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数据素养在数学课堂中的培养研究

2018-05-14 17:05陈丹丹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数据素养数学课堂

陈丹丹

[摘 要]现代社会是大数据时代,它的出现影响了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高职学生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数据素养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数据素养非常重要。本文根据现有的教学现状,学生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

[关键词]高職学生;数学课堂;数据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数据素养是对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等概念的一种延续和扩展,这其中包括了:对数据的敏感性、数据的收集能力、数据的分析能力等等。良好的数据素养,对于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职业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培养学生数据素养的意义

一个当代的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据素养,这对他们今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方式已经从过去重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能力的获得。

另外一方面数据素养的高低也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就业。数据素养高的学生可以搜集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进而对自己的就业进行决策,相反数据素养低的学生有可能搜集不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间接影响就业。

此外,当今时代是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都讲究大数据。如果学生们有了良好的数据素养,当学生们毕业以后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这方面的工作时,良好的数据素养就会帮助、指引他们第一时间掌握和了解市场的变化情况、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情况,从而制定出恰当的营销方案,把握商机,去开拓市场。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据素养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获得、就业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2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数据素养的途径

2.1 在数学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

数学知识的学习一直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关于数据素养的培养又是高职数学教育的重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据素养,这其中提高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是基础。

2.1.1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数据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一看到一大堆数字就直呼“头疼”、“看不下去”“不知道这组数据代表什么意思?”“怎么获取数据”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例如笔者在教学与统计有关的知识时,在没有任何提示的前提下出示了一组数据,学生们傻了眼,不知所措。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这和高职生缺乏一定的数据意识有关。“数据意识”不是通过教师课堂中的讲解就能获得的,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从而提高对数据的敏感性。所以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从书本中转移到课堂外,运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加强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提高。从而更加具体地把握数据的敏感性。在我们的教材中就有不少于数据有关的知识点,如结合生活例子,必定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1.2 在数学课堂中加强学生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

要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能从相关数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以外,加强学生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里所指的训练不是以前老一套的“题海战术”而是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训练方式。一方面从生活例子中选取训练的材料。选取生活中的例子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数学。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再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例子进行训练。“下面这组数据是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身高情况,你能从这组数据中得到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吗?男生的平均身高又是多少?女生的平均身高又是多少?”身高是学生们熟悉的,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果教师能够每天收集一些这样的训练材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敏感性必定起到很好的作用。一方面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训练,高职学生对于课堂探索游戏是比较喜欢的,笔者经常设计一些数据探索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数据探索,在探索中提高数据的敏感性,例如在学习了《集合的概念》之后,笔者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尽快进行集合,学生们很快就完成了游戏。事实证明此种方式还是比较有效的。

当然开展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关键是适合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实际,方法行之有效。

2.2 在数学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能力

高职数学数据素养里学生的数据收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数据收集能力是指根据自身的需求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查阅资料法、访谈法等方式进行收集相关数据的能力。

2.2.1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学会从观察中收集数据

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能力,学会观察是基础。有一些需要的数据信息就在文字里、图片里。例如学习了《集合的运算》这一知识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已知集合A={2,6,10,14,18},B={2,6,12,18,24},则A∩B=( )。然后让学生们说从题目里收集到了什么数据信息,学生们通过观察很快就找出来了。还有这样的练习:60名学生参加跳高、跳远两项体育项目,他们中的每个人都至少参加了一项体育项目,其中参加跳高的学生一共有25名,参加跳远的学生一共有35名,那么只参加一项体育项目的有多少人?同样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收集数据信息,学生们通过观察后得知60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其中参加跳高的学生一共有25名,参加跳远的学生一共有35名。这就为接下来的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收集数据是很有必要的。

2.2.2 设计相关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的过程

培养学生数据收集能力,笔者认为学生的体验比较重要。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得到了什么结论、什么数据,还要关注数据收集的过程,然后思考:数据收集的方法是不是科学的?是不是正确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完成这一项。比如在讲到与统计相关的知识时,笔者给学生安排了一个任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取当地一家企业,了解这家企业半年来员工离职的情况。有的小组选择了访谈法,有的小组选择了问卷调查法,有的小组3种方法都选用了。在进行汇报时,笔者让学生们说一说数据收集的过程。然后再集体探讨收集的方式是不是恰当、合理、科学。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们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数据收集的能力。通过活动体验进步了解到数据的获取方式、来源。

