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2018-05-14 14:27李向红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改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新的教育理念下,赋予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活力,此时学生成了语文学习工作中的主体。作为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和实践中实现全面发展。虽然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片面化的理念和做法,但有效教学始终应该成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实现高效率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最显著的问题仍然是教学效率问题。因而,教改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体系的优化方面,即对教学效率进行有效规划。作为教师,需要在开放的语文视角下,以提升语文素养为最终目标,不断丰富教学课程资源,从策略、模式、理念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

一、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

教学改革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改革目的来看,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强化知识积累

当代的教育理念下,知识积累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知识与创造性呈现出了明确的关系。因此,提升学习效率,促进知识积累,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目前的人才竞争来看,语文学科作为一门语言能力训练的学科,也应该更合理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体现出来,让学生强化知识积累。

(二)促进能力提升

教学改革始终需要考虑到教学效率与学习模式之间的关系,但这并不代表学习效率的提升就应该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等。相反,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来促进能力的有效发展,强调学习方法的应用与创新思考模式,让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与主观能动性都得到显著提高,以便于培养创新思维。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状态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策划,只有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但教学目标不明确成为阻碍教学效率提升的首要条件。例如教学层次的混乱,或是没有注重教学的循序渐进,让教学过程变得十分随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此时学生的学习难度必然提升,难以实现语文素养与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层次低

教学内容应该立足于教材内容,教材也只是教学文本资源的其中一部分。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并没有注重对于教学内容的解读,更多时候仅仅是完全依靠教材内容,但对于重点、难点却不突出,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长此以往,学生在面临知识难点时理解出现问题,学习能力受到不良影响。

(三) 教学程序化

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过于单调,陷入了所谓的教学“程序”当中。实际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采取不同的方式。尽管教学需要按照一定的序列来展开,在教学程序的设计方面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起伏,在明确教学主线的前提下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变化,让情感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

三、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案

(一) 明确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保障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基础,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一方面,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目标,在过程与方法中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例如通过情感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将其作为内部动力,促进教学目标的整体构建。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需要明确学生的状态与实际情况,才能让教学目标更加贴切,便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的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上也会存在区别,教学时需要让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思维导向。例如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感悟与对教材内容的探究,可以有效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有目的的学习。所以,教师需要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让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层次性。一方面,教学目标并不能一步到位,只有在不断分解并探究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整体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小目标的达成是为大目标打好基础,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前提也是从细节处的学习而开始的。例如在学习到《凡卡》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分段让学生进行思考,包括信件内容、凡卡本人的思维变化情况、作者的叙述内容等,通过不同的内容来感受文章中所表达的深层次含义,才能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与目标的本质,提升学习效率。

(二)教学节奏的把控

教学节奏的把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模式的规划;二是教学速度与密度的控制。

教学模式方面,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丰富,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案。例如学习一些诗词时,就可以采用诵读的方式,从诵读中体现字词间所表达出的情感;学习到一些描写人物的文章时,就可以注重人物描写时使用的言语,在细致的内容中丰富整体的人物形象;在学习到风景、叙事类型的文章时,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意境与故事情节,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赏析”。当然,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化,针对一些内涵丰富的内容,需要注重启发思维,才能让他们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例如小学生因年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喜欢一些直观的教学模式,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对一些艰难晦涩的内容进行形象化,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获取更为丰富的理解。

教学速度与密度方面,由于教材内容是按照规定的学习时间来进行,此时只有调节好教学速度才能提升学习效率。在接觸一些新知识时,学生的理解必然受限,而语言的绝妙之处也往往集中于文章中的难点。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显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教师如果能调节教学速度,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去思考,那么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能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此时教师再加快教学进度,必然能提升教学效率。从密度的角度来看,整个课堂的教学安排应该注重差异化,在一些重点处加大联系密度,在一些简单的内容方面则可以进行一些调节,让学生紧张的思维状态得到缓解,从而起到调节身心,提升学习效率的作用。

(三)注重教学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找准情感的触发点,才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情感。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获得情感体验,加强对于内容的感悟。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知识授予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也应该从自身做起,从语言、形态、举止中来表达文章中的情感,就如同优秀的演员一样,用自己的演技去丰富剧本内容。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来体验文章的情感,展开心灵的交流。例如在学习到《一面五星红旗》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文中的一些细节部分展开情感教育。如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文中的“我”又是如何表现自身的情感?实际上,正是因为“我”不愿意用国旗换面包,才让老板了解了中国学生的民族气节,赢得了外国友人的尊重。文章中并没有对语言进行过多描写,但情感的流露却显而易见。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寻找某个角度进行串联,让学生进行具体化的知识掌握。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需要充分了解课程标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来优化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作为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理念,注重专业成长,主动提升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丽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语文建设,2014(9).

[2]吴晓勇.迎合新课标,做好教学改革——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讨[J]. 课外语文,2015(12).

[3]陈振东.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3(26).

[4]杨建平.基于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

作者简介:李向红,女,1974年生,江西上饶人,本科,小学高级职称,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教学。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教改小学语文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解决措施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