很多时候博物馆有着展览内容陈旧、展览形式单一和展览观念落后的问题,也不注重对现代科技手段的利用,让博物馆很难产生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更谈不上教育功能的发挥。博物馆具备收藏、研究和陈列宣传等重要职能,为了形成精品陈列,不仅需要足够的资金,还要有宽敞的展示空间,且保证展品的丰富性。博物馆工作者应该精心策划,粗粮细作和苦心经营,让陈列展览得到更多人认可,潜移默化中达到对人们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陈列展览工作是博物馆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是博物馆发挥宣传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积。陈列文物标本不仅可以将博物馆藏品水平反映出来,透过陈列体系,也体现了博物馆研究人员与研究工作的水平,而通过陈列艺术布置,展现了设计人员水平。因此博物馆要充分意识到陈列展览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大力推进展教结合工作,为更多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发挥出自身的教育职能,满足新时期社会各界对博物馆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丹丹.《读城》探索博物馆青少年展教结合的创新之道[J].中国博物馆,2017,(04):34-38

[2]顾洁燕、徐蕾.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展教合一”[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7,(02):33-39

[3]李华、童江波.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展教实践与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11):112

[4]纪丽君.试析行业博物馆展教现状及功能的提升[J].博物馆研究,2013,(01):33-36

猜你喜欢
新时期博物馆
博物馆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