2.2.3 注意判断所收集的数据有效性,教会学生收集技巧

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有不少的学生在进行数据收集时,没有进行仔细的整理和筛选,把所有收集到的数据都进行分析,其实此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有时候受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等多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收集到的数据都是正确的、有效的,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掌握收集数据的技巧。一方面不完整的数据信息最好不要用。有一些受调查者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没有把信息填写完整,此种问卷最好不要,这会影响最终数据收集的完整性;一方面与问卷内容不相符的数据信息不要。不排除有一些受调查者没有看清楚问卷调查的内容就乱填,这也会影响数据的收集,进而影响数据的有效性。一方面没有填写的问卷信息不能要。有一些学生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问卷发放了多少份,就按照多少份进行整理分析,但有时有一些人是不交问卷的,此种情况下的数据信息也是不能要。一旦掌握了一定的收集技巧后,这对于提高数据的有效性是很有帮助的。

2.3 在数学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是指对通过数据收集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一种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呢?笔者有以下几个想法:

2.3.1 创设有效活动,让学生感受数据分析的魅力

高职数学具有复杂性、抽象性強的特点,加上高职学生本身的学习特点又与其他全日制高中生不同,所以很多学生对这门学科并不感兴趣,一旦碰到那些更加繁琐的数据,表现出的更是厌恶的心理。其实教师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有趣化、多元化的数据整理分析活动,通过数据分析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兴趣。例如笔者曾经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挑选一家商店了解该商店一个季度的销售情况。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实践活动,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有的写调查问卷,有的做调查记录,有的进行访谈,记得有学生在进行活动汇报时,说:“我们组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去调查商店的销售情况,原来看起来非常热闹的商店,其实销售情况不怎么好,通过这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出来了。原来数据是这么神奇的。”“恰恰相反,我们小组调查的这个商店平时里人不怎么多,我们都认为销售情况不好,但是数据显示他们的销售情况是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因为他们开了网店。”通过这些学生们喜欢的活动,让学 生们真实感受到了数据分析的魅力和数据的魅力。

2.3.2 教会学生合理选择数据分析方法

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只有选择适合的、恰当的才能正确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学习了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相关知识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假如老师要求你调查本班男女生身高,你如何进行有效统计呢?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最大值、最小值知识,找出这些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得出区间值,然后可以采用不同的身高进行分组的方式把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分析出不同身高的人数,从中发现其中哪个身高所占人数最多,哪个身高所占人数最少。平均身高又是多少。还有一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拿自己的数据和别人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让学生明白即使是同样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也很可能不同。

2.3.3 鼓励学生参与到数据分析过程中

单纯地依靠教师讲解、课堂40分钟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数据知识是不可行的,况且高职数学课堂也不单只讲数据知识。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参与到数据分析过程中,包括之前提到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全套过程。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知识与经验。笔者设计的这样一个任务:在全班同学中展开调查,高职数学课堂什么样的上课方式你最喜欢?提示:全班同学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呢?这就需要展开数据收集了,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学生们很积极参与这一过程,调查问卷的撰写、调查过程、数据收集、分析都是由他们自己完成,小组之间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合作。“我们通过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有90%以上的同学认为多元化的上课方式最喜欢。”当学生经历了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一些结论的获得不是一个人说的算,而是数据说的算。

3 结语

综合上述所说,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各行各业对数据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这也给高职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情况采用多元化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是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数学教学融入大数据环境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数据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数据意识以及进行有效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据敏感性;可以通过设计相关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的过程、注意判断所收集的数据有效性,教会学生收集技巧,锻炼学生数据收集能力;可以通过创设有效活动,让学生感受数据分析的魅力、教会学生合理选择数据分析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数据分析过程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 白红平.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能力培养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29).

[2] 高翔.培养搜集与处理数据的能力[J].福建教育,2015(09).

[3] 王冬琴.数据整理与分析能力培养策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6(06).

[4] 吴孝毅.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数学信息能力“四部曲”[J].新教师,2014(02).

猜你喜欢
数据素养数学课堂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