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民族声乐多维的思考

2018-05-14 08:59吴丹
北方音乐 2018年20期
关键词:多维民族声乐新时期

吴丹

【摘要】民族声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备受人们的关注。随着人们对民族声乐的重视,民族声乐逐渐进入学生的课堂,音乐院校、研究机构、民间声乐团等。跟随时代的脚步,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民族声乐在新时期更是显得生机勃勃。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声乐也在不断更新,其应用于教学中的模式、演唱技法、创作手法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就教学现状、唱法技巧、创造手段以及声乐的发展展开思考,进行新时期民族声乐多维的研究,使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世界艺术上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关键词】新时期;民族声乐;多维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民族声乐来源于生活,是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用音乐语言来传达的一种方式,传统的民族声乐包括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歌演唱三类演唱艺术。我国的民族声乐可谓是种类繁多、风格迥异。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艺术领域有着博大精深的唱法文化,其发展方式也是呈多元化发展。传统的民族声乐是一个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的文化,民族声乐的科学性体现在声乐唱法的科学,改革开放后传统唱法与美音的混音相结合,实现更宽广的音域;民族性体现在热情浓厚的民族情感以及传统语言上,如“字正腔圆”“以字带声”;而艺术性体现在歌曲创造的艺术性以及演唱者自身修养所体现的艺术性。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进入国门,一些艺术家开始将传统民族声乐与西方美声唱法相结合,赋予了民族声乐新的艺术色彩,民族声乐艺术不可止步不前,发展与创新仍是重要任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时代民族声乐进行多维思考。

一、民族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现在民族声乐教学对老师的要求是极高的,不仅要求其民族声乐基础十分扎实,对于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深度领会,而且其民族声乐方面的演唱经验也需要相当丰富,这样才能在民族声乐课堂上给学生深入的讲解。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老师应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深入研究,对提高学生学习民族声乐水平有着自己的见地。就目前中国的民族声乐教学现状,教师在一些少数民族歌曲的发音和唱法上与地道的民间艺人还是有差距的,所以就造成了学生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地理解其特点。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影响学生对民族声乐知识的了解,所以,教学的模式需要转变。20世纪50年代,很多学校会请民间艺人来课堂,将地道的音乐旋律带入课堂,使学生学习原生态的民族音乐,这样的教学模式值得现在学校所效仿。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使民族声乐教学内容更加深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爱好,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将民族声乐艺术之花绽放于世界东方。

二、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分析

民族声乐演唱即为民族唱法,因为民族声乐是通过音乐语言表达情感的,所以极其强调语言和音乐的关系,其发声、共鸣、行腔是根据发音规律来处理的,讲究字音的五音、四呼、出声、归韵、收声。在传统民族声乐中,“咬字归腔”“字正腔圆”是对演唱吐字的要求,“甜、脆、美、水”是在声音的色彩上多有强调的;真音、假音、真假混合是不同嗓音的运用。“字正腔圆;甜脆美水”即为我国不同民族对声乐的欣赏习惯。字正腔圆就是要吐字清晰,发音有力,而且还要掌握发音力度的变化,从而归音到家,即交代清楚不同字的不同音素。声音色彩上的“甜、脆、美、水”是指真声多甜、脆成分多,假声多即为水、美成分多,真假声结合甜、水、美成分多。唱法有不同种类,歌唱者更要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民族演唱中的发声技巧为共鸣技巧,共鸣技巧是指由声波作用引起的现象,在歌唱发声的时候,由气息冲击声带震动而产生音波,经过声带周围的肌肉、软骨和空气作为介质进行声波传递,使得口腔、头腔、胸腔产生共振,此现象即为歌唱共鸣。歌唱共鸣根据介质的不同又分为口腔共鸣、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声音震动所发出的声音很微弱,并被人们称之为“基音”,再经过口腔、头腔、胸腔的共鳴后,形成了响亮的声音,同时也使声音具有穿透力,传播得更远。掌握以上发音技巧,才能展现民族声乐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

三、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发展

民族声乐的发展与同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是共同发展进步,密不可分的,同时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同时期的民族声乐有着不同时期的演唱方法,我国的民族声乐发展是由传统演唱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至今。传统的演唱方法是根据民族风情及语言特点运用发音技巧进行歌唱。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传入国内,在我国原有的唱法上吸取西洋唱法发声的科学性,从而形成了一套新的声乐唱法,这种唱法代表的歌唱家将新唱法唱响世界。随着中西方深入的文化交流,演唱方法上又有了创新,一种以美音唱法加中国歌曲的字音的具有民族韵味的演唱方法诞生。演唱方法的不断创新,意味着民族声乐的不断进步创新,创造出不同的东方艺术,为世界更多人所欣赏。

四、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

民族声乐在继承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民族声乐形式。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其美声唱法与电子、摇滚等流行元素相继被国人所熟知。美声由于背景与中国的不同,使得其唱法与传统民族声乐的唱法各有特点。美声唱法是一种“高雅和寡”的声乐,更注重于“声”,而民族唱法中更注重于“词”。两种唱法在内容与形式上相交融,经过不断的总结研究,在实践中确定发展方向,最终形成新形式的民族声乐,并且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即为新时代民族声乐。新时期的民族声乐是在传统唱法与美声唱法相融合的基础上,将传统唱法的精华、美声唱法技巧、通俗元素融为一体的新形式唱法。这种唱法不仅与传统民族唱法不同,与美声唱法也不尽相同,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个性新唱法。实现民族唱法与西方唱法相结合并非易事,使新时期民族声乐能彰显东方特有的气质与魅力,就必须要找到合适的结合点。加强对美音唱法的训练,保持传统民族唱法的语言韵味,不断地学习与训练。声乐审美要求也随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审美要求为“字正腔圆”,而现在的要求更多的为民族声乐、美声与流行因素相结合下的新审美标准,这一标准更是社会发展下生活与实践的结果。随着歌唱家不断的发掘创新,民族声乐的创新从青涩走向成熟,同时也使得民族声乐的教学进入新的领域。新时期的民族声乐应该是充满民族特点与科学性的声乐,若离开了这两点不仅受不到群众的欢迎,更缺乏发展的潜力。新时代民族声乐响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是历史的选择,集中体现了人们的审美,在整个创新过程中突出其本有的魅力。新时代的民族声乐是时代的产物,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创造更优秀的作品,值得人类探究与深思。

五、总结

新时代的民族声乐紧跟时代发展,在教学中的模式、演唱技法、创作手法中都有着不同的创新,这也正是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标准,艺术需求。民族声乐仍需不断发展创新,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东方艺术之美,向整个世界宣扬中华文化,同时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与肯定。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应改变其传统授课模式,赋予学生深层次的学习与研究,了解民族声乐的精髓。在民族声乐唱法发展中,改变其单一老套的发声技巧,结合西方美声,在原有的唱法基础上进行调整与改进,创造出新时代的民族声乐,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在国际舞台上尽显中国美态,从而使具有东方美的歌唱事业发展繁荣。

参考文献

[1]程冰玲.多元视野中的民族声乐唱法[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05-108.

[2]匡祎.论高校民族声乐教育中民族性的价值与贯彻[J].乐府新声,2015(02):114-116.

[3]冯倩.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跨界演唱个案研究——以谭晶歌唱艺术研究为例[D].河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多维民族声乐新时期
浅谈多维课堂教学评价
程序设计类课程多维评价方法探索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浅论“点、线、面”多维观察策略在开放性游戏中的运用